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 客家土楼寻根游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54359)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11/7 20:00:03

--  [原创] 客家土楼寻根游

  我曾在2004年到福建土楼游览。去年土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名声大振,游客如云。我单位于11月初组织先进工作者去土楼旅游,非得叫上我同行,理由是去过一次熟悉情况,可做导游,盛情难却,只得从命。下面这篇文章以前也在湖知网上发过,现配上照片重发一次,印象可能要深刻一些(因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偏僻的初溪土楼,有点遗憾)。    

                                                           乐 乎

       客家土楼寻根游

    闽西南是客家祖地之一,人称“客家大本营”。客家人“刚健质直,轻生尚武”,崇文重教,耕读传家是客家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山高谷深,舟车不通商贾窒,现实使客家人深知生存在于勤耕稼,发展唯有读书仕进,舍此无他途。此外,山区险恶的生存环境也造就了客家人尊老、重子裔、节俭、喜追溯宗族,聚族而居的习俗。放眼四海,哪里都有客家人的身影,但他们怀恋家园,永远会在前行的途中回望故园。

    鄙人虽为客家人氏,但半辈子客居湖湘,家乡观念淡薄,曾被长辈斥责“忘了祖宗”。先父去世前再三嘱咐,骨灰要送回老家祖墓安放,魂归故里。父命岂敢违抗,“五一”期间特赴梅州兴宁作前期准备工作,并前往闽西南山区寻根问祖。

    “客归故里尤是客,家居四海斯为家”,走进客家民居,我终于找到了心目中的精神家园,面对这难以置信的客家土楼,深深感受到客家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坚毅、刚直和勤奋,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写照和象征。

    闽西南山区到处都是土楼,数量之多大大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土楼是旅游景点,稀有资源,殊不知土楼是当地再平常不过的建筑物,而且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其他形式的建筑物反成了陪衬。

    驱车所到之处,无不山势蜿蜒,峰峦叠嶂,青山如黛。千姿百态的土楼如繁星般密集,散落山间,或圆或方,或大或小,或古朴庄严,或巍峨壮观,或层叠起伏,或虎踞龙盘,好似神奇的天外来客——飞碟,又象是从地底下冒出来的蘑菇,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

    圆形土楼一般由二三圈组成,由内而外,环环相扣,疏密得体。外圈多为四层,第一层是厨房和餐厅,第二层是仓库,三四层是卧室;第二圈只有两层,是客房。土楼正中是祖屋,是楼内宗族(一楼一姓)祭祖和举行婚丧的场所。外墙高几米至二十多米,采用当地生土夯筑,地基有的宽达3米,底层厚1.5米,向上依次缩小;土楼防震防火,通风和采光良好,冬暖夏凉,设计相当科学。

    最原汁原味的土楼群当属初溪土楼群,凡人迹罕至,交通不便之处,必有美景,成了景点就难说了。幸好初溪土楼群地处偏僻,目前还没有开发成景点,就象是埋藏在青山绿水中未经雕琢的宝石,散发出质朴的光芒。

    去初溪须翻过一座大山,山道崎岖,九曲十八弯。一路上,依山傍水散布着幢幢不知名的土楼,错落有致,形制各异。经过一番颠簸之后,一座气势磅礴的土楼村庄扑入眼帘,数十座土楼高低错落,条理井然地建在一片开阔的盆地上,一条鹅卵石小道象纽带一样将每座土楼串联起来。山坡上的层层梯田,山风吹拂着禾苗,绿浪奔涌。一字排开的三座园楼在两端两座方楼的簇拥下,面向清澈的小溪,泉水叮咚,象是在弹奏一曲世外桃源之歌。一座石桥横跨溪流,桥边,随意地长着几棵古榕,葱茏如盖。

    人们坐在土楼前的长凳上聊天、对弈,舒适悠闲。身处初溪似乎无须理会外界何年何月何模样,只需悠然自得地品味这小桥流水人家,品味着懒散的无所事事的神仙日子。

    而最美的土楼群则非田螺坑莫属。这个上了邮票的土楼群,也许你已在电视里画册上看过百遍千遍,可是当你站在山坡俯瞰,面对这人间奇观时,好象一束强光唰地打入眼帘,心中仍然是汹涌澎湃地激动,许多人甚至情不自禁叫出声来。

    四座土楼簇拥着一座方楼,象是一朵怒放的梅花,美妙绝伦,璀璨夺目;又象是一支辉煌的五重奏交响曲,在青山秀水之间激越地奏响。公路顺着山势蜿蜒而下,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田螺坑的景观也魔术般的不断变幻。来到坡底,抬头往上一看,土楼群犹如布达拉宫横空出世,巍然耸立,庄严肃穆,在阳光照耀下一派金碧辉煌。

    据专家考证。田螺坑土楼之间都是采用黄金分割比例来建造的。其实当年乡民夯造土楼,连设计图纸也没有,哪里晓得什么黄金分割,他们只不过依据风水,凭借老一辈传下来的建筑经验,就地取材,用最常见的红土,一层一层地把土楼夯筑起来,完全是不经意间创造出这举世无双的奇观的。

    耐人寻味的是,由于旅游市场竞争的缘故,大家都说本地土楼是最有看头的,独一无二的,如南靖县将本县的田螺坑土楼群形象地赞誉为“五朵金花”,而邻县则鄙夷地蔑称为“四菜一汤”,反之亦然,南靖人对永定县的初溪土楼也不屑一顾,挺有意思。

    闽西南的土楼数以万计,谁也无法一一光顾,但大家公认初溪和田螺坑的土楼群是土楼的精典之作,它们代表着土楼这一客家民居建筑的最高水平,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审美境界,没有去过这两个土楼群,可说就没有游过土楼。

    当然,洪坑土楼群也相当不错,此地已建为“民俗文化村”,有土楼四十多座,其中振成楼、奎聚楼、福裕楼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民俗文化村”是闽西南目前开发最成熟,规模最大的土楼旅游景区。文化村里,人群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文化村好象成了商场。景区内的土楼墙体经过整修,地面用卵石精心铺过,周围是大片草坪,剪裁得中规中矩的灌木丛。虽然洪坑土楼名气如雷贯耳,但我们过而不入,就因为土楼开发过度,已没了原生态的氛围,我们想欣赏的是那种原始古朴的景致,而不是人工精心包装的景点,洪坑土楼群这一败笔确实令人非常遗憾。

                                                                                     2004-7-2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1/7 20:28:39

--  

早就想去看看土楼,但一直没有成行,谢谢你的介绍了!

你祖籍是梅州兴宁?我在中大的导师也是梅州兴宁人,梅州剧院的牌子就是他写的,也不知现在换下来了没有。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9/11/7 21:17:45

--  

我们什么时候组织一次福建土楼旅游,也请乐乎导游?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11/8 8:13:28

--  

  梅州兴宁人杰地灵,尤其崇文重教,人才辈出,现广东省省长就是兴宁人。

  去土楼最好是随旅行团,因为山区交通不便,租车的话成本太高,不合算。喜欢历史的人一定喜欢土楼这类古建筑,但年轻人就未必了。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11/8 21:25:40

--  
  居住在这样的土楼里的人群必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享受着世世代代的亲情、和睦、团结、友爱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  作者:宵安
--  发布时间:2009/11/9 10:21:57

--  

   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生活。

   谢谢乐乎图文并茂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