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灌水]宁乡籍国民党将领陶峙岳在新疆和平解放中重要作用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44267)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7/12 10:00:14

--  [灌水]宁乡籍国民党将领陶峙岳在新疆和平解放中重要作用
 山雨欲来

1949年5月,解放大军摧枯拉朽一路凯歌,先后解放华北、东北290万平方公里土地,直逼陕甘。由于新疆地处边陲,路途遥远,中央把解放新疆的计划推迟到1950年。

而此时,大势已去的国民党残兵败将依靠长江天险作最后挣扎,妄图利用和谈划江而治。在西北,“马家军”倚仗多年经营的军队与西进解放大军做垂死的较量。这个时刻,美国驻迪化(今乌鲁木齐)领事包懋勋、马克南也没闲着,他们与新疆省主要头目麦斯武德等紧锣密鼓地策划民族分裂,妄图在动荡中宣布新疆独立。也就在这时,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决定提前解放新疆,命令第一野战军向西挺进!

陶峙岳,湖南宁乡人,时任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陆军中将。面对节节推进的解放大军,历史把陶峙岳推到了新疆是和是战的选择点上。

说起当时的时局,毕业于黄埔军校九分校,在“26师”任职参谋的黄晓天历历在目。他说,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这时打电报给陶峙岳,叫他除留一个旅在新疆担任防务外,把其余部队全调进关内;同时,马步芳也多次打电报给马呈祥,要把其部队调回青海……陶峙岳想请示张治中,可张治中却投身到北平中共方面。

当时新疆驻军有78、42、骑1师三个整编师,总兵力约10万余。陶峙岳很清楚,这些部队各受其主之命,并不能完全指挥。陶峙岳洞悉李宗仁之谋划,反对部队入关打内战,便亲拟了一个缓兵之计,报南京政府,拖延时日。

此时此刻,国民党驻军内部统、战之争正在激烈地较量……

  秘密使者

正当各种政治力量在新疆角力的关键时刻,1949年9月15日,一位秘密使者悄然来到迪化,住进了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的寓所。他就是中共中央联络员邓力群。

正当解放大军迅速西进之时,中共代表团团长刘少奇及其随行的邓力群等同志正在莫斯科秘密访问。在谈及新疆问题时,斯大林承诺,对提前解放新疆予以理解,并愿给予必要帮助。一个月后的8月14日,邓力群从莫斯科经阿拉木图抵达伊宁。

他此行的使命是,在伊宁建立电台,搭起联络桥梁,使“三区”与中央、西北野战军建立密切联系,促进新疆和平起义。在完成与“三区”的接洽和邀请新疆代表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的任务后,邓力群携带张治中给国民党驻疆警备司令陶峙岳、新疆省省长包尔汉的电报,又秘密潜入迪化。

说起这段历史,作为新疆地下党组织“战斗社”成员的刘崇文,一边翻出史料,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在包尔汉的寓所一住下,邓力群就立即与陶峙岳和包尔汉会谈。张治中在电报中劝谏:“今全局演变至此,大势已定,兄等为革命大义,变为新疆和平计……”邓力群向陶峙岳等详细阐述了中共和平解放新疆的主张和政策。

尽管陶峙岳、包尔汉为邓力群的迪化之行做了大量的保密工作,可还是被国民党保密局新疆站察觉了。刘崇文说,他当时听说新疆特务头子饶铁珊密谋特务们对包尔汉公馆进行严密监控,图谋实施暗杀破坏。千钧一发之际,“新疆省保安副司令”张凤仪识破了特务们的阴谋,对邓力群进行贴身保护,才使得特务的阴谋流产。

  是和?是战?

与邓力群的多次面谈,张治中将军的力陈劝谏,傅作义的北平举义,都深深触动陶峙岳。陶部参谋长陶晋初,迪化市市长屈武等众多上层军政人士也纷纷进言力促和平。然而,陶峙岳担心的是,新疆情况如此复杂,没有部队内部的统一和团结,致力推动新疆和平起义难成大事!

