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灌水]“铁公鸡”杨子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47652)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1 0:50:01 -- [灌水]“铁公鸡”杨子 “铁公鸡”杨子/李兴濂 文 杨子,何许人也?乃杨朱。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之一家也。他在当时可是名声大震,影响广大。当时的名人,如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孙子,以及后来《淮南子》、《说苑》、《吕氏春秋》、《论衡》等著作中都提及到他。孟子的《滕文公章句﹙下》》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杨子盛极一时。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1 0:52:14 -- 续转 在一片强国争霸,合纵连横,用权术势,变法改道,弃世无为的喧嚣声中,杨朱却发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必治矣。”的反调。天下不是由人治的,不管帝王用什么方法来治世,都是治老百姓的,都是对百姓利益的掠夺。这种“治”,只能越治越乱。私利之心人皆有之,而专制帝王的贪婪之心是无边的,“悉天下奉一身”,就是天下所有的人供奉帝王一个人,也填不满他的欲望的。如果人人不损一毛,不利帝王的天下,人人都明白自己的利益所在,为自己的利益奋争,就能限制帝王的欲望。 其他诸子学说都是以“忠”为前提,维护君权统治的,要人们为君王无私奉献。杨子学说的理论却是对帝王欲望的限制,是为百姓争自身利益。这种直接威胁君权的“无君”理论,又怎能大行于天下呢! 梁启超特别赞同杨子的观点,他认为社会应以个人为基本单位,一反中国轻视个人,抹杀个性的传统,大力提倡被视为大逆不道的个人主义,为做一个真正的人而奋斗。他说:“今日欲言独立,当先言个人之独立,乃能言全体之独立……为我也,利己也,中国古义以为恶德者也,是果恶德乎?天下之道德法律,未有不自利而立者也……故人而无利己之思想者,则必放弃其权利,弛掷其责任,而终至于无以自立。盖西国政治之基础在于民权,而民权之巩固由于国民竞争权利寸步不肯稍让,即以人人不拔一毫之心,以自利者天下。”他从杨子哲学中认识到:“昔中国杨朱以为我立教,曰:‘人人不拔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吾昔甚疑其言,甚恶其言”,现在却认为这是至理名言,因为“一部分之权利,合之即为全体之权利;一私人之权利思想,积之即为一国家之权利思想。故欲养成此思想,必自个人始。人之皆不肯损一毫,则亦谁复敢撄他人之锋而损其一毫者,故曰天下治矣,非虚言也”。看来,两千多年前的杨朱,并不孤单,终于找到了知音。 梁漱溟指出:“中国没有个人观念”,并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最大偏失。张东荪也认为:“在中国思想上,所有传统的态度是不承认个体的独立性”。在长期的中国历史中,个人是微不足道的,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个人的价值与尊严被剥夺,个人的独立性完全丧失。 杨朱的学说,尽管昙花一现,很快就被暴风骤雨摧残了,犹如划破长天的耀眼流星消逝在遥远的夜空,再未出现。但他在两千多年前就石破天惊地喊出了“为我”的口号,最早发现了个人,关注到个体价值,冲破宗法伦理的束缚,勇敢地凸现“我”,强调自个儿的权利,重视个性发展,他的思想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21 0:58:39 -- 以前常闻“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对杨朱的“小气”也有点不好印象。斗转星移,时代在变,对杨朱的评价也在变,似乎不是那“一语以盖之”之人。今在网上读榕树网兼红网网友李老师文(中学教师),有些新意,乃转存此。 ![]() |
-- 作者:七星相伴 -- 发布时间:2009/8/21 16:41:4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