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转帖]散思漫谈——悟道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42199)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21 11:59:07

--  [转帖]散思漫谈——悟道

    散思漫谈——悟道/顾月影    文

  (一)文艺

    记得一文中讲到歌德,说他有次见一着黄衣裙的女子,迎着光亮伫立一门洞,她走后,门内的暗壁上竟显印出一人形光影,轮廓清晰,久久不散。说他不但是文明世界的伟大诗人,此发现还对印象画派的形成有天才的贡献。其实,这种小天赋不仅仅是歌德,很多人儿时都有。与他同样的视觉残留,我现在还有。小时候,学校的厕所里,斑驳的墙壁,脚踹的污迹,甚至水斑尿痕,在我眼中往往会幻出各种图画:平面的、立体的、浮雕式的都有,光怪陆离。有人形鸟兽、村庄山峦,甚至还有连环的故事。教室的墙壁、地面,尤其天花板上,就是我听课开小差的天堂,包括我们鬼画桃符的课桌,揉卷的课本……而人一当进入社会,原有的这些天赋,就会迟钝、消散、泯灭。社会功利性的选择,往往是扼杀人类天性、天才的刽子手。              

    人类众多这样的天资,大多被世俗社会所湮没,你我也一样。你想想人类的世事中有多少责任,苦恼、多少争取、拼搏,还有家长训导、老师灌输,规章法律、社会教化等等不一而足。无一不在削弱天资。

    再谈谈音乐,对音乐的感受绝不之于人类,据说植物的生长也有赖于音乐。那么,它就不全是教化的产物。人说,农村人不懂音乐,那只是不懂人造的、格式化了的音乐。寂静乡间,山林的飒飒,鸟儿的叽啁,畜禽的吼唱,以及农业机械的轰鸣,对于一个典型的农村人都是乐音。这就是所谓天籁吧!

    稍懂事,我就觉得有些乐曲非常熟悉,可能在胎内,或者更早就植入了。那么,这是不是造物主的赋予!音乐的创造源泉就在自然界(含人类)。就音乐而言,人创作的包括交响乐再怎么也上不了天,它得回归本源——宇宙自然。长沙鬼才谭盾的作品,之所以风靡世界,聪明在于收集天籁,再在自己感觉世界里归纳、醇化、排序,集中而已。音乐家往往感觉敏锐,少年成名,体质孱弱,举动怪异而神经质。这是为什么?问天。可叹的是,人类社会埋没的是绝大部分优良天才!                        

    诗词源于歌唱,语言发展后,异化出来自成一领域。有人认为写诗很难且神秘。实际上任何文字都只是表达思想感情。诗词不过以更简洁、律动的文字形象地表达较宽泛深刻的内容,给人想象以更大的回旋。诗词人人可为!中国古诗词平仄调式稍难点,也是文人墨客士大夫吃饱了撑出来的,不用被吓着。尤其所谓八股、骈体文,华而不实,形式上刁难。他们把门槛设高,便于垄断唬人。

    诗词先歌唱后吟唱,至今还一样。如今主持人成了一行业,高端的趋向吟唱,如朱军;普通的保持倾谈,如崔友元:野点的像旧时北京天桥滚地摊,如我乡的策神们。港台的不表那是另类。这门类正左冲右突在寻找方向。不过平头百姓的我喜欢崔。拉腔起调的,本能认为是生造激情,怕吓倒。对诗词也一样,喜欢那些浅显流畅、朴实无华的句子。如苏东坡、白居易以及癫子李白。第一次看了苏轼的江城子我赫然,豪放派居然也如此儿女情长!"十年相思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不禁老泪盈眶泪沾枕巾。建议现代青年女性们多看看。我下辈子是女人,嫁人当嫁苏东坡。

   (二)道德

    我从小基本是个好孩子。只在家里淘一点,课堂上讲点小话而已。从不惹事生非,还常常被人欺负。记得为了入队,我宁愿同桌将我手腕反捆背后。初中为快点进步,跟上时代要求,买了不少青年道德教育的书籍。因此初一是学习委员,初二就当上班长。后因故休学,老还挂记着班里。常常去学校向老师打听班里情况。某天一同学告我;今天老师在课堂上讲,你俨然大人样来学校问这问那,你莫“宝”了!这对我如当头一棒,无疑我的行为,已越出了所在群体的生存常态,规矩过头。进步应该与周围群体相协调,否则就太宝。

