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7303)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5/6 12:49:27

--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知青公共频道】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

<<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

第一集 歌颂华盛顿的中国人

2009年1月20日,奥巴马,这位美国新任总统就职庆典正式启动。1月17日奥巴马与拜登偕同家人从费城搭乘火车,沿着林肯当年赴任路线,前往华盛顿履新。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于1861年千里迢迢从芝加哥搭乘火车赴华盛顿上任。因奥巴马也来自伊利诺伊州,而且有感于林肯当年废除黑奴制度,今天他才有机会当选总统,因此他决定追随林肯的脚步,搭火车进华盛顿就职。

奥巴马选择美国《独立宣言》签署地费城做为就职列车的起站。沿途他将在副总统当选人拜登的出生地威明顿及独立战争时美军与英军激战、促使美国国歌《星条旗歌》诞生的巴尔的摩短暂停留,接受民众欢呼。17日上午9时,奥巴马在费城30街火车站前,发表简短演说,呼吁全民发挥先烈先贤不屈不挠、坚持理想的精神,共同面对国家面对的挑战。

奥巴马说,美国人民需要一个新的独立宣言,要独立于意识型态、狭窄思想、偏见、偏执之外。只有全国团结一致,才能重建希望和机会。如果说我们和美国人民一样,在今天对奥巴马先生有着期待,那么对于美国总统这一特殊政治人物,在历史上,也曾获得过中国人的高度关注,我们的纪录片就将讲述美国总统和中国人最早的故事___

1784年8月28日,广州黄埔港,人群欢呼,盛况空前。一艘小小的美国木帆商船——“中国皇后”号自2月22日从纽约启航,乘风破浪,远涉重洋,历程长达188天,途经佛得角群岛,绕道好望角,跨过印度洋,终于抵达广州,胜利完成美国至中国的首航。“中国皇后”号自豪地鸣炮13响(代表当时美国13个州),向停泊在它周围的船只致敬,其他国家的船只也热情鸣炮回礼致贺。
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刻:美国,这个只有8年历史的年轻国家,开始与一个已有5000年历史的古老国家直接交往。历史记载,此前到过中国的美国人屈指可数,仅有两人。尽管中国商人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中国皇后”号,但由于对素无渊源的美国认识模糊,甚至连其方位所在也一知半解,再加上他们相貌语言与英国人极为相仿,中国商人一致把美国人误认为英国人。“中国皇后”号上29 岁的管货员山茂召在他的日记中写道:“虽然这是第一艘到中国的美国船,但中国人对我们却非常宽厚。他们不能分辨我们与英国人间的区别,视我们为‘新人 ’……”
华盛顿和中国的姻缘,就从这次划时代的首航开始。“中国皇后”号船长约翰·格林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任海军上尉,是华盛顿的忠实追随者,他专门挑选了华盛顿生日那天作为启航远行的日子。上帝保佑,格林船长的运气不错,他这次成功的航行轰动了美国社会。中国货被运回美国之后,万众欢腾,美国人争相购买。华盛顿也对中国充满了好奇,1786年,他从山茂召那里购买了一批中国瓷器,手抚那些精美的花纹,他深深地迷上了古老的东方艺术。
当华盛顿仔细欣赏着来自中国的精美瓷器时,在遥远的彼岸,中国人对他和美国的接纳了解,却艰难深涩得多。
格林船长小小的木帆船,打通了太平洋两岸中美两国的通途。

