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继续!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53447) |
-- 作者:轻描淡写 -- 发布时间:2009/10/27 20:51:43 -- 继续! 武斗中死了人,有两个我认识 文革中,醴陵的武斗死了人,死了多少我不知道,但死的人中有两个我认识。 一个是我妈妈单位的,年轻的技术员,名字忘记了。 文革中开始是大批判、大辩论、大字报,虽然也很乱,但我们普通人还没感到有什么不安全。后来,两派斗争升级了,街上可以看到一车车头戴钢盔、肩扛武器、杀气腾腾的造反派,听说有的地方装甲车、坦克都开出来了,再后来,听说“农民进城了”! 那一向,妈妈不准我出门,我也知道怕。虽然不上街,但也知道外面的气氛紧张,因为妈妈单位里也突然出现了两个背枪的人。 我们原来住的地方被醴陵最大的两派造反派分别“占领”了,有一派的机关枪就架在了我家原来住房的窗户上。住在机关里的人被统统赶了出来。我们只好借住在妈妈单位的集体宿舍里,爸爸妈妈住楼上一间,除了一张双人床,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两条櫈子,没有别的家具,家里所有杂七杂八的东西堆满了那一间屋子,只留下一线可以过人的通道,我和弟弟分别在男女集体宿舍安了一个床位,吃饭就到单位食堂。 那天早上起来,妈妈告诉我:×××死了!×××就是那个年轻技术员的名字。妈妈说,昨天,他们单位去了两个人参加武斗,×××被打死了,另一个跑了回来。因为是晚上,食堂已经关门了,没东西吃,就找到妈妈那里(妈妈平时在单位喜欢管闲事,大家叫她不管部长),那位惊魂未定,哆哆嗦嗦,话都说不圆了,妈妈用煤油炉烧了开水,给他泡了一杯牛奶,等他喘过气来,才把×××被打死的经过说了一遍。 妈妈当时是怎么告诉我的,我忘了,但我记得我去看了一下停尸的地方,我望着躺在地上那个渗出一块嫣红的白布包,想:这就是那个活生生的人吗? 妈妈的单位是研究所,单位小,人少,这位我也见过,而且印象很深,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标准的帅哥:颀长匀称的身材,衣着得体,乌黑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脸上的皮肤光洁红润,文质彬彬的样子,一眼望去就显得他与众不同,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没有他这个“洋”味,后来才知道他是印尼的归国华侨。 他怎么会去参加武斗?一个外地人,一个搞技术的,也没听说妈妈他们单位两派斗争利害,那就应该是上面有任务,单位“派”去的了! 过了两天,听说他家里来了人,参加了追悼会,把骨灰带走了。 (另一个是跛鼓佬,已发,这里就删除了)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10/28 0:32:14 -- 武斗时一因当时年龄较小只16岁的初二学生,二则出身不好家长怕我惹火上身也不准参加任何组织,当时是“空军”一个。但当时年少爱看热闹,“文攻武卫”的场面看过不少,甚至2次历险,曾以“我当‘空军’在战场的经历”发湖知记之。 读轻描淡写此帖,还有个在内心深处多年的悲惨场面涌上心头:少时住处不远有个二轻技校,有帮造反派学生出外武斗被强悍好斗的花桥农民围攻(抗战时小股日军都在花桥吃过亏),有8具被锄头挖得缺头少腿的尸体被抬了回来……看见这些惨死的不到20岁学生在“战友”鸣枪声中下葬学校后山岗,心中觉他们死得有些像“炮灰”,但当时又说不清当了谁的“炮灰“……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10/28 6:37:11 -- 文革中的武斗那段时间,你即使不参加武斗,到外面走也有一定的危险。我们那里有一个人就是开车走在长沙荣湾镇到省委党校的马路上时被流弹打死的…… |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10/28 13:55:58 -- 文革中武斗,真是教唆人民群众斗群众的事件,而死得多是年轻的无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