十几年前为新疆黄埔同学会撰写史实的黄晓天,他对那段历史耳熟能详。他回忆,在深思熟虑后,陶峙岳召开第一次师、旅长会议,会上透出的和平起义消息引起的冲击波,使这些国民党官员难以自制。78师师长叶成、骑一师师长马呈祥和179旅旅长罗恕人等顽固派极力叫嚣:我们要听胡宗南、马步芳长官的。黄晓天说,马呈祥是马步芳的外甥,此人是个孝子,他的父母和妻子儿女都留在青海老家,因而一直企图率部打回去。叶成则是胡宗南的嫡系,兵力最多。罗恕人更是出了名的反共顽固分子。于是,陶峙岳天天与他们恳谈:国民党大势已去,新疆只有走和平道路,别无选择。三人自知无法扭转乾坤,来找陶峙岳谈判:愿交出部队,个人从南疆去印度。于是,叶成、罗恕人、马呈祥携带800多两黄金和其他财物,乘汽车离开迪化。陶峙岳派了一个加强排,乘长车架机枪护送三人出境。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7/12 10:02:15

--  
   待命进疆

    就在陶峙岳紧锣密鼓酝酿举义之时,8月31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进军河西的作战命令:第一兵团自青海西宁挥师北上,越过祁连山向张掖进击;第二兵团沿兰新公路及其右侧西进;第六军为右路绕乌鞘岭、腾格里大沙漠边缘的大靖西进;第三、四军附野战军炮兵团、战车营为左路,直取武威、酒泉。9月21日,两兵团会师于张掖。10万雄师集结于酒泉、安西一线,直叩新疆大门。

    此时,从甘肃张掖入伍的17岁少年袁国祥,因为曾在照相馆当过帮工,被分配到一野一兵团二军政治部当起摄影员。面对记者,作为将军的袁国祥,拿着60年前珍贵的图片把记者带回凯歌进新疆的辉煌岁月。他回忆道,为了加速解放新疆进程,8月29日,彭德怀在兰州解放的第三天就邀请在兰州休假的陶峙岳部校以上军官和在兰州的新疆民族宗教人士到三爱堂。一落座,彭德怀直截了当地说:“解放大军下一步就要挺进新疆,如有人敢阻挡,那是白日做梦。我们做好了两手准备,一个是军事解决,一个是政治解决。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希望和平解决,使400万新疆各族百姓免受战火之苦。现在希望大家出力,共谋和平解放之路。”

    在座的国民党军官和民族宗教人士,原以为是赴“鸿门宴”,听了这一席话心中石头落地,纷纷争抢着介绍情况,几个国民党军官也举手报名投诚。彭德怀看到大家解除了疑虑,便提议在座的人组成“新疆研究会”。

    在迪化,扫清起义障碍之后,9月17日,陶峙岳、包尔汉联名复电张治中,满怀信心报告:和平起义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叶、马、罗离开迪化后,即前往兰州商谈起义事宜。

    9月20日,陶峙岳毅然下定决心,特派国民党第八补给区中将司令曾震五,代表新疆警备总司令部和河西警备司令部飞抵兰州,正式与彭德怀司令员和平谈判,履行签字仪式。

    9月23日,彭德怀司令员在兰州大厦热情接见了曾震五将军,最终确定了新疆和平解放大计。

      举义9·25

    在60年前的那个深秋的早晨,“26师”参谋黄晓天和他的同僚们一早就等待着集合的命令。他们知道,今天将不同寻常。也就在这天,公开身份是新疆语文专科学校训育主任的战斗社成员刘崇文,难以掩饰激动和喜悦,接受了神圣的任务,张贴《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同样是这天,驻扎在酒泉的袁国祥和军部的官兵们,都在等待电台传来消息……

    1949年9月25日,新疆省主席包尔汉和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联名向毛泽东发去了电报--

    毛主席:

