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11/13 16:24:40
-- [原创]黄河游
我在读书时候,就知道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 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我还曾经听说流传这么一名话:不见黄河心不干,虽然这句话有些誇张,但足见黄河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打工时脱离单位,多次跨过黄河北上,火车即将通过郑州黄河铁路大桥时,只要不是晚上休息时,列车广播就会提醒广大旅客,前面就要通过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了,紧接着就介绍黄河的一些情况,把旅客的情绪一下调动起来了,大家不约而同的朝车窗外看黄河。虽然该桥长5.5公里,火车通过只要3、4分钟的时间,但往往通过后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早几年在河北廊坊、沧州一带打工时,就知道郑州有一个黄河游览区,它位于郑州西北26公里处的邙山,距离郑州黄河铁路大桥不远,南依巍巍岳山,北临滔滔黄河。雄浑壮美的大河风光,源远流长的文化景观,以及地上“悬河”的起点、黄土高原的终点、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等一系列独特的地理特征、使这里成为融观光游览、科学研究、弘扬华夏文化、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家旅游专线——黄河之旅的龙头。 它将流经共和国九个省,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我国第二大河的文化浓缩在一起,在如愿以偿到长城当了一回好汉的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到郑州黄河游览区游一游,也就是见到黄河心才干。由于几次路过郑州都由于某种原因没有下车停留。5.1长假后在安排好工作好了,向老板开门见山的想到郑州黄河游览区旅游之事请假,老板见我是南方人,知道我过黄河的机会不多,也通情达理的答应了我的要求。 到达郑州以后,将随身带的简单行李放在招待所,在火车站搭乘去黄河游览区的公共汽车 ,也许是到游览区吧,这里的汽车真多,但或许刚过5.1长假,游客并不很多,车上不拥挤,下车后路上也不见许多游人,门票也不贵,只30元一张,比南京中山陵、北京八达岭万里长城45元一张还便宜。门票背面印有该景区的简介,及景区的游览图,还有注意安全和防火之事。 进入旅游景点不久,周围就没看见什么游客,当然我是想带回一些到此一游的照片,多次旅游在某些街上我认为的好景点,面对匆匆的行人请他帮助拍一张照片,一是对一些匆匆的行人难于启齿,另某些行人对拍照之事不感兴趣,少不了碰上遭请人帮助拍照遇上尴尬,(当然我现在已购置了三角架,在想拍就拍不需要找人)当然在旅游景点就不会碰上此事,因为大家都是出来旅游了,都乐意帮忙。 当我行走正为拍照此事为难之时,不远处有三男一女的年青人正在拍照,行走的步子并不匆忙,这不正是我这次黄河旅游寻找的伙伴呢?我赶紧走过去,主动提出这次旅游与他们搭伴之事,得知他们是来此河南平顶山的农村,现在郑州一所职业学校读书,他们看了一下我,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出, 似乎知道我已到知天命之年,不能同他们年青人一起登邙山,因为郑州虽是河南的省会,河南古称中原,地貌处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平原,但郑州的邙山在地理位置上是我国南北分水岭的秦岭的余脉,山上还有一些亭台楼阁,均起眺望的作用。 虽然这次旅游的是黄河游览区,但并不是理解的沿黄河河滩行走,我想起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鹊楼》一诗中这样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虽然该诗写的是山西永济登鹳鹊楼看黄河,但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登上高处,远眺黄河,更能领略其气势。 我不是神仙,人走向衰老是任何人无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我是下过乡的知青,经历了在农村比当地农民更多的命运折腾,从下乡到企业招工当工人,后又成为企业管理者,现在成为千万打工族一员,在走南闯北中又成为管理者,品尝过各种酸甜苦辣,我不自卑,长期磨炼出拼搏的心态仍旧不减,今天我就是想跟诸位一起爬邙山,到那一个个亭子眺望黄河,更好地领略我们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宏伟气势。他们见我的决心很大,也愿意与我同行。 