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ouyang
-- 发布时间:2009/4/18 0:40:32
-- 靖港、铜官一日游
想去靖港看看,怎么前往有几种不同的意见。
最大胆的提议:“骑单车沿湘江大堤往北,先到铜官看古窑址……”。(办法是不错,能顺便在铜官买上一个大蒸钵放在单车后带回家,牛肉炖芋头的味道真的香哦)。可是早过了那风华正茂的年纪,自然就少了那一份浪漫。
几经咨询,还是确定到汽车西站乘车前往。
半夜里那滚滚的雷声伴着沙沙细雨,让我难眠。拂晓刚要睡去,闹钟就响了。抓起电话拨了老彭家的号码:“下雨了,还去吗?”
“冒下哒嘞……”电话那头传来老彭劲头十足的声音。
“那还是去咯?”
“去!咯是阵雨下不得好久。”
刚出门那雨就又下起来了,而且越来越大。坐上314,雨点打在车箱顶已作锣鼓响,到西站那雨已经是瓢泼。大家在候车室集合,哈哈……,八人相约,一个不少。
现在的路修得真漂亮,宽阔笔直,两旁红的花绿的树一路相间,透过雨帘,看到路边烟雨蒙蒙的田园风光,大片平整好了的土地上,一台手扶拖拉机静静的停在那里。 “应该插秧了,我们那时是不插五、一秧的”。
“现在农村也不插秧了,都是抛秧”谁在说。
到靖港,我们下车。站在十分泥泞的路上四望,感觉到处都是搭的脚手架,感觉就是一建筑工地。
小镇的居民很纯朴,见到我们这些外来的游客,十分热心为我们指路,还有热情洋溢主动为我们带路的。建明的鞋不能防水,我建议她在脚上套两塑料袋,正好路旁有个小商店,我跑去准备买塑料袋,小店老板送了两个给我,一再表示不要钱。
这条街名叫半边街,看来十天半月是肯定修不好的,报上说五、一开街,我觉得没有希望,十、一开街应该是没有问题咯。
站在未修好的小石桥上挥挥手,我们来此一游。
小镇上的店铺基本上都没开门,好不容易见到一家营业的,进去看看,只有布、床单、枕头和踏花被不多几样商品。老板年纪看来不小,六十左右吧。
“这布怎么卖啊?”我指着橱窗里问。
老板很热情的介绍;“一块八一尺。”
“???一尺?”我用手比划着问。都什么年代了,这里卖布居然还论尺。呵呵,这叫古镇特色吧。一米等于三尺,十尺等于一丈……,我脑壳糊涂,怎么都换算不清了。
街上有家铁匠铺,店内炉火熊熊,正开门营业。老板是个十分和善之人,见我们探头探脑往里瞧,便招呼我们进去看。看了一番,我们得寸进尺,提出要求要打一打铁,没想到金老板同意让我们一人秀了一把。
打铁师付
打铁mm
告辞铁匠师付,有人告诉我们前面不远还有个补锅的店。嘻嘻哈哈往前走,这下不打铁去当个补锅的……,哇噻!看我一天七十二变,真的很快乐。
没料到补锅的店没寻到,见到一家做高粱酒的作坊,作坊地上正铺着热气腾腾的红高粱。老板娘做着她的生意,劝我们买她家酿的高粱酒。老彭尝了尝,说味道真不错.
这位老人家站在自家窗前,开心的望着我们笑。上前询问得知她今年91岁,就是耳朵有点不灵。
老人家屋顶棚上吊着大大小小的称,原来她家是做称的,我们问这些称怎么卖,她说这些都是别人定做的。古镇里的居民都是些小手工艺者。
古镇上有许多明末清初的老房子.
上面的装饰很漂亮
蛛丝在述说着历史的沧桑
宏泰坊建于雍正10年,是长沙最后一个清代妓院,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街头。摇摇欲坠的木楼梯吱吱呀呀,传递着那个时代的告白,诉说着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身心摧残。
这艘军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快舰,原属南海舰队,是第一艘退役军舰,现在靖港安家了。
清咸丰四年(1854)四月下旬,太平军石祥贞、林绍璋部从岳州挥师南进,再度进占靖港,在靖港筑炮台,驻兵巩固,作为长沙据点。并由林绍璋分兵攻占宁乡、湘潭,取钳形包围长沙之势。曾国藩腹背受敌,决定破釜沉舟,冲出包围。一面遣军南犯湘潭,一面亲率人马北犯靖港,企图切断林绍璋后路,逼其退出湘潭。四月二十八日,曾国藩率战船40艘,陆勇800人,直犯靖港太平军,二十九日激战,陆师由靖港团练张丙南率乡勇助战,张被炮击身亡,乡勇先溃,陆师随溃,争相逃命。其时,水师亦被太平军火炮击中,头船被焚,后船落帆上窜,牵缆水手被歼。时南风陡发,水师窜逃铜官,又遭太平军小船纵火袭击,水师全军覆灭于洪家州占地。曾国藩愧愤交加,投水自尽,被部署救起,逃回长沙。 这滔滔湘江水仿佛在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买两元船票,乘船过江到铜官。
小街不大,不见多少行人,安安静静的,路上也很干净。
铜官的陶瓷可是有名的,这是师傅在做壶,他用棕丝锯出这把壶的嘴。
做陶瓷的老板人也很好,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特地打开锁着的门让我们进到后院观看。这是刚做出的成品,还没干哦。旁边是做壶的陶土。
烧陶瓷的炉子,是一大铁皮箱,里面是厚厚的石棉,和我想像的一点都不像。
到处都摆着各种各样的做好了没有烧制的胚子。
烧制好的陶瓷真漂亮。
这瓶真好玩。
玩得痛快,下午3点40铜官最后一班开往长沙的班车走了,我们一伙却没赶上这趟车。无奈之际,一辆开往望城的中巴坏在路边,问司机,司机告诉说等会有车到望城。 终于坐上到望城的中巴车了,在渡口看见一辆装满陶罐的农用车。我们说这么多的药罐子啊,满车的当地人立刻纠正我们的说法:“这是茶罐子,煮芝麻豆子茶的。我们铜官人最会搞吃嘞”
六点多钟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