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浏阳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7)
----  [原创]抄家的故事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7&id=53469)

--  作者:阿井
--  发布时间:2009/10/28 9:29:47

--  [原创]抄家的故事


  以前有个著名的日本明星,叫做栗原小卷,她在中国的得名源于一部叫做望乡的电影,说的是二战时期一个饱受摧残的不幸的慰安妇的经历。我们的故事与此有相似之处,下面就是这个真实的故事。

  在中国现代历史最荒诞的那个时期,最早开始疯狂的一群人就是那些纯洁的还不太懂事的半大的孩子,他们的作为中有一项臭名昭著的活动,叫做破四旧。什么叫四旧呢?就是旧风俗,旧习惯,旧文化,旧道德。那
么,如何去破呢?赫赫,打、砸、抢、抄是也!关于个时代的种种场景,诸位可以自己查找有关的伤痕文学作品,譬如梁晓声、老鬼、叶欣等人的文章看看,我这里只说说其中很小的一段。
  

  那是抄家刚刚开始不久的时候,挂着红袖章的学生娃可以任意到别人的家中洗劫!现在说起来可能很多人无法相信,可是这就是历史的真实啊。
  

  头天下午,我们得到消息,距市区15公里外的县城之中有一个来历不明的孤老太婆,很可能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小老婆,至今还没有人去抄过,咱们明天就去吧,不然到哪里去找那么多地主资本家的窝去抄啊。就这么着,事情就定了下来。
  30里路,三个钟头就走下来了,到达县城的时间不过才10点半,带路的同学领着大伙沿着崎岖不平的古老的麻石街转了几个弯,进入一间破旧的木板房。昏暗的房间里倒也干净凉爽,那个佝偻着腰杆的老婆婆惶恐地看着这些不速之客,用不是很难懂的地道的当地口音嗫嚅地表示抱歉,说拿不出那么些茶碗来招待大家,请大家随便坐。这时大家已经感到了说不出的尴尬,可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章,不能那样雅致,那样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啊!不知是谁口里迸出了几个字:“开始吧!”于是也不做任何解释,翻箱倒柜的革命行动就此开始了。
  

  不远处是婆婆的那些街坊在指指点点,门外则挤满了看热闹的孩子,但是谁也不敢再多跨前一步,只是惶恐地向门内探望。那间破旧的老屋是何等的简陋啊,没有多久就被翻了个底朝天,连后面厨房的土灶都被扒开了,可是依然什么也没有发现。然而在堂屋正中挂着的一个镜框终于落入了眼帘,里面是一幅旧的发黄的照片。哎嗨,这不就是四旧的东西么?取下来仔细一看,啊啊,问题出来了,那个模样不清晰的少年头上顶了个什么帽子啊?中央的是个什么图形?快来看啊,那是国民党的党徽!好大的狗胆啊,阶级敌人想变天啊!不由分说,镜框摔到地上粉碎了;那32开大小的放大了的旧照片也被两把撕成了碎片。那不知所措的婆婆本来只是靠在门边,表情漠然地呆望着这群陌生的男娃女娃发怔,突然间的变故似乎把她吓傻了;可是在破碎的相片飘落到地面的那一瞬间,她象发了疯一般扑了过来,大家被她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本能地让开。只见老婆婆跪到了地上,那骨节突出布满斑点的双手颤抖着想把照片拼拢,干瘪的嘴唇哆嗦着吐出几个字:..我那苦命的崽耶...
  你是什么人?姓名年龄籍贯出身成分?这是你儿子?现在在哪里干什么?你男人呢?他是什么成分人在哪里?面对这一大堆的问题她哆嗦着不知从何说起,只好从事后的回忆中来拼凑了:
  我叫韩婆婆,今年58,本来是日本人,小时候就到中国来了,先是在奉天,刚结婚就事变了,后来丈夫战死在缅甸,尸体沉到了伊洛瓦底江中。我在那里被中国远征军姓韩的一个团长接收了,跟了他姓韩。我们从缅甸到了上海,后来又打仗,我带着跟后来的男人生的孩子一路南撤到这里之后生了一场大病,等我清醒过来时丈夫孩子都不见了,我没有地方可以去,就在这里留了下来。这里的乡亲对我还好,我做的豆腐大家都喜欢,就这么过了快二十年了。你们撕碎的是我儿子的照片,这是他三岁时照的,穿了当时最摩登的童子军服,如果他还活着,可能比你们还要大一点,这是他留下的唯一的东西.....
  什么什么?日本人?你真是日本人??你说几句日本话来听听。大家被她那离奇的叙述吸引了,想听听地道的日文,当然,八格呀路我们还是懂的。她伊咿呀呀明显不连贯地吐出几个奇怪的音节,终于,声音梗塞了,泪水开始从她那布满皱纹的腮边滴落。可是她想起了儿时的玩伴?还是春暮时节那纷扬的樱花?边上围的红卫兵们面面相嘘,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角色的转变:细心的女孩们麻利地帮婆婆收拾好破碎的相片并仔细粘贴起来,当然那破碎的痕迹是没有办法再弥补了;男同学则七手八脚收拾被翻乱的房间,扶起翻倒的椅子凳子,扫除地面的灰尘,似乎在雷峰日那天为军属做好事!对啊,她不正是军属么?既是日本皇军的家属还是缅甸远征军和国军的家属啊!
  

