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原创]春天的回忆(二)一个包子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39905) |
-- 作者:桂干 -- 发布时间:2009/5/31 22:43:15 -- [原创]春天的回忆(二)一个包子 前面说到,在一路前往会同的路上,大家就一直向往能分到一个离公路较近,条件稍好一点的大队。可当我随着G大队派来的干部前往生产队时,心里却凉了一截。出了公社,过了河(以后才知道这条河叫渠江),别说跑汽车、拖拉机的公路,只怕打土车子(独轮车)的路也没有。因为生产队离公社有十几里,且这里的路上坡下坎,高高低低,时而是石板路,时而是羊肠小道,中间还有四、五里,没有一户人家。 当天晚上,我和另一男知青住在了一位叫桂根的老农家里。第二天早上醒来,洗漱完毕,想想应该吃早饭了,可四下里却无一点动静(都出早工去了),突然记起挎包里好像还有一个从家里带来的肉包子,可拿到手里一看,唉,这包子早已变得硬梆梆的了,好像是一块石头。这还能吃吗?正好一条狗从外面蹓了进来,我随手将这个包子扔在了狗的面前。那狗喜滋滋的叼着包子走了。而这一幕恰恰让刚出完早工的桂根的大儿子小S(十三岁)看到了。于是知青用肉包子喂狗的新闻传遍了全队。以至于五年后,我离开生产队之前,队上还有人用此事来调侃我。这确实是我当时扔包子时没有想到的。 下乡的时间越久,我越发明白一个包子(粮食)在这里农民心中的分量。我所在的生产队,耕地其实并不少。140来人,有250余亩田。可这些田大多分布在各个山冲里,不少属于冷浸田,加上日照短(不适合种双季稻),路途远(不适合精耕细作),所以产量都不高。可当时公社却在大力推广双季矮脚稻,一些只适宜种植本地高杆单季稻的田的产量更低了。有时一亩田连一担谷子都打不回。 尽管粮食不够,可队里上交的公粮、征购粮却是一粒也少不得的。队上几万斤公粮、征购粮全靠社员一担、一担挑到公社粮站里。到了春上三、四月份,大多农户就断粮了,有些特别困难的农民脸都饿肿了。我们队上的农民中午从来没有吃过一顿干饭,簸饭(中饭)全是吃的稀饭,也许是为了哄哄勒把细,或者是充充门面,人们会用柴火将米熬得稀烂,冷却后看起来像干饭一样。这样的簸饭刚刚吃下去,好像也还饱肚子,可几泡尿一撒,就和没吃一样,其实是自己哄自己。 无奈,队上只好到公社申请返销粮,又一担一担将秋天送去的粮食担回来一些(返销粮每户也申请不了多少,远不够吃)这样G大队社员每年春上挑着箩筐到公社各个大队去借谷,成为连山的一独特景象。 头一年下乡,国家给我们知青每人每月发10元钱生活费,40余斤粮食,一斤肉。虽然不够,但我们从家里带了一些东西,所以还凑合。由于正值生长发育时期,知青组里吃饭,每餐都是吃得锅盆底朝天。鼎锅常常被菜刀刮得咣咣响(铲锅巴吃),真像是饿牢里放出来的。 七四年,父母单位派了一位F老师到我们队上慰问知青。回去跟父母说起我所在大队的情况时,还眼睛湿润。 虽然生产队的条件不太好,但对于经过了60年-62年苦日子的我来说,饥饿、艰苦还算不了什么。关键是什么时候才能回城呢?
|
-- 作者:三人 -- 发布时间:2009/5/31 23:41:30 -- 喜欢看,希望继续写下去。。。。 |
-- 作者:放牛娃 -- 发布时间:2009/6/2 20:56:36 -- 写的真好,喜欢看!我们当年下放的生产队,没这么穷这么苦。跟你们比起来我们真是幸运的了。 |
-- 作者:紫气东来 -- 发布时间:2009/6/2 23:11:16 -- 以下是引用三人在2009-5-31 23:41:30的发言: 喜欢看,希望继续写下去。。。。 |
-- 作者:阿荣 -- 发布时间:2009/6/3 10:34:21 -- 写得好喜欢看,期待下文。 |
-- 作者:桂干 -- 发布时间:2009/6/3 13:49:09 --
谢谢二位领导的鼓励。 谢谢放牛娃、阿荣的友情跟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