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专访】知青窦尔顽:话上网。。。【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3574)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4 12:33:04
-- 【公共专访】知青窦尔顽:话上网。。。【知青公共频道】
.
.
动感视频 记录生活
优美图文 大家报道
【公共专访】知青窦尔顽话上网【知青公共频道】
知青网络 交心交友
文化快餐 邀您同乐
【公共专访】知青窦尔顽话上网【知青公共频道】
采访时间:2008年11月29日星期六下午
采访地点:北京大学塞克勒博物馆贵宾室
记者(以下简称记):窦老师您好,或许我该叫您王老师
窦尔顽(以下简称窦):呵呵,都行,你好。
记:未名上大家都对您比较感兴趣,您是我们的前辈,和我们这些孩子一起聊天,您的初
衷是什么呢?
窦:怎么说呢,既想看你们玩,自己也想玩(笑)。其实就是为了更加方便的交流。
记:您当初为什么要注册“窦尔顽”这个ID呢?
窦:一方面是马三立先生的“逗你玩”,另一方面是来源于京剧《盗御马》里窦尔敦(笑
),为了有趣嘛。我注册过四个ID,燕园春意、未名的窦尔顽还有就是原先老一塌糊涂的
窦尔顽,还有就是用我夫人的名字(笑)。04年一塌糊涂关站后,我就开始在未名上,一
开始是潜水,帖数不多。灌水也就是近一两年的事情。原先只是看帖,后来不太上,发现
扣生命值,不能饿死,于是经常上一上。其实,我发帖真正比较密集是在汶川地震之后,
那个时侯也是想和大家一起交流。第一个说北京地震的帖子就是我发的,还被人说造谣(
笑)。后来证实了,觉得这样的交流还是很好的。也就一直灌下去了。
记:您在接受《北大青年》采访时说自己不承认是在灌水,您是觉得这样不好?
窦:不是这个意思,灌水也不是白灌的。比如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好帖子,但没
有人来“顶”、“赞”、“re”,那发帖的人自己也就没劲了。没兴趣的话,慢慢也就不
发了,好帖子也就被埋没了。所以这“水”不是没有用的,也是有用的。当然也有一些比
如“tooooold”、“infer”这样的泼冷水帖,这也是有好处的,起码他们在教你怎么去
发一个好帖子。不承认灌水是我有一个原则。
记: “三山六水一分田”?
窦:对,自己原来年轻时下乡劳动时老乡们就是这么说的。我把它借鉴到网络上,怎么说
呢,还是有点高。“水“大概要到七,现在呢,大概十个帖子里有一个是精华的、具有创
造性的、有发明的。但我不是说灌水不好,还是从那些水车的帖子里得到一些东西的。我
只是希望咱们在灌水的时候不要忽略了去多展现一些精华的、具有建设性的东西。
记:您说过您注册了四个ID,那您对这种匿名现象怎么看呢?
窦:请允许我适当学术一下。弗洛伊德认为,人分为三部分。就是超我、自我、本我。朝
我是社会规则内化了、进入一个人灵魂而不得不遵守的结果,本我是本能的、与生俱来的
存在,自我是中间的调节。不能让超我太强,也不能让本我太强,就是人不能死守规则,
也不能为所欲为。网上匿名的行为,据最近一位美国学者指出,就属于失去超我的范畴,
网络上的“它”可以不负责任,也可以为所欲为,尽管存在争议,比如是不是需要,我认
为匿名是一种方向,是需要的。一个人可以在网络上得到“多角色”的表现。
仔细来说就是“生态位”问题。马克思不是说过嘛,到了共产主义阶段,上午是猎人,下
午在捕鱼,网上作评论家。网络的匿名可以提前实现“网络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可以在
人们不知道身份的“晚上”,也就是网络上去做评论家。但这种性质的匿名不是有了网络
才有的。比如古代皇帝,微服私访,他需要去表达观点、去采访观点,没有这种匿名,他
们就得不到。古代没有媒体,没有照片,这种匿名就会很成功。五四时期,胡适、钱玄同
、刘半农也搞过这种匿名性,尽管他们持同一观点,但有时候为了引起学术关注,一分为
二,在报纸上论战,一个装扮成维护封建主义的老朽,一个则是进步青年。我在经营自己
的论坛时(博雅论坛,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网络论坛——记者注)也学过这些“先人的智慧
”,呵呵,把一个话题用两个“马甲”争论的形式引起大家注意。这时候,这种匿名性的
效果就很好。
记:有一个疑问,那您将自己的一些很真实的东西放在网络上,比如您的照片、亲身经历
等等,这样不就破坏了这种匿名性吗?
窦:不是的,我觉得,匿名不是隐藏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像自己的人。我觉得
是现实生活中的王迅也好,还是网络上的窦尔顽、燕园春意也好,我还是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实在”吧。做学问,我不能去轻易改变一个很严肃的学术命题;在网络上,我需要
用不同的身份来说话,当然,这些名字具有不同的符号意义,应该是各有所用,但不是在
刻意隐藏真实的自己。就是开玩笑,我也会有一些限制的。比如别人在未名上了解我的专
业背景,开玩笑说,你去盗墓吧~呵呵,因为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在这个上面,如果沦落
为一个盗墓贼的形象,这样就不好,这时候我就不“窦”了(笑),在自己的专业上,我
还是要严肃的。
记:这么说,您一开始就不想隐藏自己,也不介意这些真实的东西把您“暴露”了吗?
窦:也不是这样。我开始在未名注册时没有用老师的身份。不把自己说成老师,和同学交
流就更方便一些。但后来呢,一方面是有认识我的人,另一方面我前面说了,自己比较实
在,把一些过去的感兴趣的过经历写下来,这样就暴露了(笑)。现在也挺好的,如果真
有一天网络要实名制了,其实对我来说也是一样的了。
记:那您对“人肉搜索”有什么看法呢?
窦:好处少,坏处多。除非了为了配合公安机关办案。还是慎重一些好。善意的帮助别人
是可以的,如果本身带着侵犯别人的目的去做的话,不好。更何况不认识的人我知道了没
用,认识的人知道了尴尬。
记:当学生们知道您的身份后,您在课堂上和网络上与学生们再进行接触交流,您最大的
感受是什么?
窦:总体感觉是都很真实。网络上他们的思维还是很放得开,有些问题在现实课堂上很难
或者不好意思提的,隔着网络就好多了。我也和他们版聚过,一起玩游戏,感觉很好很真
实。大家在版上都是ID,聚会也就是把“三角地”搬到了现实中。也还是聊各种话题,只
是多个相互介绍。未名只有一次,但博雅论坛就比较多了。我自己会带DV,照相机,把过
程记录下来。未名那次比较遗憾,十几个人,连照相机也没带。
记:我们知道您同时是博雅论坛的总版主,需要处理和参与论坛上的很多讨论,那您平时
花在灌水上的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呢?
窦:其实如果这么计算的话,我大概是同时进行的。(笑)我一般会开多个窗口。博雅论
坛是一直开着的,不是为了玩了,工作需要。而未名也开着。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有时候
工作久了,就会发生身份互换的错觉。在论坛我是主人,在未名我其实是客人,有时候看
不顺眼的帖子想删,才发现自己是在未名,没这个权力。(笑)
记:您不考虑在未名申请一个版务?
窦:不了不了,实在没时间了。
[编辑:
知青公共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