    自下乡前,我一直是恪守社会的基本道德,留心群体意识,规矩做人,争取做时代要求的好青年。

    可是下乡后,农村生活中的教育,对我却更为实际而有力。城市来的孩子对农活一般都不太适应,有些活更是反感而惧怕。于我们而言,比如砍柴、剁坎(砍草),一听就头大。组里还有一天柴,大家就不提上山事。于是一天我们突破了以往的规范。邻大队一农村青年来玩,知道我们在都为柴伤神,就说他队上集体瓦窑边堆了许多好块柴,由他支配使用,且无数量。黑夜里他可以远点放哨,我们去担。大家不由眼睛发亮,瞅向我。我沉思片刻,一顿,斩钉截铁地说:"好!"就相约了暗号,路线。入夜,月黑风静,只有远处狗吠。几个人π着柴夹,悄然上路。避大路,操小道。三里到窑边,猫身蹲下,轻轻码柴入夹。懵懂为盗,大家汗津津,腿发软,心有铁道游击队,瞬时压消犯罪感。此时想到批判会上,经常要追人的思想根源。有什么思想根源?生活在左右我们!穷盗富淫吗?我们是“怕”才盗的呢。又想到谆谆教导:……再教育,很有必要。不禁笑出声来。“莫笑,快走啦!”这样,我们在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中,高一脚,低一腿,跌跌撞撞,打了三四个来回,惊险而又刺激。夜半在水库中游了泳,净身毕,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 ……回到了仓房中安然歇息。

    说这些,绝不是为盗张目。是现在认识到,一个青年在动荡、窘迫的环境中的经历与成长,是个复杂的生命过程。决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种不变规范可以由一而贯之的。它是鲜活跳跃的人生。说到底所谓规矩、道德、正统无非是秩序的维护者要保持、固化过去,使之有准绳而简化管理。但事物变化到某个点,这就只能是一厢情愿。事情变化到一定的时候,出格、违反、突破、蜕变就是创造,不定就是新规范的鼻祖。当然,这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不能人为创造,不能搞红头文件。

    (三)读书

     现代人不兴阅读了,人类的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很难讲。阅读的好处在于急缓由己、掩卷沉思,渗入血液,影响终生。使人深刻幽默,社会安宁和谐。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斑驳陆离的小报,眼花缭乱的广告,快餐、靓车,灯红酒绿,。使得人群和社会愈来愈浮躁。我嫌恶日本似的节奏,向往希腊般的悠闲。嗨,这世界,千万莫奔往悬崖!

    在知青生活的艰苦岁月里,我幸运地看了不少书,结识了很多良师益友。比之如今在,蹉跎岁月并不蹉跎。

    阅读享受的是宗教般的宁静快乐。那些日子里,知青们悄悄传递着禁书,主要是些外国名著。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但丁、马克吐温,托尔斯泰、尼采、歌德,卢梭等等等等。文学类的居多。这是文革跳空的补缺,和余秋雨当年几乎一样。而他却更幸运,直接受益于经国先生的食粮遗存。            

    那年头,我们是不论好丑狼吞虎咽,不很消化。但仍然受益匪浅,滋养良多。读书,无疑有轻重急缓,如一书在手,先随意浏览,好的篇章可阅读在先。价值优良,再细细咀嚼,慢慢吞咽。好的词句诉诸笔头,不求背诵只为深嵌。差的就无须浪费时间,不如扯扯谈、聊聊天,往自家菜园挑一担。现在常想,当时环境那样恶劣窘迫,竟然精力充沛,记忆力特好,头脑分外清晰。是不是环境过分优越、脑满肠肥,就注定要智力退化,神思迷蒙?如果真是,那说明造物主确有慧眼。嗨!任他们山珍海味地饕餮,卡拉QK去干嚎吧。我们干我们的,有造物主全天候服务。                                                          

