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为基础,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采用有关心理学的手段,从而影响或者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发挥医疗护理的最佳作用[2]。 2.1 护理措施 2.1.A 收集资料 全面评估患者,详细收集资料,特别是患者的经历、生活时代背景、文化程度、对健康的理解程度,深刻理解老年患者的心态,才能与老人进行沟通,从而找出个体的心理问题。 2.1.B 环境要求 洁净、清新的物理环境;舒适、优美的人文环境;轻松、愉快的恢复环境,均有利于疾病的恢复。[3] 2.1.C 帮助老人适应角色转变 老年人都有很强的自尊心,特别那种往日是工作单位的决策者,具有一定“权力”的老人,在与他们的交谈中,举止言谈要表现出对他们的尊重,凡事多征求老人自身的意见,听听他们的说法,关注他们的想法;鼓励老人之间互相交流,并创造一些交流的条件:书报角、休闲亭、康复室等,彼此之间能互相倾诉。 2.1.D 尊重、体贴老年人 尊重与被尊重是人类基本需要的一部分。尊重老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对老人的治疗和护理过程中,要使老人感到舒适、温暖和体贴,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尽量满足老人的需要。 2.1.E 争取亲友的支持与配合 帮助患者建立和谐的家庭及良好的社会关系,鼓励亲友勤探视,力求同老人共进餐、共娱乐,使老人能常以愉悦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与护理。 2.1.F 控制老年人身心疾病的发展 恶劣的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许多身心疾病,身心疾病的发生又能导致心理状态的变化,两者关系密切,如果控制不当,将会出现恶性循环。调动老年人对应激反应的能力,学会保持良好心态的技巧。家庭成员也要尽量保证老人的心态处于一个良好、稳定的状态。将某些对老人心理刺激较大的问题尽可能地淡化,或者用简捷的语言、平淡的心态向老人解释和描述,缓冲对老人的心理压力,并给予老人身心方面的支持。而对于对疾病敏感、多疑的患者,尽量提供医学相关的信息,鼓励查阅资料,让他们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4]。 2.2 效果评价 老年病人除了现有疾病迫切需要药物的控制以外,住院后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亦是一个加重病情的重要因素。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促进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节省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