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p 發表於 2007/9/29 上午 01:38:00 |
多年前在淡水獨居的歲月裡,偶然接觸了這張CD。”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總引發年輕的心無限惆悵。近日在網路上尋得,憶起有夢的從前….流年卻早已暗中偷換。
文章出處﹕『繞樑』第十二期 紓解壓力有妙方-樂歌的魅力--談「長恨歌」中的愛、恨、情、愁 張杏月【中國文化大學國樂系老師】
最近,香港雨果製作公司出版了一張中國首部清唱劇《長恨歌》的CD;此碟是1999年10月於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的音樂會現場實況錄音。在發行的一個月後,這清唱劇中的第一首混聲合唱曲<仙樂風飄處處聞>即已排除雨果出品的其他七千餘首樂曲,在雨果的網站躋身單曲視聽排行榜冠軍。它的魅力何在? 記得中學讀唐代歷史時,即有一股莫名的衝動,想要為美女楊貴妃叫屈,總覺得執筆寫歷史的都是男人,不免要把「禍國」的罪名推到沒有辯白機會的女人身上,楊貴妃就在這樣的因緣下被罵了千年。但我這小小女子有何能耐可與歷史記載抗辯呢?甚至擔心自己被誤認為,只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小女人的感覺罷了!直到日前,讀音樂學家田青的《歷史的性別》一書,談到他曾寫電影劇本為楊貴妃翻案(甚至連魯迅也早想這麼做),其中竟有多處分析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真是令我興奮莫名大呼過癮;總算有人能以女人純情、細膩的心境和角度,且理性的來感受楊貴妃的愛、恨、情、愁。近日再聽「長恨歌」更是心有戚戚焉…
《長恨歌》是中國首部以清唱劇形式寫成,共有十個樂章,歌詞是由詞人韋瀚章先生取材於白居易同名長詩所作。由作曲家黃自先生於1932年完成七首作品,其中四、七、九三個樂章至四十年後(1972年),由其入室弟子林聲翕教授在香港補遺完成。
我深信楊貴妃是多情多義的女人;當她得知壽王願意用她換取一頂太子的金冠,在對壽王從愛到傷心、失落之後,寄情於音樂;而在李隆基與她有共同的音樂愛好的情況下,對李隆基由拒絕到愛,是可以理解的。
據說西涼節度史楊敬述將<婆羅門>一曲獻給玄宗李隆基,而由李隆基潤色,並美其名為「霓裳羽衣舞」;此曲是唐代最著名的樂舞、燕樂大曲最傑出的代表;激盪著當時優秀詩人們的無限詩情,也讓玄宗和楊貴妃樂而忘國。
韋瀚章和黃自構思《長恨歌》也有諷刺時局的意思。 ★ 十個樂章皆引用白居易原詩句作為各樂章標題。 ★ 第一首 首先以混聲合唱的形式唱出<仙樂風飄處處聞>清華宮中輕歌曼舞,「霓裳羽衣曲」美妙飄逸,一片盛世的景象歷歷浮現。
於此碟中演譯的音樂家包括:著名的音樂教育家、指揮家嚴良先生指揮香港小交響樂團;混聲合唱則由香港聖樂團、明儀合唱團聯合擔任;男中音、女高音,分別由聲樂家程路禹先生、任蓉女士擔任。 ★ 第二首<七月七日長生殿>是傳唱了千年,不知羨煞多少有情人-「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
坦白說,我相信唐明皇在三千佳麗中最喜歡、也最寵愛楊貴妃,但我無法相信,一個狠得下心連殺自己親生兒子的人,會對一個女人專情;既無專情可言,難道這羨煞雙星的「誓盟」,又只是風流人物一篇逢場作戲的「台詞」?