    解放军胜利完成人民解放伟大事业,谨致无上之欣祝。此间对新民主主义及尊重少数民族利益之号召,早具坚强之信心及拥护之赤诚,并为之克服困难。经决意与国民党反动政府脱离关系。兹已准备一切力量消灭反动势力,接受领导,俾每一角落共庆新生,以完成贵党所领导的整个中国之解放。特电敬布衷忱,敬祈亮鉴。包尔汉、陶峙岳申皓叩

    电报飞传到中南海,毛泽东立即复电:

    包主席、陶将军:

    申皓电悉,极感盛意。新疆局面的转变,各族人民的团结,有赖于贵主席及贵总司令鼎力促成。尚望联络各方爱国民主分子,配合人民解放军入新疆之行动,为解放全新疆而奋斗。特此布覆,敬颂勋祺。 毛泽东申梗

    面对新疆十万守军,陶峙岳宣布:率部起义。他郑重宣告:“自即日起,与广州国民政府断绝一切关系……,听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人民解放军总司令部的命令。”自此,新疆未动一枪一炮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新疆代表赛福鼎·艾则孜登上天安门广场,他就站在毛主席的身后,见证了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白雪罩祁连,乌云盖山巅,草原秋风狂,凯歌进新疆。在王震将军气势如虹的诗词中,10月12日,400余辆装甲车、卡车满载进疆大军先遣部队,从酒泉挺进新疆。

   (节选自《回忆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新疆都市报记者   沐子 张雷)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7/12 10:11:43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陶峙岳(1892.9.18~1988.12. 26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别名岷毓。生于湖南宁乡。1911年入武昌陆军第三中学堂,参加武昌起义,旋入同盟会。1916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历任湘军营长、团长,曾参加护国、护法之战。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2师团长。后任第40军3师副师长,代理南京卫戍司令,第3师师长,第8师旅长、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7年9月率部从陕西经河南驰援上海,参加“八一三”抗战。后在国民党军胡宗南部任第1军军长,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7集团军总司令,河西警备总司令等职。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应张治中邀请任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西北行政长官公署副长官。拥护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释放关押在新疆监狱的一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并亲自派人将他们护送回延安。1949年9月25日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军官兵通电起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起义部队整编后,他先后任人民解放军第22兵团司令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在这期间,根据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为团结军政人员,维护民族团结和地方秩序,废除旧制度,实行新制度,发布了《告全疆将士书》,积极宣传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并参加领导屯垦戍边,建设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斗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9月在90高龄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曾担任湖南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88年12月26日病逝于湖南长沙。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7/13 16:05:38

--  

      彭德怀在乌鲁木齐检阅进疆部队历史照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王震在对进疆部队作动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友情周末
--  发布时间:2009/7/21 2:18:48