这个时刻的五年之后,也就是奥巴马就职的220年前的1789年,一个叫华盛顿的人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French and Indian War)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而回到了他在维农山(Mount Vernon )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的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因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共和国的发展。此举开创了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制及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之后他便再次回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2009年1月,中国人第一次将两部古书放到一起,湖南人魏源的<<海国图志>>与山西人徐继畬的<<瀛环志略>>,实际上,这两部书从刊刻时起,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借鉴,互为补充,可谓相得益彰.他们不仅是中国最早放眼世界的人,也是最早关注美国,歌颂华盛顿的人.   当华盛顿这样一位“异国尧舜”形象突然出现在清代中国人的视野里时,他们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早感兴趣的是林则徐,他实在想象不出,华盛顿在他的国度里为何受到如此热情的拥戴与尊敬。甚至“华盛顿”三个字不仅成为美国“皇城”(首都)的名字,连美国人生儿育女、开馆造船,也喜欢取名“华盛顿”。他很想知道,一个大半生对农场和土地情有独钟的“美国第一农民”,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魅力。
通过进一步深入研究华盛顿创立的美国政治制度,林则徐不得不心悦诚服。在他的主导下,认识了解西方世界的《四洲志》于1839年开始翻译。他在《四洲志》里情不自禁地感慨,美国竟然超越了传统中国“封建、郡县、官家”三种政治体制,国家政事由舆论监督,言必施行,事简政速,令行禁止,独具一格,实在是领世界潮流之先。
魏源的<<海国图志>>就延续了林则徐的一些成果和观点.魏源对美国制度的大概模式,则知悉掌握得更为透彻。他在《海国图志》里,一连用“武、智、公、周、富、谊”六个字表达对美国政治、经济和外交的推崇之情,他告诉中国人美国实行的是公开选举(选官举贤,皆自下始)、司法独立(议事听讼),国家元首(大酋)由“公举”,而非世代相传的“家天下”。面对“选举”、“司法”这些中国人闻所未闻的新名词,魏源认为正是有了“可垂奕世而无弊”的联邦制度,才造就美国的进步与优良。他咏赞道:“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
出于对华盛顿个人品德的无私赞美,中国人对“华盛顿神话”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华盛顿在中国转化为“异国尧舜”形象的历程里,咸丰年间福建巡抚徐继畬更是倾注了无限热情,堪居“首功”。在他的学术名著《瀛环志略》里,徐继畬以生花妙笔身临其境般写道:“华盛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后,就交出了权力去过平静的生活。众人不肯让他走,坚决要立他为帝王。华盛顿就对众人说:‘建立一个国家并把这种权力传递给自己的后代,这是自私。你们的责任就是选择有才德的人掌握国家领导职位。’”后来人们对华盛顿的诸多歌咏叹颂,大多以此生动的描写为蓝本。
徐继畬把华盛顿看成是“一世之雄”,说他可与“尧、舜”相比拟,甚至于把他描述成前所未有的“尧、舜、汤、武合为一人”的形象。他满腔热情地赞扬道:“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这位东方的学者型高官认为华盛顿勇武胜过陈胜吴广,豪雄超越曹操刘备,且功成不居,不恋权位;创推举之法,乃古代圣贤“天下为公”遗意之体现者。在他眼中,像华盛顿这样率众夺取天下却放弃君王一统、藏起刺刀踢开王冠者,实在是旷古未见,令人佩服。
徐继畬尽管有些类比失当,但足见美国的民主体制对清代的高官产生的深刻影响。华盛顿走向世界,也走向中国。

在当时的清朝,徐继畬的言论无异于晴空惊雷。保守派们强烈攻击徐继畬“称颂夷人,献媚夷酋”,就连思想开放曾经称赞徐继畬为“天下奇才”的曾国藩,也认为 “徐松龛中丞著书,颇张大英夷”。更有甚者采取断章摘句的手法,弹劾《瀛环志略》“轻重失伦,尤伤国体”,主张将它销毁,欲置徐于死地。1851年,徐继畬被免去福建巡抚,留京任太仆寺少卿,成了管马政的副手,第二年更被削职回乡。 [徐继畬不仅生前宦海浮沉,命运坎坷,就连其死后的历史地位也反之覆之——“美奸”与英雄的称号交相替换,他的坟墓也在“文革”期间被红卫兵们捣毁过。]

光绪二年(1876年),郭嵩焘出使西洋,亲眼目睹了西方世界的实际情况,印证了《瀛环志略》对外面世界的真实描述,他在给国内的信中感叹地说:“徐先生从未到过西方,所写的却如此真实,并且早于我辈20余年,这难道不是深谋远虑高人一等者吗?”

美国商船在通往广州的航线上举帆远航,络绎于途,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国热”。然而直到1795年,美国人到广州已 10余年了,中国官吏还把他们和英国人混为一谈。中国官吏并非没有机会了解美国,也不是没有碰到需要调查处理与美国人有关的事,而是在天朝上国观念的支配下,他们缺乏了解外面世界的热情。除了应允遇事查明旗号、敷衍办理以外,中国官员对发生在“内地洋面”的事情向来不深究,借口“无从查考”,一直无法把这些“美夷”和“英夷”完全分清。面对乱点鸳鸯谱的中国人,深受其害的英国商人十分恼火,他们向两广总督长麟严正交涉:“(美国人)也会我们的话,也穿我们这样的衣服,但他们另有旗号,不要把我们和他们混在一起!”自知理亏的长麟很不好意思,急忙饬令下属:“此条应存记备查,遇有事件,自应查明旗号办理,不致牵混影射。”

大清朝一些学问广博且开眼看世界的新潮人物,对于美国历史、地理位置、政治制度等,同样认识不清。当时被称为“一代硕学”的阮元在撰写《广州通志》时,还把美国说成是在非洲境内。对于闻所未闻的美国政治制度,中国人更是不可理解。两广总督蒋攸铦在给朝廷的奏报中含混说道:“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阉轮充,四年一换。”令他无比诧异的是,美国竟然是一个“无国主”的国家。难怪蒋总督把美国视作一个未曾开化的原始部落,连“头人”(实则是总统)也要通过抓阉产生,简直不可思议。