雖然心中萬分疑惑,但,此時弦樂奏出了一段迷人的旋律,甜美得令人真想再戀愛一次。在這段音樂中,彷彿見到兩人款款深情,細訴著愛情盟誓。這一首歌曲中,除了女聲三部合唱外,並以男中音、女高音二重唱的形式呈現。
★ 第三首<漁陽鼙鼓動地來>以男聲四部合唱形式,營造安祿山起兵造反,攻打潼關的緊張情勢。 1。 http://2009.hnzqw.com/blog/UploadFiles/2007-10/104801583.wmv
★ 第四首<驚破霓裳羽衣曲>此曲由林聲翕教授補遺寫成男生朗誦曲,並以「霓裳羽衣曲」的音樂做為襯底,管絃樂的伴奏極富戲劇性。程路禹先生的朗誦令人動容,刻畫出「變聲肘腋、邊臣造反」的氣氛;讓我再一次相信,至情、至性、感人的朗誦所帶來的震撼,決不亞於歌唱!
★ 第五首<六軍不發無奈何>由男聲四部合唱表述六軍的憤怒情緒,有增無已;最後,終於無情的吶喊著「可恨的楊貴妃」!
★ 第六首<婉轉峨嵋馬前死>萬念俱灰的玉環,如泣如訴、淒楚哀婉地與唐明皇訣別。
這一段總令我感慨萬千、忿忿不平;連一個市井小民都知道要保護自己的妻子,而唐明皇當年夜半歸京,掃平內亂,何其威武!此刻,豈有「君王掩面救不得」的道理?對玉環而言,情何以堪哪?唉!不過,我倒希望楊貴妃此時已能參透「離合悲歡」、「鏡花水月」畢竟一場空;期望玉環能夠平靜、無恨的了脫命運。
★ 第七首<夜雨聞鈴腸斷聲>混聲四部合唱闡述唐明皇的寂寞悽愴。用多種樂器音色變化,描繪、營造雨聲、鈴聲、夜色…等不同情景。
此刻的李隆基已感受到寂寞的煎熬?在「山一程、水一程…,風一更、雨一更,…哭一聲,嘆一聲…」中,是否喚起他良知中的遺憾與懺悔?
3。 http://2009.hnzqw.com/blog/UploadFiles/2007-10/105780874.wmv ★ 第九首<西宮南內多秋草>伴奏的音響包括嗚咽的簫聲、斷續的更漏聲響,襯托著「…孤登獨對,舊情新恨共誰語?數更漏,淚如雨…」程路禹先生兼俱聲、情、韻並充滿戲劇性的朗誦,流露出難耐的寂寞與感慨,而引出最後一曲<此恨綿綿無絕期>
★ 第十首<此恨綿綿無絕期>混聲合唱描述一片悽愴的情景;「…料人間天上,再也難逢!」唐明皇款款唱出萬種愁緒…
此時彷彿聽見鍾梅音女士在<遺忘>中表白冀求解脫的心情:「…我終夜躑躅堤上,只為追尋遺忘,但是你啊,卻似天上的星光,終夜繞著我徜徉。…」作曲家黃友棣先生硬是將「終夜繞著我」以相同的旋律,作了一次又一次的反覆,讓我們可以感同身受於纏繞與遺忘的掙扎與糾葛。不知唐明皇是否也像鍾女士一樣,期待著「誰能將浮雲化作雙翼,載我向遺忘的宮殿飛去」。而始終令我特別感動的是「迎接這痛苦吧!生命如像一瓢清水,我寧飲下這盞苦杯…」,在此,黃先生加進一個「啊」字,由壯闊、高亢的聲量,藉一串級進音符跌落,銜接「但是」兩字,以微弱音量傳出…緊接著一個無限制延長的休止符─伴著困惑、徬徨,尋尋覓覓、遲疑不決後…終於還是「只想遺忘」。
唐明皇在荒涼深宮,悔恨綿綿的哀思中,是否也能體會黃友棣先生的覺悟:沒有誰,能從愛情裏贖回自己;沒有誰,能從愛情裏完完整整地回來。
音樂,表面上看來,是那麼飄緲,那麼無痕無跡、無形無影,在你感覺到它的這一剎那,它便已成為過去。但,也正因為如此,它才可以深藏在人們的心中,幻化出更多的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