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记录片《河之南》笔记与所想》【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7385)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5/7 14:48:40

--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记录片《河之南》笔记与所想》【知青公共频道】

观看中央电视台大型人文电视记录片《河之南》笔记与所想

今年六月份,中央电视台二频道播放了大型人文电视记录片《河之南》。我作了认真的观看和记录,现将笔记和所想记录如下。

第一集:大河之源

坐落在黄河之南的巨型黄帝、炎帝雕像凝视着中原大地和他们的子孙们。上古时候,黄河叫河,其他叫水。黄河出要崤山群峰,沿太行山和中条山东北折行进入了河南地盘,在黄河南岸渑池县仰韶村,出土了青石板、陶器等远古文物,仰韶村是一个普通的村子,但在它的大地下埋藏着华夏久远的过去。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自己去调查,发现了陶器、彩陶,于是,他和中国地质调查所在仰韶村进行了发掘。安特生是北洋政府1914年聘请的农林矿产部顾问。对文物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仰韶村地现存在公元前五千年至三千年的文化遗存,确定为仰韶文化。否定了此前外国人所谓中国无史前文化,无石器时代的谬论。1951年6月,夏鼐在仰韶遗址发掘了大量器皿、石炳、骨针,彩陶已经很成熟。有力的佐证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存在,驳斥了西方的学说。郑州大河村的彩陶上的网纹、花纹、夔纹,有许多精神内容。2002年灵宝西坡特大房屋,室内面积204平方米,总面积516平方米,是全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建筑。是什么样的人建造的?是谁在里面居住?

河南襄城县巨大的砖雕照壁图案能分辨黄帝采铜的图画,《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阳。铸鼎原在灵宝县阳平镇这里建有黄帝陵、黄帝庙。传说天上飞来一条大龙,黄帝骑龙背,大臣和一部分人也骑上了,未骑上的人拔下了龙须,天上掉下来黄帝的一个弓,地上的人抱头大哭,葬衣冠以纪念黄帝,形成了黄帝陵。据黄帝庙内唐贞观十七年立的《轩辕黄帝铸鼎原碑》记载了这件事。这里离仰韶村咫尺之遥。五帝时代是信使和传说的时代。铸锭原的事不是空穴来风,有历史的素材。河南登封王城,也叫黄城。当地人王、黄不分。这些历史素材表明,中国商代与埃及下古王国、夏代与埃及中古王国、五帝时代与埃及上古王国时代相同,看来,仰韶文化是源头。

新郑县裴里岗村是黄帝之都也。这里平地中发现石碾、石棒、石斧、石刀、石铲等。这是公元前784年前的文化遗存。最早的根据是1977年4月当地群众缴到县里文物局的石碾盘和石棒,经中国文物考古所的测定,其年代为7885+480年 ,刊登在《文物》杂志1978年第2期上。裴里岗遗址有两万平方米,两次发掘2700平方米,发现的陶器、石器、骨器等,石磨、石棒是用来加工粟类,壶、钵、罐、鼎是用来盛食物的,8000多年前,茹毛饮血的时代,这里农业生产开始了。这是一场伟大的革命。

1977年在南召云阳镇先发现的猿人臼齿化石与北京猿人是同时代的。石器、砾器与周口店下层相同,是40 至50 万年的化石。这些化石传递着古人类在中原大地劳作的信息,守望着千万年沧海桑天的变迁。

南乐县是仓颉的故乡,有仓颉庙。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相貌古怪,四目灵光,有会画的功夫,把鸟迹变成了文字,文字使人类进入了信使时代,是时间和智慧的的创造。《淮南子》记载:“昔仓颉作字,天雨粟,鬼欲哭。”仓颉作字惊天地,动鬼神。陕西白水县古代叫粟邑,当地人以谷雨纪念仓颉。陶器上的符号萌生了伟大的文字,三千年前创造了甲骨文。发现甲骨文是107年的事情。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了疟疾,老中医开了一味中药龙骨,引起了他的兴趣,看到了骨板上的刻划,拼奏成了龟板,并辨认出了日、月、水、山等字。经追查,这些龙骨1909年出自河南安阳小屯村。小屯村是殷商的首都。从甲骨文面世到成熟文字面世许2000年的时间,可见,夏代文字藏在深处。