1837年,普鲁士传教士郭实猎在中国近代第一份本土出版的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上专门撰文,首次向中国人介绍华盛顿,他用传统中国的“圣君”尧、舜的形象来描述华盛顿,盛赞他是“经纶济世之才,宽仁清德遍施,忠义两全之烈士”。

1844年美国专使顾圣来华,在向中国高官介绍美国历史时,他自豪地说华盛顿是“大战将,极有智能谋略之善人”,他的国家因为华盛顿的智勇才得以独立,并由华盛顿制定的宪法才得以坚稳。华盛顿还在世时,就逐渐被“图腾化”成一个政治神话,当时每一个美国人都认为在家中挂一幅华盛顿的画像是神圣的事。人们甚至为他量身打造出那个耳熟能详的“华盛顿和樱桃树”的故事,以此“证明”华盛顿是一位从幼年开始就有着至高品格的人。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5/6 12:50:42

--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读吧】 《大型人文电视纪录片[瀛环志略]与[海国图志]》【知青公共频道】



“华盛顿神话”作为一种政治理想登陆中国后,各色政治人物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深具政治意义的“思想资源”。围绕中国特殊的文化传统和不同政治集团的现实需要,“华盛顿神话”与近代中国缠结互动,不断变幻传衍,一幕幕活剧令人深思慨叹。
在推翻封建专制的斗争过程中,华盛顿是一面最好的旗帜,一个最吸引人的口号和标语。1922年,《申报》创刊50年庆时,报纸撰文说,回想近50年来,中国若有华盛顿这样的人,人民哪里还会遭受到那么多痛苦!
“华盛顿神话”很快成为激励革命党人的思想武器。兴中会的机关报《中国旬报》公开倡言:“以华盛顿之心,行华盛顿之事。”华盛顿成为鼓励人们革命救国的样板,成为革命派们的实践楷模。
民国肇始,孙中山也曾寄厚望于袁世凯成为“再造共和”的“中国华盛顿”。尽管袁世凯上台后,信誓旦旦地表示“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但其骨子里却没有一点点民主细胞。袁世凯横下一条心,要把皇冠从历史的垃圾堆中拣出来,并最终将专制独裁一步步推向极端。有人劝他,可以通过修改约法,成为终身大总统,他不干;又有人劝他可以再进一步,规定继任总统由现任总统决定,这样就可以总统世袭,他还是不干。他最终恢复了帝制,但他很快就死在了国民的反抗与唾骂声中,皇帝梦只做了83天。
华盛顿为国家鞠躬尽瘁,居功至伟,但他从不曾自我膨胀,恋栈高位。他从不拒绝人民赋予他的责任,但绝不为权力和交椅而战。美国人民因此摆脱了历史上通常的革命悲剧:以争自由始,以行专制终。 华盛顿为自由留下的是路标,是激励,而袁世凯给中国留下的是“僭窃继起,叛变屡作”的乱象。这就是他们的区别。华盛顿早生于袁世凯 127年,一个听从政治良知和国家民意的召唤,一个为权欲私心而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民主与进步的意识上,袁世凯与华盛顿相差何止千万里之遥。
美国是在英国的宪政思想影响下建立的,当时的北美大陆既没有西方式的封建传统,也没有东方式的专制传统,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有着得天独厚的社会历史土壤。当年在独立大厅参与制宪的55位代表,大多数人是博览政治理论经典著作的理论家,他们对孟德斯鸠、卢梭等先贤的先进民主思想驾轻就熟,杰出的才能使他们成功起草出一部指导政府实践的宪章。“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华盛顿身边还有一批坚定维护共和政体的精英。他们是一群理想主义者,他们奋斗的目标不是争取个人富贵和权力,而是要建成一个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华盛顿的得力助手国务卿杰弗逊就是一个共和政体的坚定维护者,他似乎对君主制度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憎恶。杰弗逊对华盛顿的另一个有君主政体思想倾向的得力助手——财政部长汉密尔顿始终充满戒心,深怕汉密尔顿对华盛顿“施加”影响;他还敢于当面批评华盛顿,说他的第一次就职仪式同共和政体的朴素作风不相符合,仿佛是有意要向欧洲宫廷的仪式看齐。华盛顿任职期间,美国的内政外交经常成为报界攻击的目标。在他62岁生日的时候,部分国会议员建议休会半小时去给他祝寿,结果这不仅遭到了另一些议员的强烈反对,而且也遭到了《国民公报》的猛烈抨击,指责这种做法是“臣民对君主的一种效忠仪式——是要树立一种有害于自由的偶像——有君主制的味道”。在如此“严厉”的执政环境和现实政治背景下,华盛顿能选择独裁吗?