  狼狈归来之后,这些狂热的未长大的斗士们都发誓赌咒再也不干类似的勾当了,从此成为那当时斗个不休的两派之外的第三派---逍遥派。又过了一年,就在老婆婆居住的县城,一场大规模的攻城战爆发了,战斗的双方伤亡惨重,就连毫不相干的我们学校,也有几个同学在那里丢掉了性命。可是参加过抄家的伙伴全都没有卷入那场血腥。要不是这次抄家,还不知有几人会加入战斗,而一旦参战,哪里还不冲锋在前啊?幸亏觉悟得早!



--  作者:赶集
--  发布时间:2009/10/28 10:10:35

--  

   昨天还在思想,久不见阿井兄长来家园了。咦,这不就来了?真是心灵相通哦。嘿嘿......井兄,本人别无他意,只是好想你的美文了咯。

   拜读了!


--  作者:风铃
--  发布时间:2009/10/28 13:23:58

--  

    浑浑噩噩的年代,懵懵懂懂的青少年们.凭着血气方刚的一股狂热,在“无法无天”的运动中,尚能有一点清醒,却也难能可贵也.

    谢谢真实的回忆录.


--  作者:阿井
--  发布时间:2009/10/28 14:57:04

--  
以下是引用赶集在2009-10-28 10:10:35的发言:

   昨天还在思想,久不见阿井兄长来家园了。

连同国庆长假,加上积存的休假,整整休了25天,去了一趟云南。

总算回来了,又可以与家园的兄弟姐妹们相聚,真的很高兴。


--  作者:方子
--  发布时间:2009/10/28 19:38:10

--  

很高兴又见到阿井兄的美文。读你的文章很亲切。头脑中会有画面。问好阿井!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0/28 20:02:56

--  

  特定的历史造就特殊的事件,给人以反思……拜读啦、谢谢!


--  作者:阿井
--  发布时间:2009/10/28 22:39:49

--  
以下是引用方子在2009-10-28 19:38:10的发言:

很高兴又见到阿井兄的美文。读你的文章很亲切。头脑中会有画面。问好阿井!

谢谢你方子,读你的话我也觉得很亲切,好像早就是老朋友的感觉。你的夸奖使我感到得意,也是鞭策,但愿这种画面感能一直保持下去,这也是我努力的目标。


--  作者:阿井
--  发布时间:2009/10/28 22:50:46

--  
以下是引用隐士安在2009-10-28 20:02:56的发言:

  特定的历史造就特殊的事件,给人以反思……拜读啦、谢谢!

  这篇短文其实一个月前就准备好了,可是不敢发上来,因为是60大庆期间,文中提到了文那个革,万一被和谐了,或者牵连到了网站,那岂不是太扫兴了?

  拜读什么的就不用说了,我们都是从那个时候走过来的,把我们经历过的东西记录下来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我跟很多朋友都说过类似的话,就是把经历过的场景用我们的鼠标与键盘再现出来。当然了,如果用的是笔墨就更传统了。


--  作者:沙漠一棵树
--  发布时间:2009/10/29 6:52:36

--  
  荒唐的年代里有很多荒唐的事,一群天真的少年经历了这特殊的事件,现在真让人反思!
--  作者:嘟嘟
--  发布时间:2009/10/29 8:58:40

--  
天真的少年在动荡的年代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