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转帖] 塔园--中国首个WG纪念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48823) |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9/4 1:25:32 -- [转帖] 塔园--中国首个WG纪念馆 塔园——中国首个WG慱物馆 塔园在广东省澄海市莲上镇塔山的清山秀水之间,是迄今中国仅有的印记"文革"历史悲剧的游览胜地。 塔园借山水之势筑反思"文革"之景,碑廊铭史、冤茔长青、恸石志恨、宝塔思安、明镜鉴史、石笔书史、警钟长鸣……竖牌坊、建碑廊,悼念"文革"死难者的英灵。青石刻着名士贤达所题刻的书法作品,诗、词、赋、文,十年浩劫悲惨历史让人一目了然。 十年浩劫,澄海是重灾区,死难400多人,伤残4500多人,死难者中有70多位葬于塔山之坡。"斯时也,是非颠倒,道德沦丧,魑魅肆虐,国法凌夷,冤案如山,尸陈街野,道路侧目,神人同悲!"(《塔园碑记》)1996年,彭启安等澄海名士首倡在塔山建塔园,为悼念冤灵,更为警示世人牢记历史教训,不让"文革"悲剧重演。园区着力于人文建设,其间怀念余锡渠有"云黑压城秀木摧,邪风凄厉哲人萎。村庄踏遍询民疾,江水归调展众眉。"怀念王鼎新有"艺名远播,难堪雾里焚笺。人谁无笔,独得一体让先生。" 现在,每年约有50万人次到塔山旅游。慕名而至者,流连于塔园景点之间,心眼大开,有对"文革"深思者称:"过往山水皆成过眼云烟,惟独塔园使心中大震,这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反思\'文革\'胜地。" 思安塔之上,铭刻了文化名人反思"文革"的文字:"\'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一场悲剧,它给伟大的中华民族脸上抹了黑。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季羡林《牛棚杂忆》)"我跟着党,受苦受穷,吃糠咽菜,心甘情愿。真正使我感到痛苦的,是一生中所经历的历次运动给我们的党、国家造成的难以挽回的灾难。"(韦君宜《思痛录》)"历史的最高权威是人民,并不是任何一个地位崇高的\'权威人物\'。任何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权威,都站不住,不是由权威决定如何写历史,而是由历史来为权威定\'位置\'。"(杨立《带刺的红玫瑰》) 碑林不只激荡思想,也汇聚艺术,上百处风格各异的诗词书法融入山水。"自古冤魂多国士,青山可证笔留声。""红灾滚滚尘嚣日,碧岭纷纷泪雨时。""问鼎四奸诬鹿马,求生百姓类蜗牛。""书难留,儒难留,逆耳忠言俱作囚,凄风刮九州。""明镜无尘昭日月,石书有恨证风霜。" 史鉴山屋之中,收藏了三四百本反思"文革"的书籍。版本之全,海内少有。屋前别出心裁地用巨石刻下几本著作的封面,如《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我的父亲邓小平》、《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国防部长浮沉记》、《龙困》、《叶剑英在关键时刻》、《牛棚杂忆》、《我的一个世纪》。 塔园高处,有"史笔峰",矗立一柱大石笔,高10米,旁边安置一本未写一字的大石书,意在任人心中评说。《史笔峰记》是冯骥才的《终结文革》一文:"在终结\'文革\'的日子里,我们不是唤醒仇恨,展示悲苦,揪住历史的辫子去和一个政治的尸体较量,而是勇敢地面对自己,清醒地面对过去,去从廓清的晨昏中,托出没有云翳的属于明天的太阳来。"这,正是塔园的要义。 |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9/4 1:26:43 -- ![]() |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9/4 1:30:20 -- 2007-12-26 22:50:38 来自: 尘(离开..) 前些时候我在《随想录》里记下了同朋友的谈话,我说“最好建立一个‘文革’博物馆”。我并没有完备的计划,也不曾经过周密的考虑,但是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这是应当做的事情,建立“文革”博物馆,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 ![]() |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9/4 1:35:14 -- ![]() ![]() ![]() ![]() |
-- 作者:张晓村 -- 发布时间:2009/9/4 12:28:09 --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相信中国再不会有第二次文革灾难了。 |
-- 作者:张龙 -- 发布时间:2009/9/4 14:41:59 --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