1984年舞阳县北舞渡镇贾湖村遗址发现有8000年前的甲骨带来了重要的信息,甲骨上面的符号是全世界最早的人工符号,骨笛有七孔,第七孔旁边有两个小孔,是用来调音高低的。骨笛能演奏现代的音乐,可见当时的人对音乐的掌握是非常先进的。中原大地的天字地书、地字地书是中原文明的载体,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南美洲的玛亚文字,埃及纸草文字随着岁月消失了,惟有中国的甲骨文一直演化到今天。文献记载,殷商有典有册,典册决不是龟板,《尚书》中有《商书》,是大篇的文字。至今发现了十五万片甲骨文,商朝时代,什么事都要占卜,涉及战争、求雨、生小孩、的事都要占卜,把占卜的结果记在龟甲板上,所以,甲骨文很丰富,社会、政治、文化、地理、天文、方方面面,透过成熟的文字、青铜大鼎文字可以看出殷商演化的过程。这些甲骨文就成了史前文化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的分水岭。

第二集:大河之民

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人间。桐柏县是盘古的故乡,盘古和其妹妹分别在相对的两个山头上向山下腿石磨,石磨滚到山脚时合二为一了。阴阳交合,产生了人类。西华县城有女娲像,传说女娲和伏羲婚配,产生了人。淮阳县的“泥泥狗”身上的符号多为生殖崇拜,创始的神话在中原大地传开了。淮阳县太昊陵前伏羲庙被人称为人祖庙。孔子拜谒过,曹植写了《伏羲赞》。庙宇的结构组成为明代风格,和皇宫相仿,大明和百姓一样追念汉民的祖先。新郑县是黄帝诞生的地方,黄帝称轩辕氏,姓姬,有二十五子,走向全国四面八方。安阳市内黄二帝陵,是颛顼和帝喾。颛顼是黄帝的九世孙,帝喾是黄帝的曾孙,颛顼族侄。怀山之水必有其源。2006年淮阳县举办了全球中华姓氏节。中华姓氏有11696个,其中4900个没有来源,2200个是少数民族的姓,剩余的4820个中,有1834个姓起源河南,占汉民族姓氏的38%,人口占80至85%以上。河南鹿邑县是老子李聃诞生的地方,也是李姓人发源的地方,李姓人口87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7.9% 。李姓的来源是商纣王时把法官叫理官,理官获罪于商纣王,要杀其妻子,其妻子逃亡了,其儿子叫理利贞,在树下休息时看到树上的果子,认为果是木子,于是便改“理”为李了。李姓诞生了。唐朝时皇帝姓李,李作为国姓,枝繁叶茂。淮阳县陈胡公墓是周武王牧野之战的功臣妫满的墓。妫满被封为陈侯,周武王将女儿太姬嫁给了妫满,被封为胡公。妫满建立了陈国,就是今天的淮阳县。淮阳人民以龙舟纪念妫满。后来,人们来到太昊陵祭祀祖先,陈国人姓陈、胡。同性的繁衍是汉民族传播汉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万千劫难,中原首当其冲。西晋永嘉年间,争皇位的斗争持续了15年,中原杀戮不止。公元311年,洛阳城中杀了3万多人,中原移民潮暴发了,大批中原人逃亡到安徽、江西、江苏、闽西,粤东,据统计约90万人,历史上定名为“衣冠南渡”,在锋镝之下,展转于沟壑,中原居民随晋南度十有七八,妇女也跟随着走了。“何以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这是白居易诗中的洛阳桥。公元308年,桥上哭声号啕,大家贵族纷纷夺路而逃,到南方建立了东晋南朝。东晋以前南方非常原始状态,这次迁徙对开发南方,发展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福建八姓,林、陈、黄、邱、等他们逃到泉州后,发现泉州和洛阳的地形相似,于是定名为晋江,河流命名为西晋河,河上修桥为洛阳桥,以表示对故国的思念。

唐朝初年,南方爆发了蛮獠之乱,唐高宗李治派陈政、陈敷、陈敏平叛,陈政带的队伍中将校中有85各姓氏之多,陈政之子陈圆光继承父志,从河南光州固始杀向福建漳州,后来这些人又去台湾了。固始县陈集乡有陈圆光祠,被海外寻根者追祭。陈圆光在漳州、潮州建县,当地人称陈圆光为开漳圣王。陈氏后人移民到欧洲、东南亚一带,自称唐人为荣,所居住的街道为唐人街。安史之乱未平息,又发生了九审的黄巢农民战争,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从南昌、赣州进入漳州,带去的固始籍人建立了闽国,中原动乱时闽国相对稳定平静和平,这对明清时福建文化发达打下了基础,有65个姓氏的中原人南迁,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形成了闽台姓氏的格局。