--  [转帖]陶峙岳和十万垦边将士

陶峙岳和十万垦边将士

胡宗奎

  今年92岁高龄的师景岳先生是黄埔军校12期的学生,当年他随陶峙岳将军在新疆起义时是上校参谋长,之后半个多世纪,他参与了军垦新疆石河子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现在担任新疆黄埔同学会的会长。新疆黄埔军校同学近2000人,现在仅石河子健在的还有150多人。师老常说:“跟随陶峙岳将军起义,这条路走对了。我们新疆和平起义的10万将士在中国共产党和陶将军的领导下,屯垦戍边,使万古荒漠变绿洲,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军垦新城——石河子,创造出了‘屯垦戍边’史上的人间奇迹。我青年得志,事业有成,晚年衣、食、住、治病无忧,生活美满幸福。真心感谢共产党,感谢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师老说出了10万起义将士的心里话。
  10万将士编入解放军陶峙岳将军戎马一生,曾带领10万将士驻守边疆,征战多年。新疆和平解放前,他和好友赵锡光将军商定:要尽力保境安民,不让国土在自己手中受到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新疆一旦和平解放,他们将把国土和新疆10万部队交给共产党和解放军。起义前,陶峙岳是新疆警备总司令,他是一个“袍泽情深”、讲究义气的军人,个人事小,众人事大。部队起义后,他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那些随自己守卫边疆,征战多年的部下如何安置?不能让他们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呀!然而在新疆安家落户,困难很多,谈何容易!他想得最多、最好的办法是发点钱,给点路费,把大家遣散回老家。到底如何安置自己的部下好?陶将军还没理出个头绪,他的10万将士就被整体编入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22兵团,由他任22兵团司令员,赵锡光任副司令兼第9军军长。部队除番号改变外,原建制和官兵没变,排、连、营、团、师的行政长官只有晋升没有降职调离,部队没有散,只有每个连、营、团从老部队派去指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委员。22兵团26师近万名官兵,从解放军抽派去的政工人员只有300来人。部队改编后集中学习休整了3个多月,进行诉苦教育,通过诉苦对起义将士进行人民解放军的宗旨、纪律和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宣传官兵平等、官兵一致,反对军阀作风。政工干部言传身教,示范带动,不打人、不骂人,说话和气,生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晚上查夜看士兵的被子盖好了没有,给没文化的士兵教识字,学文化,尊重支持行政领导,自己做出好样子,让起义官兵跟着学,照着干,老部队的好作风、好传统通过政工干部的播撒,在起义官兵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起义部队很快成为新型的人民解放军。部队起义后,王震将军代表共产党向陶峙岳表示:“起义部队过去守土有责,立了功。起义以后,可以一起和我们转向生产,妥善安置大批退伍官兵。”
  1950年3月,22兵团10万人在陶峙岳的率领下踏着积雪开赴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开荒地、办农场、建城市。同年7月陶峙岳带人到石河子看地形,选择城建位置,组建了城建处,赵锡光兼城建处处长。1951年冬,26师官兵利用冬季积雪,把6000根8米长的原木从70到100多里外的天山用人力拉到了石河子,1952年10月,第一座行政办公大楼在石河子落成。1950年部队开荒造田,1951年22兵团的粮油供应通过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得到了供给有余。
  22兵团来到石河子陶峙岳随22兵团来到石河子,全身心地投入了新中国新新疆的建设。1951年成立的石河子机耕实习农场,是22兵团起义后生产建设中兴建的第一个机械化的农场,前身是22兵团直属生产大队。机车组长袁作斌原是汽车营长,副组长洪涛是司令员的随从副官。陶司令员一向把机耕组当作机械化农场的先头部队,要求带好头,先走一步做出榜样,为全兵团起示范作用。他对机耕战士要求很严,也很爱。1951年春第一次用拖拉机播种。刚调配的24行播种机大家都不懂操作,眼看播种期到了,大家心里很着急。组长袁作斌决定用新疆农民的办法——撒播。正在干时,陶司令员来了,问这主意是谁出的,驾驶员告诉他,是袁作斌。陶即找到袁批评了一通,“你这么做要不得,深的深,浅的浅,怎么能保住全苗,你们是机械化条件,二牛抬扛思想;掌握的是机器,用的是农民的耕作方法。同志们,这是不应该的,要不得哟!”1952年国家调拨大批拖拉机给各军垦农场。为了适应机械化大生产的需求,陶司令员责成机耕农场为各生产部队代办拖拉机培训班,到1953年底共培训拖拉机手1100多名,遍布天山南北。1950年,部队开到玛纳斯流域开荒造田,种粮食,也种棉花,1952年大面积棉花单产籽棉只有100斤左右,不到50公斤,这年冬天兵团党委批示玛纳斯流域的棉花单产籽棉1953年要达400斤,比1952年提高三倍。石河子地处玛纳斯河流域,北纬45度,历史上从未种过棉花,1952年冬,苏联植棉专家迪托夫来到石河子,经对当地气候、水源、土壤作了调查后,很有信心地说:“如果陶司令员能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可以保证达到亩产400斤籽棉的产量。”陶峙岳说:“要得”,就同迪托夫签订了植棉协作合同。1953年初迪托夫在石河子开办了植棉培训班,参加培训班的全是连长、营长、团长,陶峙岳也常去听课。这一年陶司令员严格按照专家要求,在栽培技术、管理措施上不走样,司令员和迪托夫还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把干部集中起来亲自教他们定苗、整枝、中耕、灌水。年底,玛纳斯河流域2万亩棉花获得大丰收,平均每亩籽棉近400斤,其中24团的4900多亩棉花、籽棉达到亩产416斤。
