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85) ---- 【公共图吧】“美国艺术三百年”展厅360度全景欣赏【知青公共频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85&id=32825)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17 19:47:09 -- 【公共图吧】“美国艺术三百年”展厅360度全景欣赏【知青公共频道】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17 19:54:34 -- 【公共图吧】“美国艺术三百年”展厅360度全景欣赏2【知青公共频道】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17 19:59:48 -- 【公共图吧】“美国艺术三百年”展厅360度全景欣赏之一 【知青公共频道】 “美国艺术三百年”展厅360度全景欣赏之一
|
|||||||||||||||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9/3/18 14:28:57 -- 谢谢友情周末! 辛苦啦!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18 15:38:30 -- 友情谢复:(轻描淡写)君是识货第一音。。。 君是识货第一音。。。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3 8:12:24 -- 【公共视频】大型展览《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在京开幕 【知青公共频道】 【公共视频】大型展览《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在京开幕 【公知青公共频道】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3 8:14:05 -- 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组图)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3 8:14:56 --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展览概观 《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依时间顺序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都标记着这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殖民与抗争(1700-1830);扩展与分裂(1830-1880);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1880-1915);现代主义与地区主义(1915-1945);繁荣与幻灭(1945-1980);国家主义与全球主义(1980-至今)。展览具有内在的逻辑线索和完整的图像叙事结构,呈现出一部波澜壮阔的美国艺术史:北美大陆原住民的形象、开国者们的风姿、西部壮美的原野、内战时期的社会景观、工业繁荣与技术进步、抽象表现主义与波普艺术代言的后工业社会景观、影像与多媒体装置艺术所映照的当代……表现出美国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适应与创新进取的过程与精神。 18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美国艺术以写实风格为主,芸芸众生、自然风光、社会生活永远定格在五彩斑斓的画面上。展览从1735年一幅坚毅的印第安人肖像开始,《威廉·佩恩与印第安人的条约(William Penn\'s Treaty with the Indians)》静静地拉开一幕欧洲殖民的历史活剧,斯图尔特为乔治·华盛顿所绘的经典肖像强有力地昭示着美国的统一与独立。一个个美国早期的人物形象虽历经数百年却依然鲜活。19世纪中期繁荣的风景画、风俗画展现了美国更加广阔的天地:粗犷辽阔的西部原野、水天相接的海岸风光、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城市与乡间的日常生活……艺术家们用画笔表达着对年轻祖国的无限热爱。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3 8:15:25 --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大批美国艺术家活跃在国际舞台上,如萨金特、卡萨特等人,他们深谙欧洲艺术技巧与趣味,热心于创立表现独特美国主题的美国式艺术。萨金特的《哈密尔顿·迈克寇恩·汤布利夫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美国妇人的优雅气质,卡萨特的《珍妮和她熟睡的孩子》是其"母与子"题材系列作品之一,明显地受到了法国印象派风格的影响。霍默将美国风俗画创作推向了巅峰,这次展出的《看着破冰船:高海》则以人和大海为主题,在雄健的笔调中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征服与和谐的关系。 20世纪的美国,现代艺术大放异彩。美国的第一个现代艺术流派是20世纪初的"垃圾箱画派",它体现了美国艺术的独立性与创新性。该派重要成员普仁德加斯特的作品《海岸风景》,将使中国观众领略到 "颜料工厂的爆炸"式的风格。二战后的美国取代欧洲成为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这也是此次展览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众多现代主义艺术大师济济一堂。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杰克逊·波洛克,对于世界包括中国的现代艺术都有着重要影响。这次展出了他的两幅作品:1942的《月亮女人(The Moon-Woman)》和1950年的《第18号(Number 18)》。《月亮女人(The Moon-Woman)》运用了程式化的透视法和环形线条,主题是模糊的,所谓的"月亮女人"只是出于画家本人的心理想象,而不是源自常规经验。抽象表现主义的重要画家罗斯科与德·库宁也将有作品展出。美国另一个产生世界性影响的是60年代广泛流行的波普艺术。这次展出了波普艺术最重要代表安迪·沃霍的三件作品, 1963年的《种族暴动(Race Riot)》直接反映了美国的种族冲突,特别引人注目。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重要作品《驳船》,长近10米,是这次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作品,几乎占据了整整一面展墙。罗伊·利奇滕斯坦(Roy Lichtenstein)、詹姆斯·罗森奎斯特(James Rosenquist)、克勒斯·欧登柏格(Claes Oldenburg)等都有作品展出。风行于20世纪80年的照相写实主义(Photo-Realism),用手工方式复制照片中完美的图像,主要选择美国式的主题如家庭汽车、糖果机、当地电影房或用餐者等。这在罗伯特·贝克特尔、查尔斯·贝尔等人的作品中都可看到。查克·克劳斯(Chuck Close)喜欢绘制广告牌大小的肖像画,这次展出了他1980年到1981年间创作一幅硕大头像。展览中最有趣的当属基思·哈林和巴斯奎特的涂鸦绘画,他们将简约、散乱、随意的涂抹改造为具有美学意义的语言,曾经风靡一时。这种活跃于街头的涂鸦艺术最终进入到博物馆,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巴斯奎特1982年创作的代表作品《拿波里来的人(Man from Naples)》也将出现在展览中。 |
|||||||||||||||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3/23 8:15:59 -- 美国艺术三百年:适应与革新(组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点击小图看大图 另外,活跃于当代艺坛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在展览中露面。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影像作品《悬丝(The Cremaster Cycle)》由五个分部组成,编织了一个多重含义、艰深晦涩的叙事情景,把历史与幻想交织成了一幕具有精神性色彩的戏剧。当代艺术市场最火的艺术家杰夫·昆斯(Jeff Koons)2000年创作的《尼加拉瓜河(Niagara)》,采取挪用手法调侃了商业社会的变动对人们的影响。观众还可以看到美国最新的作品,这就是2006年的《一起来保卫和建设海岛》(克海德·维里),反映了70年代出生的美国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