   我想读书要留专门的时间段,尤其现今工作忙,讯息密集。不可东瞧瞧西翻翻,心思重重望着天,眼睛菲红只为钱。也不可进而不出,爱好太偏。要博览群书。迂腐是一种疾患,好像被法轮功洗脑。进了去就出不来。方块汉字本庄严,个个都当是神仙。偏执得只信书不信事实。我看最好是头遍顺着看,二遍挑刺看,三遍反着看。总之怀疑在胸,琢磨在脑。什么真理随世易时移都在变,能看出问题就是进步。
    其他类人物也有偏执的,认死理,得理不饶人,争论就没完。比如彭老总,人家已经软了,纠左了。赫鲁晓夫刚非难了人民公社,他从苏联才回。晚上睡不着,不能自控,还要上书。当然“心有老百姓,浩气冲云天。”但历史事实证明,就是阴差阳错,都是凡人性情,就成就了历史巨案。还有鲁迅,骨头最硬。他说要侧身,弓箭步站立,前挡敌人明枪,后防本营暗箭。我想不够,斗争已经发展,要加上缩身功。反右后有人问主席:鲁迅今在何如?他答:大概他不选择沉默,就是在牢里写他的文章吧!(大意,周海婴知道)闻者赫然,我大惊。书本是拿用的,不是板上钉钉。小事情也复杂,人家的也许正确,不如等一等,看一看。等着时间去打结,比如知青历史……。也不要抠字眼、钻牛角尖,如余秋雨偶有错字、文革中操过笔等等。你又不搞训诂,他也不是神仙,何端炒作纠缠!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21 12:07:05

--  续上页
      四。健康

    自90年代以后,人们愈来愈重视健康。最流行的意识是:健康是1,其他都是0。这种数学式的形容,无疑准确而幽默。在我们年轻的那个时代,是什么意识悄然流行来着:招工、吃商品粮(当然当兵、招干、招生都是)。所以平日就想表现,拼命干、争贡献。生命健康是不甚当数。加上近30年的英雄主义教育,不少年轻的生命轻易殉难。极端的是自卫反击的战场,热血男儿们,竟不顾敌方手中的高端精良武器,按电影中的英雄举动,群体呼喊,冲出掩体,白白倒下一片片……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强壮的躯体呀!祖国呀天,多少父母、亲人的眼泪哭干。以至舆论要找电影编导清算。

    现在好了。人们终于统一了认识:生命最重要。重视了健康,知道了长寿村、长寿县。怎么健康法?饮食和锻炼。就是科学的生活方式会带来健康。具体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莫衷一是,五花八门。尤其是几年的气功流行,后来陡然销声匿迹。但就我所知,气功对健康还是有所裨益,不能一概而论。

    人现在不能左右的,是遗传对健康长寿的影响。人类对分子生物学、基因乃至DNA的研究,短时内还不能初步解决遗传病、短寿基因问题。就是说,你的家族如本没有健康长寿的基因,那么就只有靠锻炼、药物等其他方法,尽量延年,挺住健康防线。否则,只有认命。如李媛媛、梅艳芳、陈晓旭……等。特别像癌症、遗传病和一些病毒类疾病。比如肝炎,我看它主要就不是传染。因为20年前我国就有10%的肝炎病毒携带者和病人了,现在百分比一样,并没有发展。这些病都呈现家族性易感性、聚集性的特点。家庭遇此病人也不定用公筷,除非你有口腔破损,他又爱用筷子捞汤。这与艾滋病一样只通过血液传染,不要徒吓自己。而据资料,人类中有10%以上的人,对艾滋病等病毒有天生的免疫能力。其机体遇此病毒,能迅速反应,立即再造出对付此病毒的抗体。这类人基因优良,实在幸运。莫法,天照应!

    疾病的发生发展,似乎是危重传染病更为突出。早前的埃博拉、艾滋病:六年前的SARS,后面禽流感。现在H1N1又来势汹汹,使人恐惧而茫然。这是不是宇宙自然的有意识?人类是不是过分了——过度开发、过度攫取、过度地发展?“宇宙意识”在遏制、在报复?她首先驱使原始半生命体——病毒来打先锋?据说病毒不能被消灭,人只能产生抗体,屏它们于人类之外。地球上的有机物、半生命体、生物……如果都是造物主排好的一扣扣链环,秩序井然。人类恐怕不能恣意去破坏,小心为上。我们千万不能狂妄,要懂得敬畏自然。搞科学也得顺着自然的旨意。那么多的农药、化学品。无尽地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漫天污染,乌黑浓烟。使南极开天眼,北极融冰川。懵懂的书呆子们,还在搞什么人种克隆。这不是暴殄天物,要天随人愿?你们就不怕几代后人种畸变,人伦倒巅?我赞成英国皇室的看法,禁止进口转基因食品。它影响的不是目前,可能造成人种的逐渐衰变。我不吃,我敬畏上天!我甚至怀疑臭虫,虱子要不要消灭,老鼠苍蝇可不可杀完­——因为破坏了宇宙的整条生物链!