北宋靖康之难,引起了中原大迁徙惨烈的一幕。金人入宋,除夺取财物外,还夺取汉人,把15万汉人送到了漠北。赵构南迁,随皇帝迁到南方的各行各业、庶民百姓。皇帝到商丘,他们到商丘,皇帝到镇江,他们到镇江,最后到了杭州。杭州的王麻子剪刀、羊血、猪脑子,都是中原带去的。靖康迁徙是历史上最长最大的迁徙。移民到南方的中原人开出了客家文化的奇葩,赣南、闽西、粤东修建的高楼大宅,客家围屋,客家土楼,同姓家族住在大院内,说他们是客人,客家人,他们风俗习惯,生养死葬以及对待的态度和中原一模一样。“羁鸟恋旧林,鱼池思故乡。”他们坚守中原文化,宁买祖宗田,不买祖宗言。形成了客家方言。孩子长命百岁,腰缠万贯的风俗,以建筑躯壳把宗族姓氏包裹起来,中原遗风在客家围屋中发现了。

第三集 大河之都

河南偃师县二里桥潜伏着震惊世界的信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是否有夏朝?这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二里桥遗址的发掘表明公元前19至16世纪的聚集群落,有街道,夏朝存在于公元前2070年左右,二里桥文化是夏文化,爵的发现证明了这一点。以后成汤建立了商朝,郑州市东南的土坡三重城垣,宫城、内城、廓城的大都市建筑90万平方米,内城、外廓形成了王朝的先河,1974年发现的大铜方鼎就证明了这一点。非王不能置鼎。郑州商城二里岗文化发掘的鼎是八件,双数出现,鼎上的饕餮纹、夔纹、鼓、管、钟、磬等礼器的发现,证明郑州商城是王都,3600年前的王都是模糊的,车轮印迹从城墙中清晰可见。安阳是殷商的故都,东汉张衡云:“阴人履迁,前八后五”公元前14世纪,盘庚迁都到殷。1939年发现的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高133厘米,是最大的青铜器。青铜以上升为意识形态,国家制度,洹河南岸为宫城区,北岸为贵族墓葬区,当时人殉为葬祭,王权上升为神权,神为天,为祖宗,地上圣君,神圣统治。奠定了后世制度的形成,中国文化初露端倪。到了纣王时代,放纵淫乐,朝歌城里,妲己昼夜歌舞,放荡不羁,终于被周武王大败于牧野,商朝灭亡。纣王自焚于鹿台,葬于淇县。洛阳的门阙庄严,殿堂辉煌,时任天章阁代制的司马光望着门阙,黄门天下觉变事。从太康到石敬塘1000多年,经历13个王朝,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周武王把九鼎安置在这里,明确了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仕大夫三鼎。鼎为食器,后变为礼器,成了国家的象征,周朝和九鼎联系在一起了。弹丸小国梁国也打问过九鼎主意。楚庄王过问鼎的大小、轻重,落下了“问鼎中原”的典故。九鼎终于被秦昭王获得,西去咸阳。东汉刘秀建的洛阳城,300顷12亩36步,号称九六城。今天,灵台、永宁寺木塔庄基还在。其规模之宏大,其气势之雄伟可想而知。东汉永平11年,王朝修建了洛阳白马寺,佛光笼罩下的洛阳城一片金黄,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从大同迁到洛阳,北魏景明元年,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开凿了龙门石窟中的中阳、宾阳洞,用了七万人,花三年时间,280万两白银完成。伊水两岸山崖错落,龙门石窟千年依依。孝文帝掀起的汉化运动,倡导学习汉文。公元605年隋炀帝修建的洛阳城,北靠邙山,南依洛水,东越滩水,西频涧河,周长27公里。“庭前芍药妖无格,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是洛阳才子刘禹锡笔下的唐朝洛阳城,白居易也有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尽皆诳。”

七朝故都开封,战国时期为魏国都城名为启封。西汉景帝刘启避皇帝忌讳,改为开封。开封位于黄河大改道处,黄河的接近或离开形成了许多景点。汴河滋养着开封,黄河七次泛滥,开封面临灭顶之灾。开封城,城摞城。城下有七座古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重文轻武,休养生息,经济、文化繁荣,“梁国歌舞尽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河少年多乐事,夜凉灯火上樊楼。”当时的开封有150万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与长安相比,缺少了汉唐雄风,与洛阳相比缺少了魏晋风格。北宋以前把居住和市是分开的,到了宋朝打破了。汴梁街头瓦子、勾栏(戏院)杂剧、说书、小儿相扑、应有尽有。酒楼喝琼花露,菊花清香四溢,披银色月光,暖风吹得游人醉,诗书词点缀,《清明上河图》的繁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斗争,金兵的入侵,开封的繁华远去了。永怀河洛间,煌煌祖宗业。