1796 年 9 月 17,华盛顿发表了他的著名的《告别辞》,在《告别辞》中,他言词恳切地对“各位朋友和同胞”说:“我们重新选举一位公民来主持美国政府的行政工作,已为期不远。此时此刻,大家必须运用思想来考虑把这一重任托付给谁。因此,我觉得我现在应当向大家声明,尤其因为这样做有助于使公众意见获得更为明确的表达,那就是我已下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

“ 关于我并最初负起这个艰巨职责时的感想,我已经在适当的场合说过了。现在辞掉这一职责时,我要说的仅仅是,我已诚心诚意地为这个政府的组织和行政,贡献了我这个判断力不足的人的最大力量。就任之初,我并非不知我的能力薄弱,而且我自己的经历更使我缺乏自信,这在别人看来,恐怕更是如此。年事日增,使我越来越认为,退休是必要的,而且是会受欢迎的。我确信,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那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所以我相信,按照我的选择并经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是我引以为慰的……”

“大家必须运用思想来考虑把这一重任托付给谁”、“我已下决心,谢绝将我列为候选人”、“切盼早日退休”、“年事日增,使我越来越认为,退休是必要的,而且是会受欢迎的”、“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是我引以为慰的……”华盛顿用发自肺腑巧发奇中情见乎辞又极具穿透力的微言大意,把他反对自己挑选接班人和拒绝终身制的真知灼见的亮点,说得比真理还要有光芒!它宛如一曲优美的旋律,超越了尊荣一家一姓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的樊篱,就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渴望民主共和自由的人们的心田。它特别具有一种扑实无华的平民意识和征服人们对高山景行的敬佩之情的魅力,使得它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回响和巨大的影响力。

华盛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797 年 3 月 4 日,华盛顿向他的继任者约翰·亚当斯和平移交了权力,从而在这个新国度里,创立了有条不紊地和平移交最高权力的范例,并由以后历届去职总统所信守。

华盛顿作为美国的开国领袖,开一代平民之风,其功成身退、毅然让贤的高风亮节和政治家气度,给美国乃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后来者树立了良好的楷模,为世人当然包括国人的交口称赞。

1848年,时任中国道光年间福建巡抚、地理学家徐继畲所著《瀛环志略》一书中,曾如此高度评价华盛顿:“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骎骎乎三代之遗意。其治国崇让善俗,不尚武功,亦迥与诸国异。余尝见其画像,气貌雄毅绝伦。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此段文字被刻成碑文,由满清政府敬献给美国,如今就镶嵌在华盛顿纪念碑的内壁上)1867年徐氏又说:“华盛顿首建奇勋,创为世法,以成继往开来之功,其必传于世无疑也!”

1811年,美国政府为纪念开国总统华盛顿,开始筹建华盛顿纪念碑。在建碑过程中,美国政府向全世界广征纪念物。

经过多方努力,徐继畬这段赞颂美利坚的经典文字被刻在上等石碑上面,于1853年漂洋过海到达美国,被镶嵌进华盛顿纪念碑的基座。1862年,美国传教士伯驾将碑文译成英文后发表,使徐继畬的言论在美国不胫而走。尤其是徐继畬对华盛顿的赞誉言论,使美国朝野上下大为感动,引起很大反响。为了表达对这位中国官员的崇敬,1867年10月21日,即将离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将一幅华盛顿像赠送给了徐继畬。徐氏不仅高度评价了华盛顿的历史贡献,而且预见了美国制度创新的普世意义,讴歌和推介民主,在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华盛顿在1797年3月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现在把自己比作要寻找一个休息之处,并正在屈身倚伏其上的疲惫旅客。但是,人们听任你安安静静地这样工作,这未免太过分了,不是某些人能够忍受得了的。”

不管怎么样,华盛顿不顾公众的压力,坚决拒绝连任第三任国家总统,从而创立了美国总统两任传统的举动,是有深远影响和意义的。在当时,美国宪法还没有对总统连任作出规定。华盛顿创立的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1940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第三任总统为止。(第三十二任总统罗斯福曾因战时之需连任三次,是唯一的例外)。

1947年国会鉴于总统权力不断扩大和有可能形成终身制的趋势,才制定了第二十二条宪法修正案,即“任何人不得任总统之职两届以上”,该修正案于1951年正式批准实行,从而又恢复了华盛顿创立的传统。

说完华盛顿的故事,我们再来好好看看这两部放眼世界的中国人写的巨著吧!请看下集:

第二集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本集撰稿:封宇平

2009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