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浏阳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7)
----  [原创]苦涩的证书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7&id=27164)

--  作者:风铃
--  发布时间:2009/1/7 16:46:13

--  [原创]苦涩的证书

        苦涩的证书

"明天上午请以下点了名的各家屋里的崽女到城关镇去开会",这是大组长昨晚户主会议上在下通知说的话.

虽是仲冬的节候,气温却不是很冷.今天晴空万里,娇阳的光芒早早地铺洒大地.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向镇政府驻地跚跚走去.

镇政府设在县城圭斋路中段南面,门前是一条不足六米宽的砂石马路,汽车一过满天灰尘.北面是一排整齐的居民房,在当时是比较好的平房.一棵上千年需二人牵手才能合抱完的樟树矗立在两幢屋之间,青翠梃拔.

南面是几幢递进式的晚清民初时期建筑,古色古香.不知是地主的庄院还是族姓的祠堂,非常之气派.东边用于镇政府办公,西边一墙之隔紧挨着的是县城中完小.(即现在的圭斋路小学,已撤)

走上约三米的斜坡,迎面是一樘八字形的槽门,进去是一长长的廊道,路面中间用花岗岩石板铺就,两边用均匀的鹅卵石嵌贴.穿过钟鼓楼向左拐,走到前幢雕梁画栋有走廊的房子,这就是镇政府办公地点.沿着走廊向前往右拐有条宽不过三尺的小巷,再往里走十余米即是今天开会的地方.

这是第二幢靠东边的一间屋,也是镇办公人员就餐的食堂,它由十几个平方的小庭改造而成,左边墙外是一块大菜土,右边及后面是厨房.厕所等杂间.小庭里摆了四张八仙桌,四面墙壁上贴了十几张红纸白字的标语:"到农村去,到广阔天地去"."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闹革命"."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知识青年到那里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等等.

食堂里早来了百十号人,都是十六到十八岁左右的学生,有男有女.人头攒动,坐的坐,站的站,挤满了一屋子.只听见唧唧喳喳议论,有蹙眉叹息声;有嘻笑欢闹声.简直就是一场乱七八糟的交响曲,好不热闹.

大概是九点钟的时候.走来两个干部模样的人,其中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此人方形国字脸;一米六五左右;微胖.穿件浅兰色仕林布衬衣,左边上口袋挂着一只英雄牌钢笔.只见他径直跳到饭桌上右手一挥,大声宣布会议开始,首先是必然的要念"最高指示",接着他说:"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要四个面向,一颗红心两种准备.首先是到农村去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接受锻炼......"此时台下象炸了锅样一片议论声.桌上唾沫飞溅还在继续:"大家一定要自觉自愿......请大家回家作好准备,听候通知......"

报告在继续,我的心在痛,头在胀.散会后,双脚象灌了铅一样沉重,不知怎样走回家中的.

过了几天,街道领导送来了一个纸筒,我赶紧摊开一看,是一张印刷较精美的"光荣证".上面印着"最高指示"及我同志响应毛主席号召"自愿"到农村去云云.此时此刻,我哭笑不得,双手颤抖,人近乎昏厥.从小长到如今十七岁,我从来得到的都是"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奖状.未得过这样的"光荣证".虽然早已耳闻上山下乡这回事,而一但现实摆在面前,给我的是重重一击,什么前途理想都成泡影化为灰烬.经过前面的几次运动,因为我明白,这张证对于我这样家庭出身的人来说,是前途的休止符;是未来的句号;是人生的判决书.而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命运的转折点;是银行的IC卡;是光明的火把;是过河的跳板.

不知当时的五味瓶带给我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冲动,我满含泪水,拿来火柴盒,从里面抽出一把火柴棒划着,点燃了面前这张"光荣证".随着熊熊燃烧略带蓝色的火焰,我双眼泪水再也忍禁不住,象决了堤的灞塘一样倾泻而下.

火在烧,证在燃,泪在流......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日落部族
--  发布时间:2009/1/7 18:36:20

--  

  俺就盼有那个下乡光荣证,可恶的工宣队就是不给俺证,乡还是照样要下,要不!好歹也是个记念文物啊!下乡通知只两天,优待知青供应物质都没买,招工体检报到也是两天,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  作者:东门的oy
--  发布时间:2009/1/7 21:50:00

--  

    

      描写细微,感情真实。


--  作者:zqw事务长
--  发布时间:2009/1/7 22:02:38

--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象这种苦涩的光荣太多了,唉,折腾人啦。
--  作者:阿瓜
--  发布时间:2009/1/8 8:47:49

--  

时代已经过去,然而历史更是不会被忘记的,尽管现在将来能理解这段时间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却永远会留下他们的痕迹的。不管他们的一生如何结束,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是什么。也不管他们是不是名人,因为他们曾经有过轰轰烈烈。


--  作者:沙漠一棵树
--  发布时间:2009/1/8 9:47:59

--  

  在那荒唐的年代,总会有些这样荒唐的事情发生。


--  作者:阿丁哥哥
--  发布时间:2009/1/8 10:33:06

--  
风铃姐文笔真是冒得港,写得很有韵味.描述的很到位,我总是难得写成如此好的文章来.谢谢你给我献上这样的好文章,再说你那光荣证书一定要保留好,那是社建文物.我们下放的光荣证书是油腊纸的,内容差不多.我也保留下来了.
--  作者:知青娃熊靓
--  发布时间:2009/1/8 21:49:10

--  

风铃好文笔,时间地点恍如昨天,历历在目 ,真情实感细微描述,令人辛酸......

我也保留了这样一张证书,虽然小小的,薄薄的,可拿在手上却异常沉重......


--  作者:苦椎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9 10:47:41

--  
    风铃将当初拿到“光荣证”的心境描绘得如此详尽。我倒是还坦然,因为早知道没有什么前途可言。只挂念这个证能买到什么下乡的必需品,屋里冒得棉絮多。


--  作者:阿瓜
--  发布时间:2009/1/9 12:41:46

--  
  这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感觉作者还有话没说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那让人受压抑的时代已经过了,永远不会回来了。写出你心中的感受,留给后人的一段历史。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