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 树挪死,人挪活——跳槽纪事(2)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54790)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11/12 8:00:25

--  [原创] 树挪死,人挪活——跳槽纪事(2)

                                  树 挪 死,人 挪 活

                                                                       ——跳 槽 纪 事(2)

                                                                                                  乐 乎

  调到广州才八个月,广东电视台公开招考记者五名,这在当时是新鲜事,在全国也是首次。我从事的是工科类的工作,但喜好历史、哲学、文学,闲暇之余不自量力,写些除了自己之外谁也不感兴趣的东西。这个信息让我跃跃欲试,再次跳槽的念头又冒了出来。    

  考试是在人民北路广播电视厅的职工食堂举行,试题很简单,就是写一篇文章,题目是“看电视想到的”,时间为90分钟,要求不少于1500字。食堂摆有几十张八仙桌,每四人为一桌,容纳三百多人的食堂坐得满满的。考生奋笔疾书,人人握灵蛇之珠,个个抱荆山之玉,志在必得。

  “看电视想到的”这题目看似好写,但很容易一般化,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立意角度也不好把握,是写看电视而想到电视外的东西呢,还是就事论事,写电视本身呢?不管怎样写,要写出有创意,有独特见解的文章真还不那么简单,想从几百考生中脱颖而出,就非得与众不同,不然又如何入得考官的慧眼。

  时间紧迫,不容多想,我写起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节目《河殇》的观感来。《河殇》的解说词是由著名学者王鲁湘、苏晓康和张钢撰写的,它以富有哲理的语言,从不同视角对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件作出不同往昔的评说。《河殇》把黄河作为一个象征,通过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格局,挖掘黄河的巨大历史内涵和沉重分量,并从各方面纵横捭阖地展开了对以黄河为核心的华夏文化的宏观思考和探询。

  《河殇》的解说词时代感鲜明强烈,历史感深沉苍茫,激起我对此节目的深深关注,其中有的解说词我至今难忘,如:“我们正在从混浊走向透明,我们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黄河注定要穿过黄土高原,黄河最终要汇入蔚蓝色的大海。”“如果说,命运并不是宿命,那么我们再也不会听任它的摆布了。”“旧文化的沉渣积淀在我们民族的血管里,它需要一场洪峰的冲刷,而这场大洪峰已经来到,它就是工业文明,它在召唤我们!”等等。

  正因为感触甚深,所以思路如同绸缎一般顺滑,下笔如有神助,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两个多星期后,接到参加复试的通知,去后才知道,所谓复试其实就是看看人,对号入座谈条件。我的条件很简单,那就是要有房,安居才能乐业。对广播电视厅来说,最不简单的就是这个条件,许多老职工三代同堂,人均住房面积还只有几平米,新来的人就要分房,那是不可能的。

  条件谈不拢,只好忍痛割爱。科研院待我不薄,到单位不久就给我分了一房一厅,生活刚安定下来,何苦再折腾跳到一个没有房分的槽里去呢,这不是从米窝里跳到糠窝里吗,走一步看一步吧。再说即使跳槽到新单位,前景似乎也不明朗,因为电视台有许多部门,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待遇区别很大,象我这样只有初中文凭的人,很难保证能分到心仪的岗位。

  从此,我一劳永逸地终结了跳槽的念头,再也不作非份之想,胸无大志,老老实实在单位干到今天,工作谈不上辉煌,但也可以侃出几件自我感觉良好且被业内权威认可的科研成果来。人老了,慢慢也想开了,与无数下岗失业的同龄人相比,与许多老知青相比,还算过得去,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基本生活有保障,还想怎样,知足了。

  “选择一条路就是选择了一种可能的命运,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同的决定会带来不同的人生。”这句话对每个人都适用,即“不同的决定带来不同的人生,”经历坎坷的老知青,回顾往事,可能对这句话的感触更深。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9/11/12 10:14:42

--  

“选择一条路就是选择了一种可能的命运,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同的决定会带来不同的人生。”

确实如此。我想,如果当年我一直留在城里,命运不知如何?但是我选择了回农村。我很幸运:命运,人生,上天都对我不薄,我要感谢,我要加倍珍惜。

乐乎的文章,大家都非常喜欢看,说出了心里话,道出了人生的哲理,佩服!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1/12 20:20:55

--  
树挪死,人挪活咯是泛指,不管是挪死还是挪活,其中都与许多特定条件和环境有关,如果天时、地利、人和都齐扎的话,那就一切如法,否则,就会事与愿违,后果难受……拜读、谢谢!
--  作者:宵安
--  发布时间:2009/11/13 10:15:39

--  
     好文章,拜读了!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1/13 11:51:16

--  

“树挪死,人挪活”,这是确实的,乐乎不过是审时度势,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以不挪为挪而已。

乐乎的文章好,建议你出本文集吧。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11/16 21:44:34

--  

“选择一条路就是选择了一种可能的命运,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同的决定会带来不同的人生。”

  可惜十字路口的几个去向要很多年以后才能够看出其对错。我记得附中一个校友的父亲文革前就是一位少将,他说过一句话:“我们那时参加革命,就是投奔一个队伍吃粮,谁知这个队伍后来搞赢了,我们投对了。当初哪有什么远大理想?”

  难怪中国有句俗话叫“早知三日事,富贵万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