第四集:大河之魂

没有思想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淮阳县城东北的湖中有画卦台,八卦柏仍然挺立,河上卧白龟,久之不去,神龟将显灵,背负图案,形成八卦,形成文明一线曦光。汤阴县羑里城是殷纣王囚禁周文王的地方,周文王演出的《周易》之光冲羑里城之墙,光芒四射,预测未来。数字变化,龟板、树皮上裂纹叫兆。淮阳湖畔的蓍草郁郁葱葱,每100年张49片叶子,周文王用其茎干占卜,占卜的术数叫《易经》,后来的人注释、诠释其思想,孔子把《易经》十七篇编为《周易》,《周易》主要讲和、保、太三字。故宫的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就是因此而起名的。九五之尊和六二臣统按八卦讲就是阳爻在阳,阴爻在阴。《周易》主张和的思想,是百科全书,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婚俗、价值、思维方式等,开辟了道教的主要流派,通天下之梦,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葛洪《神仙传》说,老子之母感大流星而怀孕22年,左暾生老子。其祖先是周朝楚国的苦县曲仁里的守藏使,即现在的鹿邑县。老子骑青牛西去。鹿邑距灵宝550公里,2500年前在崤函峡谷中,清晨,函谷关令尹喜在关上看到果然老子骑青牛而来,被当在关前。因为秦朝规定过关要有通牌。老子留下来撰写了《道德经》,《道德经》多阴柔之气。吕不韦在《吕氏春秋》中说,老聃贵柔,孔子贵仁。柔弱胜刚强是指姿态。

嵩山为五岳之中,如坐、如立、如卧。泰山雄浑,华山险峻,嵩山独卧中原。老子做了追根问底的探索,回答了形形色色的问题,告别了崤函谷关,按司马迁的记载,不知所终,背影消失在云雾之中。洛阳恋川老,清静无为,回归自然。

庄周的陵墓在民权县,公元前369年,庄子生在这里,成长在蒙县,梦蝶忘我,旁闾陋巷。庄周的精神世界是周之梦为蝶,蝶之梦为周。把我化为万物,万物道通唯一。修炼成真人,天人合一。大树曲作勺可惜,无用砍之;大树直可作栋梁,有用砍之;庄子说,我在有用和无用之间,才与无才之间游世。《庄子》有深刻的思辩色彩,李白、苏东坡浪漫情怀,逍遥洒脱诗意的人生,受庄子的影响。

商丘夏邑县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孔子是宋国栗人,栗是孔子魂牵梦饶的地方,《礼记》载:少居栗,长居鲁,受宋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孔子的先祖在栗留下了根,以栗为中心。300里为半径以内的诸侯国周游。据记载,孔子到卫国,卫国给俸禄;到宋国,遭到家臣阳虎的围攻;到魏国,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到陈国,绝粮。遭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贬斥。孔子追求先王礼仪制度,乘马车来到洛阳,见到了老子,会晤没有记载,两位哲人会面是心想往之的事情,为对方深刻渊博而折服;都存有征服对方的野心和抱负。孔子入周问礼,天佑中华,道家和儒家碰撞十分罕见。孔子回到鲁国,弟子问老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老子是在天飞翔的龙!

诸子百家逐鹿中原,自由开放,是不可思议的时代,老子、孔子引领的百家争鸣与希腊的苏格拉底、阿基米德思想出现在同时期,让人叹服。没有百家争鸣,没有先秦诸子的思想,就没有中国思想文化。一边是周王室诸侯争霸,一边诸子百家思想交锋。

第五集:大河之光

在洛阳的汉光武帝刘秀墓庄重、肃穆。东汉以诗 书、易、礼、春秋为经学,成为当时的显学。成了儒家光辉。郾城县姬石乡许庄村的许慎,用21年时间完成了《说文解字》,它是我国第一部以部首追究字源的典籍,对五经在理论上作了阐发。汉灵帝熹平年间,蔡邕组织人力在洛阳太学门前竖起了46块石碑,上刻《论语》、《尚书》等七部经典著作,后人称熹平石经。洛阳太学规模最大时有3万学生。《大晋龙兴偃师辟雍碑记》中载,洛阳太学有7000人,这些人来自东到海,西到流沙共15州的人。灵宝市豫灵镇杨家村人敬奉着关西夫子杨震,杨震讲经学弟子三千,有关西孔子之称。汉明帝到洛阳明伦堂讲经学,万人空巷。王密当县令是杨震提携的,深夜,王密向杨震献上10斤金子说,深夜无人知晓。杨震踯金于地怒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不知?”后人称杨震为“四知”先生。杨震刚直不阿,清君侧的抱负难以实现,被朝廷免职后,饮毒酒自鸩。杨震的悲剧是儒家的悲剧,儒学成了统治阶级的术,这种术与道相分,成了统治阶级的专术,也成了日后儒学中暗影。

