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拐子小传
之四
三丑会与群英会
引子:曾拐子其实一点也不跛不拐,为什么叫拐子?谁也说不清。他说话喜欢用白眼字;炖就是纯,稍稍的和悄悄的差不多……反正你争不赢。喜欢讲标准的北京卷舌音,“这”字要卷舌,“在这里”读“待得儿”喜欢大声朗诵,长沙话形容:七厘八厘,额外一条筋!
当时的农村还很迷信,有病不看医师看巫师,画符喝神水,害死了很多本来可以通过正规治疗而康复的病人!
公社发下了一个通知,开展除四害,破迷信的宣传教育运动。
于是大会小会,领导,干部…讲得口干舌燥,坐在底下的贫下中农们个个不断的点头,听懂啦?那是在打瞌睡!养精蓄膘,准备明天出工赚工分!
知青们也接到了要做这场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的通知。
大家在一起热烈的讨论怎么办?
第一个主意出来了:唱花古戏来宣传破除迷信。当地社员大部分从未看过戏,好主意!
第二个主意:记忆中曾看过这样的题材,三丑会。内容就是破除迷信的,一致通过!
最后的决定出来了:凭记忆凑词凑曲,反正都是学校的高材生,雅哼得出两句花古腔!
很快剧本出来了:花古戏,三丑会,剧中人物六个;孙铁咀、胡阴阳、何仙姑、赵大妈、儿媳妇,小孙子不用演员,用布包个枕头就行了。
饰何仙姑 饰胡阴阳 饰孙铁咀 饰儿媳 饰赵大妈
剧情非常简单:孙子病了,发烧,赵大妈听信了迷信谎言,认为孩子是中了邪,需要敬神驱鬼,以至耽误了医治,儿媳看到情况不对,并从三丑的勾心斗角中发现了骗人的技俩,坚决请来医师,救治好了儿子!
然后是定演员:当时因为曾拐子说了一句台词,无量佛!往后一仰头,手往前一伸,看风水,测八卦,手到病除,信则灵,不灵不要钱!大家一看,不用化妆,活脱脱一个坏道士─孙铁咀!
另一个角色当然少不了这对油盐坛子的另一半:刘眯子眯着眼睛,摇头晃脑的自称胡半仙,从眼睛缝里观察着对手,打主意让对方心甘情愿的出钱!出演胡阴阳真乃非他莫属也!
何仙姑这个角色可就完全是凭感觉才定下来的!大家还记得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的三仙姑吗?两个半圆型的黑色头套,园园的脸蛋,涂脂抹粉,老来俏的打扮,滴溜溜乱转的眼珠……不用多看,戴上头套就是她了─刘胖子。
剩下两个角色可就很费了一番周折;飘启(好象是英译?还是从学校带下乡的小名!)锵呛(怎么又是咯样一个小名?为了写出读音,溪流查遍了字典,还是不对!算哒,反正还是看照片为准)排除了没演过戏这个原因:因为都没有演过戏!难定的是谁演大妈?谁演儿媳?演儿媳年轻漂亮,主角!演大妈?封建落后!呵呵,各是小人之见。最后以嗓音厚溥而定,飘启的声音尖而亮─年轻儿媳。锵呛音声园润混厚─大妈。七喱八喱后,拍板!
第一次演出,也就是彩排,定在知青大厅屋里,点燃了很多枞膏(含油脂的松树枝)大队部还拿来了一盞汽灯。谁知道听到消息的社员们都来了,把个厅堂天井挤得啪满!那场演出,那可真是独一无二、天下少见、没有舞台、没有规矩、忘记了词、有人大声提词、唱错了调、有人帮腔、走错了台位、有人喊:咯边咯边、也分不出台上台下、也分不出演员观众、七咀八舌、笑声、掌声……三丑会变成了群英会!
曾拐子听取群众的反应后做了一个经典的总结:“贫下中农都说听懂了,狗仔(小孩)病了,默得(没有)药,老娘拜菩萨,那个仙姑罗嘎乖(漂亮)眯子乃仔(年轻人)演得罗嘎好!莱孟(社员叫锵呛莱孟,意思是憨婆,动作慢)和飘启唱得和收音机一咯样!至于曾拐子我嘛?都讲,要是真拐就更象了!嗨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