经过一段步行,我们开始登邙山,邙山虽然不高,但确实很陡,我跟着他们四人沿着几乎在九十度的台阶上往上登,与其说是登山好听一点,其实是爬山,由于正外在下午,立夏后的太阳显示了它威力,两条腿好象捆绑了沙袋越爬越重,我的心跳也加快,每登一步就张开嘴出粗气,汗如黄豆般的滴下,这就是登山意志的考验,当然这登山台阶只容得下一人,就是你意志不坚强,也要登上去。否则意志不坚强者在山下望着这笔挺的邙山,自己绕道到邙山上登亭看黄河,成为登邙山被淘汰者。 好不容易登上邙山,腿仍然很虚,汗照旧流,上面有一个亭子,这亭子同邙山上其他亭台楼阁一样,除供游人稍息外,还起到供游人眺望黄河的作用,上面有卖矿泉水的,是三元钱一甁,比邙山下一元钱一甁贵2元钱,五人不用讨价还价,就一人买了一甁,干渴的劲头不亚于上甘岭的志愿军,大家狂饮几口后,待缓过神之后抬头一看 ,莽莽的黄河就在我的脚下,多次经过的郑州黄河铁路大桥飞架在黄河上,五龙峰山势起伏,苍翠的松柏之间点缀多座亭台楼阁,远处骆驼岭景区屹立着高大雄伟的大禹塑像。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时,郑州的天气出现大禹头戴斗笠,粗衣布履,右手握耒,左手指向黄河入海处,风尘仆仆,气宇轩昂。当然今天的时间也不允许我们到大禹塑像前去了,我们继续前进。 当走到五龙拱卫的山麓平地的公园中,半山平台上,梅花形水池中矗立着著名的黄河母亲塑像——“哺育”就坐落于此,高5米、重12.5吨的乳白色汉白玉“哺育”塑像,其造型是一位慈祥贤美的母亲,怀抱着甜睡的婴儿,显得格外素雅,慈祥慈美,母容子态、栩栩如生,象征看黄河哺育中华民族的骨肉之情。这座塑像也同大禹塑像一样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郑州天气出现过。 我们就这样边走边聊,这时他们这中有人提出,我们现在已到了黄河边,何不到黄河边洗洗脸,证明我们都到了黄河来了吧!他的提出马上得到大家的响应,当然正合我一个下午跟着他们,从不离开寻找的伙伴走,当我到达黄河边一边洗脸,情不自尽地说道:“黄河,中华民族的骄傲,华夏文明的摇篮,我终于来到你的身边 了”。他们这时又有人提议,我们大家都喝一口黄河水吧,我们大家都响应,平时我从不喝生水,当然我早就听说黄河水含黄土高原的泥沙而得名为黄河,也许这次带着对黄河的特殊感情吧,我也同他们一样喝了一口母亲河的水。 这时发现前不远黄河滩处有一只小渔船,在这风景区居然还有捕捞的小渔船?我们大家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近,原来是一们读书适龄儿童,没有看见大人,也许他大人有事去了,我们问他家是哪里的?他回答说是信阳的。信阳是在河南最南部,京广铁路穿过该地区,我乘火车往河北、北京打工时经常在这里停车,信阳的烧鸡全国而闻名,它位于大别山北麓,是革命老区,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看见他我下由得就想起了安徽省金寨县的大眼睛的姑娘苏明娟,北京文化管理干部解海龙给苏明娟拍了一张渴望读书的照片,名为《我要读书》改变了贫困儿童的命运。当然我也不好问他为什么不读书,而跟随大人在河滩上捕鱼?这样会伤了他幼小的心,我想他也同苏明娟一样渴望读书,他家里太贫困而已吧!同时我的心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啥滋味。 我提议大家同他照张像吧,这次是我第一次提出的,他们都同意,因此我们大家每人都在他的小渔船同他合了影。 因为时间不早了,还要赶最后一班车返回郑州市区,我们就不前进了,走到炎黄广场,见炎黄二帝塑像,像高106米,单面部面积1000多平方米,鼻高8米。祭坛占地8100平方米,共分三层,呈金字塔状。广场共设九鼎,象征九州统一,江山永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设钟与鼓,喻钟鼓长鸣,炎黄子孙戒骄戒躁,再创辉煌。炎黄二帝塑像,像高106米,单面部面积1000多平方米,鼻高8米。祭坛占地8100平方米,共分三层,呈金字塔状。广场共设九鼎,象征九州统一,江山永固,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另设钟与鼓,喻钟鼓长鸣,炎黄子孙戒骄戒躁,再创辉煌。 炎黄二帝塑其头胸采用花岗岩雕砌;炎黄广场依山临河,总面积为15万平方米,摆放着九鼎、一钟、一鼓等礼器。在这里我留了一个影。(见图片)也算对我们中华民族始祖的朝拜吧! 当我们五人分手时,都说道以后再见吧 !当然我们都清楚,他们四人与我这就叫“萍水相逢”。我想过几年,因我女儿在天津已购房,我还会有机会再来黄河游览区,将没有来得及观看的骆驼岭景区屹立着高大雄伟的大禹塑像,和盲人摸象等塑像看看,还要到黄河滩,但我不希望看见那只小渔船,更不希望看见那长大的失学的小孩,或者他不在那里,更不希望又有别的小孩像他那样,在黄河滩上跟大人捕捞鱼但愿就看到他这么一个失学儿童。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门票正面

门票背面
 郑州市交通图正面
 炎黄广场,身后就是邙山
 邙山上其中一个亭子,背面就是莽莽黄河
 累了,该休息一下吧I
 “哺育”塑像前留个影吧!
 黄河索道前
 喝一口母亲河的水后,在黄河滩上,背面就是长5.5公里郑州黄河铁路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