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湖湘軼事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68) ---- 湖湘史话2——宋教仁参议院组党反袁遇刺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68&id=41465)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14 11:50:30 -- 湖湘史话2——宋教仁参议院组党反袁遇刺 民国元年的政党林立,早在南北议和的前后,许多同盟会会员,事实上是排满主义者,狭义的民族主义,认为革命的目的已经消失,于是便从同盟会中分化出来,另组成了一些为了争取政治地位的小政党,它们只是竖起一块招牌,发出一篇宣言,拉出几个名气大的政治要人作为他们的领袖,以便于进行个人的政治投机。还有些政党是以地区关系或历史关系结合起来的。所有这类政党都没有旗帜宣明的党纲,没有一定的政治主张,跨党脱党视为家常便饭。其所拥戴的领袖,也可能兼另外一个党的领袖,而被推者等于今天兼任公司行号的董事长一样,是一个挂名差使,对任何一党都不关心。 (节选《北洋军阀史话》四十七章)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14 11:53:43 -- 民国2年3月20日,宋教仁自上海动身赴北京。这时全国各省正式的参众两院议员已选出,纷纷北上,宋以国民党代理党魁身份,选举后变成了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如果按照形势,他必然成为责任内阁的阁揆。 (节选《北洋军阀史话》四十七章) |
-- 作者:老灯火 -- 发布时间:2009/6/15 22:59:11 -- 宋教仁简历
字遁初,号渔父,汉族,湖南桃源人,(1882-1913年03月20日),1904年与黄兴、陈天华等在长沙组织华兴会,策动起义未遂后,流亡日本。1905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撰述。 1910年至1911年在上海任《民主报》主笔,7月与谭人凤等组织中部同盟会,策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后,参与筹建临时政府。1912年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法制院院长,参与南北议和,5月在北京出任农林总长。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任代理理事长。主张“责任内阁”和政党政治,反对袁世凯专权。1913年2月4日,参、众两院复选结果,国民党获392席,占绝对多数。宋教仁希望以多数党的地位,成立责任内阁,约束袁世凯专权。在正式国会开会之前,他亲到长江流域各省宣传演说,为建立责任内阁,实现民主政治大造舆论。 1913年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袁世凯使赵秉钧派人跟踪到上海火车站,伺机暗杀了宋教仁,两天后身亡,时年仅32岁。“宋教仁案”揭露后,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主张立即“武力讨袁”,进行二次革命。 1899年入读桃源漳江书院 1901年中秀才 1902年赴武昌投考美国圣公会文华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被录为第一 1903年8月结识黄兴,成为挚友 11月4日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共同成立华兴会 1904年2月25日华兴会在长沙西园正式成立,选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为副会长 7月在武昌发起创建“科学补习所” 11月计划在长沙进行起义反抗清朝政府,但事泄未遂,潜赴日本 12月13日抵达日本 1905年 6月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入读日本法政大学 8月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当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06年曾一度回中国,企图在东三省建立反清政治力量,但不久就再次去日本 1907年黄兴赴安南谋举事,荐宋教仁代理同盟会庶务,主持同盟会日常工作,参与一切机密 1910年返回中国。 1911年宋教仁到上海组织反清运动,赴香港参加广州起义的准备工作。武昌起义爆发后,赴武昌组织外交工作。 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成立,被任命为法制院院长,起草了一部宪法草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 4月27日出任唐绍仪内阁的农林总长。 7月因不满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辞去农林总长之职。 7月21日当选为同盟会总务部主任干事,主持同盟会工作。 8月25日国民党成立,当选为理事,并受孙中山委为代理理事长。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6/20 15:17:31 -- 宋教仁墓文革中被红卫兵破坏,尸骨被挖出曝于野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