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虽然听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值得遵行的地方。每个人平时要清醒的认识自己,要严格的要求自己,对他人要心存善意,和谐相处。可是我们生活的周围总是有一部分人背地里对他人搬弄是非,说三道四,出言不逊,恶意伤人。生活中我们把这种人叫“嚼舌头”,这种人很少“思己过”,却专门“论人非”,这种做法是最要不得的。
俗话说得好“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的确,每个人都难免有不足或过错,说话办事会有瑕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也就难免要被别人议论或去议论他人,但要看这种议论的出发点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公证的还是偏狭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周围的人,肯定其优点,指出其不足,那么闲谈一下也无妨。或是公开的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有必要的。可是专有此好事者平时不注意说话的分寸,往往是不负责任的背后乱发议论,或是出于嫉妒心理,发泄私愤,或是无中生有恶意用攻击他人。这类人好发议论,满腹牢骚,总数落别人的不是,将他人评的体无完肤、一无是处。总认为生活对自己不公平,怨天尤人,以消极的情绪去对待工作、对待他人。虽满足了一时的情绪发泄,可是于人于己又有何益处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你觉得听到的人不会说出去,却不知是谁有意无意地告诉了被说者,引起人家的忌恨,伤害了同事之间的感情,搞得大家有隔阂,互相孤立,结果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设置了障碍。
为什么我们生活里会有这样的“嚼舌头”人总是存在呢?这就是说这类人品德不高,格调低下,道德修养肤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出现了偏差,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周围的人和事,总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人、去对待事。其实在工作中只有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总是只盯住别人的短处不放,则就不能使自己取得进步。所以生活中要与人为善,工作中要诚恳待人。老者对待少者要关怀、爱护,少者对老者要尊重、礼让。领导对下属要和蔼、关心、问寒问暖,下属对领导要懂得尊重,积极配合,认真做好本职工作。车间学徒要谦虚,多向自己的师傅学习,向经验技术好的老师傅们学习,对待专业技能要勤学苦练,多问,多看,多琢磨。年轻的管理者要向工作时间长、有管理水平的师傅们学习,多问、多学、多研究,更要有创新的能力,平时加强课余文化的学习和充电。同事间相互关爱、相互理解、相互团结、相互帮助,待人宽容忍让,多说团结的话,不说伤人的话,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这样我们的集体才能有凝聚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创造出效益。
我国唐代文学家韩愈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就是说做人应该责己严,待人宽,对自己要高标准,严要求,勇于改正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对人则高风亮节,虚怀若谷。孔子曰:“德知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这就是说我们平时既要加强品德的修养,也要加强学习的研究,有意义的事去做,有错误了就应该去改正。
老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要心存博爱,与人为善。孔子也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都说明了我们都要有一颗平和之心对待这个世界,无论是一个家庭、部门还是企业,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是“和谐”二字,切忌背地里莫论他人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