嵩阳书院有司马光、范仲淹、程灏、程颐讲学,非常有名。最早位于嵩山南麓的是嵩阳寺,隋朝改为嵩阳观,宋朝改为书院。由佛到道,最后迎来了儒,由悟禅到黄老,儒学进入了历史舞台,到了北宋,迎来了辉煌,书院兴盛,宋太祖赵匡胤采取重文轻武、弱枝强干的政策。在外族侵略时遭到了失败。经过深刻的反省,重新建立了理学,程灏、程颐、朱熹是典型代表。河南省作协主席张宗说:程朱理学是双刃剑,一方面这么大的国家没有组织秩序是不行的,需要文化,程朱理学是秩序化了的儒学;另一方面剪断了汉文化的浪漫性、可爱的自由灵性。洛阳伊川仙境二程陵墓尚在,他们创办的伊川学院遗迹还在,所以,人们称他们为伊川先生。当年学院兴盛,四方贤人、学士而至,出现了杨时程门立雪,理学南迁,朱熹完成了理学理论体系,成为日后封建统治800年的重要思想。但理学没有挽救封建王朝灭亡的命运。嵩阳书院日渐衰落。

白马寺的钟声是洛阳八景之一,钟声响起,勾起人们记忆深处的历史。汉明帝永平七年,他梦见金人饶殿三圈,解释梦,是西方圣人来到。于是,他派人到天竺国取经求佛,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三年后,他们回到洛阳,带来了佛经典。刘庄的《尚书》注合而为儒佛。汉明帝下令在洛阳雍门外模仿印度寺院建立国家寺院,因为经书是白马驮回来的,故叫白马寺。白马寺古树残阳,被尊为释源的地方 。出版了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三国时景柯迦罗的《促是戒心》,颖川人朱士行是中国第一个受戒的人。出家的汉人从洛阳出发,远行西域求法,满足了上层社会的精神需求。佛学与黄老混为一谈,东汉未年,大乘佛经传入洛阳,佛教走出了高墙深院,走向社会民间,以三世轮回,因果相应,为核心的理念。一时间捐助佛像、禁欲苦行、供佛斋食,广行善事在中国蔓延。中国接受了另一个人类文明的影响。禅宗的确立,融入中国文化。

少林寺禅宗祖庭,一片寂静。少林寺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僧人跋陀落迹而建造的。扬名于达摩,达摩是禅宗祖宗。他从印度出发,广州登陆,北到南京,不受欢迎,来到少林,面壁九年,他的弟子有慧可、道信、弘忍、慧能,奠定了中国禅宗的基础。苍松翠柏中的“立雪亭”前,1500年前,达摩坐禅,并不理会慧可的到来,天飘大雪,积雪没膝,达摩问慧可,慧可说,只要你传道于我,达摩说:只要天下红雪,可传道于你。慧可拔刀断臂,血洒白雪,红雪出现,达摩传禅给慧可。与禅宗相比,唯识宗是西天取经满载而归的玄奘创立的,玄奘是河南偃师县缑氏镇陈河村人,13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后转入长安,为了统一各家经纶,唐朝贞观元年,请求西天取经,唐太宗未许,于是,他混在灾民中间出长安城,开始了西行取经的艰苦历程,被《西游记》神话了的唐僧,仅此可见玄奘的不凡地位,贞观17年,唐太宗在长安城里以国礼迎接玄奘归来,长安罢市,夹道欢迎,人山人海,场面宏大。他在以后余生中翻译佛经75部,1335卷,为中国佛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完成了地理著作《大唐西域记》,印度据此找到了中断多年的印度佛教胜地。

“顺逢野草皆疑药,静见樵人恐是仙。”嵩山是仙山,登封的中岳庙称尽宝洞,建于秦代,据说是纪念王子乔的,王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喜欢吹萧,爱听凤凰声音,被吴旦公接到中岳修炼。道教是修炼者的最高信仰。《道德经》、《庄子》是道教的经典。创教时目光投向嵩山。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道陵曾在嵩山修炼九年,在峰顶石室写下了《三皇内史》、《太青丹经》等道教学说,北魏道教大师寇谦之在此修炼七年,改革创立了五斗米道,创新了天师道。道、儒、佛共处嵩山堪称文明史上的奇迹。道教的紫气,儒学的宏大,佛学的灵光,在中原大地交相映辉,独具魅力,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就是最好的证明。


--  作者:利拉乖乖
--  发布时间:2009/5/11 8:15: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