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灌水]国民政府推行的简化字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46348)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3 14:47:07 -- [灌水]国民政府推行的简化字 国民政府推行的简化字/clarkkent 文 一、汉字形体发展演变的总趋势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3 14:51:28 -- 续转 二、简体字古已有之 早期汉字由图画发展而来,线条上的变化和减省,从汉字产生起就存在,以后各个朝代又有所发展。比如甲古文中就有简体和繁体的“羊”和“文”字。"報"字简化为“报”见于《居延汉简》,“東”简化为“东”、“過”简化为“过”、“時”简化为“时“始见于《敦煌汉简》。古代字书和韵书中“灯”是和“燈”不同义的另外一个字,但到了元代,通俗文学抄本和刻本《京本通俗小说》、《古今杂剧三十种》、《全相三国志平话》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等都不约而同的用“灯”代替了“燈”。 有些简化本来就是回归于祖,像“纔”字简化为“才”、“雲”字简化为“云”、“禮”简化为“礼”。这些字的繁体字比简体字更晚出现,如“才”字才是本字,见于《说文解字》。用“纔”取代“才””、“雲”取代“云”、“禮”取代“礼”,则一显其类,一著其声,所有可道,但却是多此一举,毫无道理可言。 历代的碑刻拓本,古籍中出现大量简化字。比如明末清初的学者黄宗羲给家人写信,议论的“議”字是言字旁加一个“义”,难易的“難”的左边写做“又”,应当的“當”则直接简化为“当”。(见《昭代名人尺牍 黄氏手札》)其友吕留良说他“喜用云字抄书,云可省工夫一半”。清代江永、孔广森也都“简笔字均极多”。 张书岩、王铁昆等学者的研究见《简化字溯源》,在1986年《简化字总表》选取388个字头,取得的数据有。现行简化字始见于先秦的有49字,占12.63%。 始见于秦汉的共62字,占15.98% 始见于魏晋南北朝的共24字,占6.18% 始见于隋唐的31字,占7.99% 始见于宋(金)的共29字,占7.47% 始见于元代的有72字,占18.56% 始见于明清的共74字,占19.07% 始见于民国的共46字,占11.86% 始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一字,占0.26% 还有一个重要发现,就是28.61%的现行简化字(不包括类推简化字)始见于先秦两汉时代,与李乐毅在香港《普通话》1994年第二期《30%的简化字源自于先秦两汉》不谋而合。 结果证明现行简化字绝大多数来源于历代的“俗体字”和“手头字”,有一些来源于行书和草书,有一些则是“古本字”,比他们的繁体历史和资格要老得多。见附表。 事实说明,简体字古已有之,认为简体字是土星共同体发明的,是大陆50年代少数文改活动家们闭门造车杜撰出来的产物的说法,纯属无知加扯淡。 三、近百年来汉字简化运动的历史分期 1909年宣统元年,鼓吹俗体字为宗旨《教育杂志》创刊,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发表论文《普通教育应当采用俗体字》。新中国成立后的汉字简化和整理工作就借鉴了他所提出的方法。 钱玄同批判过“数千年来,汉字的字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被减省的”,明清正字法趋向复古的做法才是倒行逆施。他是系统提出汉字简化法的第一人,提案被当时的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通过,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同意,组织汉字省体委员会,简化字运动从此活跃起来。 1935年10月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中央政府主席、行政院长、教育部长的名义,通令全国,要求全面推行钱玄同负责编选的《简体字表》。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8/3 14:54:38 -- 续转 附:简化字始见时代一览表 (引自“历史沙龙”) |
-- 作者:晴天蓝蓝 -- 发布时间:2009/8/3 21:14:30 -- 简化字是好,我们已经习惯了。但一旦要读香港那边的书时,确实有些字只能是边读边猜了,猜的多了也认识一些,但有一个,我现在已经记不起了,就是猜不出来。横行的书看习惯了,竖行的书怎么看也看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