    现在讨论健康的生活方式。一讲健康,首先就想到锻炼。我不想认可,也许我不爱锻炼,也许这一生锻炼得够苦了。农村扛木头以及修铁路、水库等等,使得我的脊椎早就间盘突出,成了养生之患。我却认可“活动”一说。人是活的,就得动。尤其中老年人,应该是在愉悦萦绕下的低耗活动。我一同班同学,局长任上退休,立马就积极锻炼,执意延年。清晨,两三公里30度山坡,跑上跑下,短裤无衫。还未稍歇,又拉大顶、倒立一段,最后一盆冷水盖头浇下,方复又睡眠。一次,睡下再不起,一闭不睁眼,一生就了完。儿女哭,妻子喊,退休工资未满年。还有运动员,几个长寿、无伤病肢残?人如锅炉,消耗应有平稳的节奏,方能持久。心脏和所有脏器皮肉,好比机器配件,要保持低耗运转。人问巴金子女令尊何以高寿,答曰:生命在于静止。半开玩笑,却有内涵。巴老主要是长期写作,生活规律,与身体机能相适应,大脑不停地运转。激情洋溢,血液及时充填:平静时,血管弹性复原。配件耗损小,所以能延年!

    当然还有心态。我认为这是主导、关键。你看看长寿人群:书画家、音乐家、文学家,思想家,基督教牧师、佛教高僧、山野农民……等等等等。(就是没见贪官,看来人贪折寿。)为什么?宁静、愉悦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追求一种宁静的快乐。宗教叫什么?上乘?至上境界?哦!境界、觉悟都源于宗教。张学良,四大公子,前半生什么没干过?少年得志,统御三军:汽车、飞机样样能:华清池一举惊全球,至乐也。但是他后来觉悟,此乃尘世之乐,浅乐假乐。所以其赴台后,一信佛教,继转基督。开始是无聊寻寄托,后来大彻大悟,得至乐而善终,享年101。                                    

    故健康长寿,心态要排第一!

(五)灵魂

     以前谈到转基因食物时,有人讲:随便吧,哪怕吃了就死!按我叙述的趋向,也顺而由之该谈到本话题:死亡!话题似乎很沉重,我尽量谈出轻松。箭在弦上,只有闭眼一发。可能有人不屑和批评,反正自由散谈随意识流淌,开骂时再洗耳恭听吧!

    死是什么,大家知道。死后又是什么,则五花八门,讲法莫衷一是。

正统的认识,死亡是物体生命活动的终止。就是生命体永远地失去了自主代谢循环的活动。对人来讲还有永远失去意识活动。现在科学界共认的标准是脑死亡——大脑不可逆地失去原有的机能。脑电波表现为一水平直线。

    死后问题的认识,世界概分为两大派别:有灵论和无灵论。

这样死后有灵的举证责任无疑就在前者,无灵论者无须举证。但是至今还无任何有价值的证明。灵魂不是实体,何来证据?(有人讲灵魂是实体,还讲牠相当于引力——看不见摸不着,无处不在却极弱,只能通过两个物体来相对观测。)当今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与爱因斯坦齐名,著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普集子)认为宇宙是在大爆炸瞬间被创造的,他的理论模型不排斥造物主,他的一些概念如暗物质、反物质,甚至还有反世界、反人、反你等等,使宗教界欣喜不已。

    我曾看过一本书《死的亡之门》,专收集濒死之人(救活的)的临终体验。这些人的体验少有不同,主要的方面惊人一致:清楚地意识到灵魂悬在几米高处,看着人们抢救自己;穿过一条黑越越的长隧道,前方明媚柔和的亮光;欣然而宁静的喜悦;不见天使张嘴,而映进大脑的语言信息……等等。十年前,国内一作家,飞机上心肌梗塞,紧急回阳后的述说竟然也是一样,使我赫然。当然这些也不足以资证。

    我不肯定有灵,也不轻信无灵。实际处于两者之间。但是一当知道人在痛苦地救治过后,是飘飘然、宁静欣悦地,飘向有明媚柔和亮光的归途时,感觉实在是件大好特好的事情。你看看这多么精妙,多么对称:哇哇坠地痛苦来到世间,轻轻飘移欣然地归向天国。这就告诉我们:痛苦至极后不再是痛苦,而是种欣然愉悦地状态,飘向天宇!

