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 湘 西 古 诗 之 旅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53515)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10/29 8:29:42

--  [原创] 湘 西 古 诗 之 旅

湘西古诗之旅

            乐 乎

  历代文人墨客,周游中华名山大川,饱览名胜古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讴歌山川之美,或寄情或寄慨。祖国的大好河山,蕴藏了浓郁的诗意,古诗词的名篇佳作,更是绵绣山川的凝炼和升华。

  我喜爱古诗词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发烧友,诗景交融,诗意与游兴结合,令旅游更具魅力,更增添壮游豪兴。春节自驾车出游湘西,就是循古诗人的踪迹,探幽寻胜的一次古诗之旅。

                龙 标 忆 昌 龄

  提起湘西的龙标(今黔阳),知道的人可能不多,盛唐诗人王昌龄曾被贬此地任县尉的史实,大部分人可能也只略知一二,但王昌龄那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诗篇应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特录二首以飨同好君。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

                          《出塞》

  王昌龄被誉为唐代七绝圣手,可与李白争胜,其诗微婉多风,气象雄浑开阔,格调激越悲凉,手法细腻而被文学评论家列为“神品”。但王昌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四十二岁那年被贬到远离京城的蛮荒之地黔阳,当了九年比七品官还小的县尉。

  在黔阳,王昌龄热心传播先进的中原文化,留下了许多诗篇,表达了不为利禄而屈从,不为势利小人打击而改变节操的坚强意志。当年,李白得知王昌龄被贬龙标,特题诗一首表达惜别之情,更为黔阳增添了一段诗坛佳话。

                                                                          杨光花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为纪念王昌龄而建的芙蓉楼,位于黔阳县黔城镇,即古龙标,沅水、舞水交汇于此,古人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景”。主楼背廓临江,纯木结构,正面三间,重檐歇山顶,二层有明月轩可供远眺。周围有冰心玉壶亭,耸翠楼,半月亭等古迹,与山石、江水,林木巧妙布局,景致迷人。楼侧竖有多块历代名人镌刻,颜真卿、岳飞、米芾等,如雷贯耳。

  我在芙蓉楼下流连徘徊,低头细细思量,心潮起伏,默默吟诵着1200多年前王昌龄在贬往湘西路上所作的诗:

槠楠无冬春,柯叶连峰稠。

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

景开独沿曵,响答随心酬。

不由得为诗人伟大开阔的胸襟所折服,诗人尽管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屡遭排斥打击,贬官蛮荒,但他在羁途中仍然热情洋溢地高歌。在他的笔下,四季如春的大树,江河上的雾霭,阳光普照碧波荡漾的江面。纤夫唱着号子,拉起竹纤,诗人也禁不住雅兴勃发,即景伴着渔歌,随兴吟咏,进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置身物外的化境之中。

  登上明月轩,俯看细雨迷濛的沅水,河面开阔而妩媚,王昌龄的诗歌艺术之美与龙标风光之美,交相辉映,光照人间。

                 桃 花 源 寻 古

  在我少年时代读过的中学课本中,有一首古诗至今句句铭刻在心,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首诗更是不时在脑际和耳边回响,令我对清幽的乡居,闲适的生活和旷达的心境产生无限的向往。这首诗就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次出游,我特地带上《陶渊明文集》,怀着一种近乎虔诚期待,专程去拜访一代诗宗笔下的桃花源仙境,领略诗人憧憬的“怡然有余乐”的美好世界。

  桃花源位于湖南桃源县,因其风光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十分相似,遂成为古今闻名的旅游胜地。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桃花源之名章绝唱数以千计,更为桃花源增添了不少光彩。

  桃花源面临滔滔沅江,背倚翠峰。在青山幽谷中,屹立着一座坊体高大,气宇昂轩的牌坊,上方匾额镌刻着遒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桃花源”,两边对联为“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

  穿入门坊,就进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草,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春节正值冬季,北风呼啸,林木萧瑟。但可以想象,春暖花开之际,桃花似火,花树枝头,浓淡相间,鲜红如碧血,艳丽如胭脂,千树万树织就花的云绵,再现陶渊明《桃花源记》的意境,雅趣无穷。

  沿林荫小道而上,山石间掩映着丝丝簇簇的各色林木修竹,将桃花源点缀得幽雅别致。溪水贴着山石幽幽地流,让桃花源灵气顿生。水声、虫叫、鸟鸣,更显现一种比寂然无声更静的静谧。愈往前走,愈是山峦叠翠,溪水涓缓,游人稀少,好淡泊的桃源仙境。

  桃花潭上方有一古洞,这就是《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初极狭,才通人”。走了几十步,穿洞而过,豁然开朗了,虽不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但环境甚为幽静,令人心旷神怡。

  我夫人沿小路漫步,避开烦杂的喧哗。眼前的桃花山,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林不大而葱郁,“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

  其实《桃花源记》只是一篇寓言,中国有好几个桃花源,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江永县,近年经专家学者考证,认定是正宗的桃花源,真还有点像。当然现在的几个桃花源都是后人依据《桃花源记》附会出来的,先有《桃花源记》而后有桃花源。实际上,桃花源只是陶渊明理想中的乌托邦,是诗人济世抱负的寄寓和淡泊心志的人生诠释,这就足以令我长久地追忆、回味,而无须去探讨桃花源之真假。



--  作者:fjw510910
--  发布时间:2009/10/30 9:18:21

--  
值得一读
--  作者:一剪梅
--  发布时间:2009/10/30 11:24:48

--  
  历代文人墨客,周游中华名山大川,饱览名胜古迹,“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讴歌山川之美,或寄情或寄慨。祖国的大好河山,蕴藏了浓郁的诗意,古诗词的名篇佳作,更是绵绣山川的凝炼和升华。

  我喜爱古诗词同时也是一个旅游发烧友,诗景交融,诗意与游兴结合,令旅游更具魅力,更增添壮游豪兴。春节自驾车出游湘西,就是循古诗人的踪迹,探幽寻胜的一次古诗之旅。

乐乎的文章写得真好,读起来真是一种“幽雅别致”的享受!

使人感觉“这首诗更是不时在脑际和耳边回响,令我对清幽的乡居,闲适的生活和旷达的心境产生无限的向往。”这句话是出自肺腑的。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11/7 20:34:56

--  

读古诗游古境,自又是另一种境界了。

李白给王昌龄的那首诗,另一个版本是: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11/8 8:19:34

--  
袁教授,不是另一个版本,而是我的笔误,以你的为准,抱歉!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11/8 21:42:54

--  

  所谓“夜郎国”:

  1,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王昌龄所去的龙标(今黔阳)应不在这个夜郎西。

  2,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