-- 作者:山点水
-- 发布时间:2009/6/24 6:28:12
-- [原创] 往事悠悠(二)
往事悠悠(二) ……之学工记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苏苏上初中那年,正好赶上“读书无用”年代。学生们走出教室,纷纷走向农村“忆苦思甜”,走向工厂“向工人老大哥学习”。 苏苏穿上工作服,戴着工作帽,站在镜子着实臭美了好一阵呢。同学们一起走进工厂的炼钢车间。 一进车间,苏苏就开始喘不过来气。里面温度奇高,汗水一滴一滴顺着脖子往下淌,机器巨大的轰鸣声充斥着整个空间,震耳欲聋。 那炼钢炉好高大,好威武,工人们用一根几米长的铁棍子使劲的捅炉子上的小眼里一捅,立刻有明晃晃的钢水流进容器中,许多灿烂的火花四处飞溅着,好看得像那五彩缤纷象的烟火。 当时的车间主任是位很仁慈的老伯伯,安排了苏苏和同学去“翻砂”。就是把工业用砂子倒进各种各样的模型里面。 苏苏跟着一位工人师傅学徒。这位“工人老大哥”其实不老,也就二十来岁,开朗、幽默,大伙都叫他阿杜。他告诉苏苏:用铲子铲起砂子,要对准那些模型的空挡处倒下去 ,不要倒到旁边的缝隙里了,清理出来很麻烦的。 说起容易做起难呢。苏苏铲起砂子往模型里倒,可是怎么也对不准那空隙,不是倒到外面了,就是倒到缝隙里了,一双手不停地抖动着,累的腰酸背疼的…… 苏苏是个很执着的人,再苦再累也不打退堂鼓。师傅悉心教,徒弟认真学。苏苏终于能比较熟练地铲砂、倒砂了。 师傅很关心徒弟,上班前,先帮助苏苏准备好工具;工作时,帮苏苏准备凉开水;下班了,帮助苏苏清理工作场地…… 朝夕相处半年多,阿杜和苏苏成为了好朋友。下班后、休息日,阿杜经常请苏苏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去看电影,去爬山。 时间长了,善意的玩笑也随之而来。每当此时阿杜就像哥哥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苏苏。 半年的学工锻炼结束以后,苏苏和同学们就要告别家乡 ,上山下乡到农村去了。 临别的那天,阿杜约见苏苏,送给苏苏一本书《金训华之歌》。并千叮万嘱,苏苏到了农村安定下来后,有了确切的地址,就赶紧写信给他。 苏苏下农村了,苏苏来信了。 阿杜告诉苏苏工厂里的变化和新鲜事; 苏苏告诉阿杜农村的艰苦和生活的不适应; 自自然然地交往,平平淡淡地通信。 一年多过去了,阿杜的信越来越少了,写信内容越来越短了。到最后,就无缘无故终止了通信。 苏苏心里在嘀咕:这是为什么呢?但是女孩子的矜持,苏苏不会主动询问。就这样,阿杜从苏苏的生活里消失了。 春节回家,从同学那里得知:阿杜恋爱了,阿杜找了一个工人同事谈朋友了。不知何因,苏苏的心头,竟然冒出一股不舒服的感觉。苏苏请同学将那本《金训华之歌》还给了阿杜…… 半年以后,苏苏时转运来,洗尽泥巴,走上田埂;背起书包,又走进了学校。 有一天,苏苏突然又接到了阿杜的来信,原来,他从苏苏的同学那里打听到苏苏的近况。 在信中阿杜说说尽了对不起:什么因为老娘逼着他相亲,他无法抗拒老人的旨意;还说什么,这么多年来,心中一直爱着苏苏 ,并没有嫌弃苏苏在农村,一直在等她;什么希望苏苏能原谅自己…… 苏苏像阅读着别人的信件一样,心中没有涟漪、没有感觉。看完后,毫不犹豫地把信件撕毁了。 以后,无论阿杜来多少信件,苏苏一律不看。 若干年以后,苏苏回到了原来的城市, 同在一个社区里,抬头不见低头见,苏苏和阿杜难免不碰面。每次碰面时,苏苏从眼角的余光,觉察到阿杜那种失落的神态。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都步入中老年了。 阿杜和老婆早就因为工厂效益不好,提前内退了。 苏苏仍旧在从事着令人羡慕的工作。 阿杜曾经多次委托苏苏的同学转告苏苏,希望能有机会一起喝茶、聊天。但是,苏苏一直不给阿杜这个机会。 苏苏早就在还给阿杜《金训华之歌》那一刻起,就下决心,不再给阿杜任何机会,永远不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