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zqw事务长
-- 发布时间:2009/1/28 9:51:15
-- [原创]说春运(1)
说春运(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节快到了 ,春运就到了。 中国的春运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奇观 。几亿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进行大迁渉,目的只有一个——回家!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热热闹闹在一起,吃一顿团年饭 ,忘记一年的辛劳,忘记旅途的疲惫,祝福来年全家平安、幸福。这浓浓的乡情,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在春运期间,乡愁就是那张梦寐以求的火车票!我在铁轨的这一头 ,家乡在铁轨的那一头。 三十年前也有春运 。但铁路运输好像没这么紧张————因为没有民工潮。大都是回家探亲和回家度寒假人。我父母在公路运输部门工作,所以我对那时的公路春运印象特别深。 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底开始部署春运工作,开动员会,站务人员和司机取消休假,参运车辆一律进行一次二级保养。各汽车站都要准备好开水桶、火缸、煤或木碳,还有医药箱。各科室人员通通下到各站帮忙。口号不外乎是这么几句:发扬工人阶级光荣传统,坚决打好春运这一仗;打好春运这一仗,为毛主席争光;打好春运这一仗,夺取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 要求各站做到不留一个旅客在外过年。万一有旅客大年三十没乘到车,各站要安排年饭和住宿。 那时汽车少,客车更少。怎么办?用货车!解放牌、南京嘎斯、苏联嘎斯,装个帆布蓬,再在后面横着装两根保险铁链,照样上路。但规定货车每辆只能装三十个人。客车挤满。那时不抓客车超载。 浏阳人口分布有个特点:北乡人多地少,没有什么副业,(南乡家家户户做编炮,有事做)所以到外面搞副业的最多。人员流向一般是去南乡挖煤或去东乡担磷矿石、到山里背竹子、矿木筒子、烧木碳。北乡人勤劳,呷得苦,回家过年的行头简单:一床烂棉絮,几根椆树的锄头把胚子和扁担胚子。大冷天,毛风细雨,一条单裤,一双草鞋或一双烂解放鞋,一件烂棉袄棉絮翻翻的,腰上系条罗布手巾。————他们就形成了当年的民工潮。 * * * 说春运(2) 当年我父母亲在官渡汽车站工作。官渡从地理位置属东乡的中心地带,从浏阳到张坊、上洪、小河、东门、白沙都要经过官渡。由此官渡汽车站的经过车(客车、货车)相对来说比较多。很多民工在张坊、东门没乘上车就走路到官渡来乘车,这就加重了官渡汽车站的春运压力。那时官渡站有四个站务人员,春运科室人员下站三个,七个人忙得团团转。我那时十六七岁,半大小伙子,也义务帮着验票、上客、装卸行包。 七五年寒假,我从学校回家,刚放下袋子,父亲就安排我装行包。天下着毛毛雨,客车顶上溜滑溜滑。我也毛手毛脚图快,脚上又穿双回力鞋。装完就想从车顶上往下跳,结果脚下一滑,失去平衡,从车顶上掉下来,那时年轻反应快,迅速勾头抱膝团身,竟奇迹般双脚着地,没受一点伤!旁边的人都吓出一身冷汗!我自己也拍拍心脯摸摸脑壳————嘿,命大! 那时候汽车票也象现在的火车票一样紧张,一票难求啊。正班车一到,大家一窝风,管你有票没票往车上挤,大人叫,细伢子哭,实在挤不下了就车门一关,冒买票上了车的补票,买了票冒上车就只好坐下一班。最紧张的二十八二十九两天,甚至请公社武装部派民兵来维持秩序。 在物质极端匮乏的年代,开后门是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前几天鉴于民众排几天队都买不到火车票而黄牛党猖獗,针对媒体的咨询和总书记“动动脑筋”的鼓励,铁路部门几次正面应答:铁路部门员工绝对没有倒票的,我们的售票员上班严禁带钞票和手机,云云……,这里不评论是实与否,当年官渡站安排汽车票就大有后门,这些人的票是要保证的:肉食品站的屠夫、供销社的经理、医生、区、公社的几个主要头头、林业站站长。这些人当然是坐客车,不会安排他们坐晃来晃去肮脏不堪的货车。 还有一个群体————知识青年,我父母是特别关照。我父亲是“国民党残渣余孽,”————国民革命军赴缅远征军汽车兵团的驾驶兵,开过美国道奇(十轮卡)、苏联嘎斯等车,并会一手修理技术,他的驾照上写着“可以驾驶所有机动车辆”。解放后转为技术干部,那些司机对他非常尊重。知青没有钱买票,并且好多知青还是他老同事的崽女,一来就熊伯伯、熊妈妈的喊起亲甜,伢妹子要回家过年,怎么办,拦货车。那些货车司机没有不服行的,本系统的车不管能装不能装都会停下,外单位的车也有好多愿帮忙的,如省粮运大队的车。还有达浒部队农场的军车,有时顺便也带几个走。 * * * 说春运(3) 七一年快放寒假了,学校搞期末考试,(开卷) 我“认真”地把答案抄了一遍,再检查自信无误,就急急忙忙回家吃中饭。到家开门就闻到一股来苏水气味,床上躺着一个女的,头上扎着条手巾。疑惑中跑到厨房,看见我妈正在煮冷水鸡蛋(把鸡蛋加冷水搅匀,加姜末、盐煮开,一般给刚生了小孩的妇女吃,补充体力),就涎水直嗲去拿调羹,我妈说。冒得你的份,一个旅客在我家生了毛毛,是煮给她呷的。你们兄弟的饭菜在桌上,呷完去读书,不要到房里去!……后来才知道,那个旅客娘家是平江人,婆家是江西铜古大感桥的,快生小孩了,农村习惯女不能在娘家生小孩,娘家人就绑了副轿子,翻过连云山,路上走了两天,到官渡搭车到张坊,婆家再用轿子抬回去。我妈看到她肚子那么大,车上又挤,怕在路上出意外,就坚决不让她上张坊班车,当时她俩口子还好大的意见呢。没想到不久孕妇就发作了,忙打电话到医院,接生医生带了产包来了一检查,胎位正常,没多长时间一个黑不溜秋的男孩就在我家出生了,且母子平安。那男的喜饱哒,头胎是个女孩,这二胎是男孩,不知怎样感谢我母亲就好,忙跪在地上喊娘,那女的也认了我妈做娘,自然,我当了舅舅。这件事在官渡传了很久。都说我父母是好人,做了件大好事。那女的在我家住了十多天吧,过了年婆家才把她们母子接回去。以后我父母就多了这么一个女儿。逢年过节、父母生日他们都来走走,父母亲的千年屋都是他们置的呢。 写到这里觉得有点文不对题,应该是《春运往事》。 如何解决目前我国春运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难题,我想,只有中西部也和东南部一样发达起来了,这个难题就自然消失了。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