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怀化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70)
----  历史名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70&id=29275)

--  作者:乡里二姐
--  发布时间:2009/2/6 15:42:33

--  历史名册

在一本1951年的湖大教职工名册看到的父辈们的名单和当年他们的住处。当年的月薪是米米,不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哪一位可以问问老先生呢?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依然美丽
--  发布时间:2009/2/6 21:35:39

--  

哈哈^_^^_^真不懂为什么发大米?

可能是核定一年的数量吧!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2/6 22:18:43

--  
临解放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长沙各机关、企业发工资时,都以当天的米价为基准,折成货币(纸币)。领到工资后,人们纷纷到黑市将纸币兑换成光洋,以保值。刚刚解放时,市场的物质供应仍然紧张,国家从战争走向和平,恢复生产有个过程。为了保证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工资待遇不变,以米的数量代替货币。所以出现人员工资是几担米的现象。那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些人员表格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  作者:乡里二姐
--  发布时间:2009/2/7 22:34:34

--  
楚人说得对,陈老先生的女儿说听他父亲说过,是以米价为基准,折成钱发工资的。
--  作者:老伙计
--  发布时间:2009/2/8 10:09:21

--  
   二姐哪里搞来一份这么宝贵的历史档案,让我们得知父辈往日风采点滴,谢谢了!只是让我联想起辛酸的往事,今天的人们谁也无法想象,甚至相信在新中国成立那年定位的讲师,因为背着所谓的历史问题,以致使其事业终身得不到进展,以至于留下父亲"无能"这样的遗言离开人世.
--  作者:涂夫子
--  发布时间:2009/2/8 21:49:26

--  
二姐你搞的这份资料十分宝贵,只是不知道那时米价是多少,我想当时货币可能不稳定,而米价是相对稳定的,应用大米这个硬通货作工资标准是有道理的。今天晓得老爷子当时的工资是841斤大米了。而且还在静一斋127号住过。
--  作者:人背犁
--  发布时间:2009/2/22 21:15:56

--  

涂夫子,我从一份1951年大米债案例中,帮你找到了当时的一点资料——在1950年至1953年之间,南京大米的价格在一斤0.12元至0.15元左右(当时一担大米180斤)。你老爷子当时的月薪是841斤大米,应该是在100.92-126.15元之间,不过是按照当时南京,而不是长沙的价格计算的,仅供参考!    老同学



--  作者:紫气东来
--  发布时间:2009/2/23 15:01:53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2-6 22:18:43的发言:
临解放前,通货膨胀,物价飞涨。长沙各机关、企业发工资时,都以当天的米价为基准,折成货币(纸币)。领到工资后,人们纷纷到黑市将纸币兑换成光洋,以保值。刚刚解放时,市场的物质供应仍然紧张,国家从战争走向和平,恢复生产有个过程。为了保证机关、学校等单位的人员工资待遇不变,以米的数量代替货币。所以出现人员工资是几担米的现象。那是一个特殊时期,这些人员表格记录了那段特殊的历史。

楚人认真的解释让我们了解了那特殊时期的薪酬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