    曾经不少人质疑,世界的造化发展如此有序而精妙(如极微的DNA的空间双螺旋结构都精巧非凡),是否有什么意志类的力量,在运筹、安排、设置。如同电脑编程或设置一样?这样在佛教中就讲是释迦,基督教推上帝,我祖先认是盘古。还有道教、伊斯兰、印度教……等等,无数信仰、教义应运产生。德国的哲学家黑格尔,他干脆讲就是绝对精神(客观精神、宇宙精神一样)的运作。现在霍金这样的大师,也不放弃上帝一说(没有适合概念替代?)。看他那孱弱、畸形的身躯,瘦削而清癯的面容,怎么就与天才的智慧,超人的精神融而为一?真是仙风道骨,非同凡响。这样的天造地设,太超越凡间思维!

还有他的宇宙产生于一次大爆炸的理论体系,黑洞、虫洞(时间隧道)、宇宙原点、强弱核力……等等概念,还有时间有起点、时空可转换等等等等,这一切使人们疑惑,使我等茫然!好在世界正在发展,无数人正在探索,无须我们干着急!

    现在,死亡对我不再恐惧,生命的奇妙,使我愈加珍惜。

    试想宇宙的大脑不管叫什么,牠可在亿分之一的几率里,给了你生命。你已经是牠的宠儿啦!千千万万的生殖细胞都不能出世,偏偏就排上了你。多美好的权利呀,想不出举世之中什么可以取代!那么,你因此就一定得有相应的义务,那就是到时候一定得:死亡。这是所有出生人的共同的义务。义不容辞,也不能推辞,辞不了!公平吗?太公平了。不管政坛领袖还是丐帮大佬,叱咤风云的元帅还是冤死监牢的小草,韵迷全球的模特、流汗负重的民工……统统一样。宇宙之脑非常讲理!

    我们想往公平公正,就得直面死亡;想宇宙和谐,也得直面死亡。

    既已生出来,就要死得起!

    它是天然义务,无人敢不履行。到时我们都可以回眸人间,轻哼天籁,欣然前往……
     (全文  完)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21 12:08:07

--  
  “阅读享受的是宗教般的宁静快乐。那些日子里,知青们悄悄传递着禁书,主要是些外国名著。莎士比亚、巴尔扎克、但丁、马克吐温,托尔斯泰、尼采、歌德,卢梭等等等等。文学类的居多。这是文革跳空的补缺,和余秋雨当年几乎一样。而他却更幸运,直接受益于经国先生的食粮遗存。            
    那年头,我们是不论好丑狼吞虎咽,不很消化。但仍然受益匪浅,滋养良多。读书,无疑有轻重急缓,如一书在手,先随意浏览,好的篇章可阅读在先。价值优良,再细细咀嚼,慢慢吞咽。好的词句诉诸笔头,不求背诵只为深嵌。差的就无须浪费时间,不如扯扯谈、聊聊天,往自家菜园挑一担。现在常想,当时环境那样恶劣窘迫,竟然精力充沛,记忆力特好,头脑分外清晰。”
    在乡下好读书大概是大多数知青的共同爱好。个人认为凭这一点我们许多甚至初中未毕业的知青倒是无愧于“知青”这一称呼的。虽然后来又考上学校读了些书,觉得大量的文史知识得益于知青的书籍交流阅读中。许多名句至今犹能背诵,大概是特殊时期练就的“童子功”吧!
    那时,书本就是我们的老师。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6/22 17:25:22

--  

“试想宇宙的大脑不管叫什么,牠可在亿分之一的几率里,给了你生命。你已经是牠的宠儿啦!千千万万的生殖细胞都不能出世,偏偏就排上了你。多美好的权利呀,想不出举世之中什么可以取代!那么,你因此就一定得有相应的义务,那就是到时候一定得:死亡。这是所有出生人的共同的义务。”

作者的思绪有时确可谓天马行空。


--  作者:马畔闲人
--  发布时间:2009/6/22 17:39:52

--  
我下辈子是女人,嫁人当嫁苏东坡。

--  作者:开山炮
--  发布时间:2009/6/25 11:21:25

--  

“ 嫁人当嫁苏东坡”,似乎是90年代比池莉稍晚出名的湖北美女作家之言。不过真的嫁一古稀老人,怕也难得“合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