  起义将士世代扎根新疆1954年按照毛泽东同志和中央军委的命令,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陶峙岳的22兵团集体转为生产部队。原22兵团的二十五师、二十六师、二十七师依次改编为农业建设第七师、八师、九师,骑兵七师改编为农业建设第10师,骑八师编为工程建筑第一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历史使命,长期扎根边疆,世代守卫和建设边疆。陶峙岳得到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消息后,激动地说:“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他舒心地出了一口气:“10万人有了归宿,要得,要得。”不过,十万大军转眼间都成了大龄青年,可个个还都是光杆司令,起义人员“家”的问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大问题。王震将军说:“有了老婆安下心,有了孩子扎下根。”没有家室军垦事业就会一代而终。他向党中央要求组织动员内地妇女来新疆工作。于是,1950年―1952年,先后从湖南、山东、上海等地调来了大批女兵和女同志。王震还指示各级党委对部队进行普遍调查,原来在家结了婚的要动员老婆前来,还有老少寡妇、小姨子等,凡是女的均来者不拒,呈请上级分批接来。这一动员,仅陶峙岳的湖南家乡,就有8000湘女上天山。随后又分期分批组织战士回原籍找对象。同时命令部队建好宿舍,办好托儿所、子弟学校,解决来队家属的居住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到1956年,起义人员的“老婆”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起义人员和老部队的老红军、老八路、解放军一视同仁,提拔使用重在现实表现。广大起义将士在陶峙岳的带领下铸剑为犁。黄埔时期的慈佰兴起义时担任排长,起义后升任连长,工作有思路,领导有能力,政绩很显著,先后担任营长、团长、农八师顾问,黄埔学生王风云1958年开发莫索湾,他的团创造了当年开荒、当年生产、当年有利润上交的突出成绩,参加了北京的群英会。1958年-1960年三年时间部队在莫索湾开垦荒地90万亩,播种面积达84万亩,植树造林5万亩。陶司令员视察莫索湾时即兴赋诗称赞道:“红旗播遍莫索湾,大地茫茫一手翻,唤起千年沉睡梦,永葆青春在人间。”起义士兵廉殿邦学习积极,工作踏实,善于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起义后先后担任政治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委员等职,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各农场的团长80%是由起义人员担任的,北疆各师机关主要部门的正职大多都是由黄埔军校出身的军官担任。原来的各团团长,大都升任到师职岗位担任副师长。起义时的排级干部,现在一律享受副团级经济和政治待遇,50年代到60年代担任团级干部的领导很多享受副师级待遇,起义士兵一律按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对待,月工资1000多元,医疗费用报销。起义将士的遗孀、没有工作的从2004年7月1日起每月发生活补贴费300元。现在许多起义人员已身老边疆,埋骨天山。用他们的青春热血和汗水染绿了戈壁,为建设美丽的军垦新城石河子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石河子早在2000年已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居住环境改善良好范例城市”的光荣称号。他们的生命之树在绿色中不断延伸。现在当年起义的将士个个都立户为祖了,膝下儿孙满堂,有了军垦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军垦事业兴旺发达。
  陶峙岳1955年被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1970年离职回原籍湖南长沙,80岁耄耋之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终年96岁。陶峙岳将军和他的10万部下,起义有功,建设新中国有功,维护祖国统一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屯垦戍边有功。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在石河子22兵团的旧址上,建起了一座军垦博物馆,馆里悬挂着陶峙岳将军的大幅照片。军垦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教育基地,供世世代代军垦儿女和边疆各族人民参观学习,陶峙岳将军永远活在边疆各族人民的心中,陶峙岳将军和10万起义将士开创的军垦伟业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