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 千里相思地,何幸两故乡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48096)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8/26 20:07:09

--  [原创] 千里相思地,何幸两故乡

为安乡知青游览江永有感而重发旧作

                              千里相思地  何幸两故乡

                                                  乐 乎

  “五岭见都庞,巍峨苍茫,此生何幸两故乡?千里江永相思地,无限风光”,当我踏上第二故乡——江永的土地时,那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无不勾起那远逝的回忆,细觅详观当年的足迹,“青春难再着,心意更何堪?”
   我在山村的小道上漫步,在废弃古驿站前徘徊,在桥边的大樟树下流连,在一路欢唱的溪流畔低吟……弹指一挥间,四十年过去了,知青生涯仍是那么刻骨铭心,它犹如一片温馨的绿洲,时时滋润着中年人饱经风霜的心。
   人之渐渐步老,追忆往事,或许有过失落,有过虚度,有过迷惘。但我们毕竟更有过春天的播种,夏日的耕耘,当那丰实年华到来的时候,生命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回报。
   当年少小离家正值中秋,而时隔四十年后的重游也是中秋,巧合耶,天意耶,抑或是冥冥之中上苍的安排?
   那个中秋之夜最是难忘。年仅十六的我独自坐在村旁小河边,低声吟诵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泪水流过脸颊,默默地思念远方的亲人。小河流水柔缓而平静,波光粼粼,微波轻轻拍击岸边,犹如一首舒缓优美的小夜曲。皎洁的月亮挂在天幕,和风吹拂着稻田,蝉声拌着蛙鸣。那月夜,那小河给少年带来了宁谧和慰藉,并牢牢地印入脑海中,时常牵出我长长的归梦……
   伫立小河边,这一幅图画又浮现在眼前,往事恰似奔腾不息的一江春水在胸中翻滚,内心洋溢着燃烧般的情怀。人生有着如此千姿百态的旅程,幸还是不幸,世人自有评说,但这段人生经历,魂牵梦绕,永远不会忘怀!
   四十年前的小山村,恍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小河流水清澈见底,善鉴万类。河水轻轻撞击桥墩,激起团团浪花,哗哗啦啦,好象在述说一个久远的无人知晓的故事。大小山头无不郁郁葱葱,一片墨绿。空气清新,无浓烟之蔽日,无噪音之烦扰。
   当年我们居住的房子仍在,连我们用过的炉灶、木楼梯也原封不动地安放在原处。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不胜感慨唏嘘。面对此情此景,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当年知青生龙活虎的青春身影,有谁会想到四十年前,这里活跃着一群热血青年,他们曾立下雄心壮志,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他们的人生道路从这里开始,与这片土地从此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岁月不居,俯仰间已是四十年,往昔之悲欢旧事,恍若如昨。人生短促,所历之境如过眼烟云,英雄气短,儿女情愁,都已随岁月的飘零而飒然远去,让人怅惘于逝水流年,徒呼奈何!                                                      

  江永四日行程匆匆,此番离去,依依不舍,意犹未尽。不论何日君再来抑或一去不复还,纯朴的老乡和房东,宁静的小山村,在我一生中留下的印迹永远也不会消褪。啊,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那难以忘怀的知青情结!





--  作者:江河白水
--  发布时间:2009/8/26 20:51:19

--  

乐乎,你是江永知青?你是哪一位,照片里有你没?感动着你的浓浓的知青情结。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8/27 8:15:24

--  

    江河白水先生,你好,我是江永知青也是安乡知青,估计你也和我一样。照片上没有我的“尊容”,欲窥庐山真面目,可看“浮光掠影南非行”的照片,里面有我的“光辉形象”,说不定我们还认识呢。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8/27 16:19:06

--  

当年我们居住的房子仍在,连我们用过的炉灶、木楼梯也原封不动地安放在原处。

  这在安乡是不可想象的,安乡知青要回去找到原先的知青老屋或是当年的用具,已是不可能,这些早已灰灰烟灭。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8/29 10:05:46

--  

“不论何日君再来抑或一去不复还,纯朴的老乡和房东,宁静的小山村,在我一生中留下的印迹永远也不会消褪。啊,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岁月!那难以忘怀的知青情结!”

一遭做知青,一世是知青啊,那几年时间,给我们留下了永生的怀念!


--  作者:冬去春来
--  发布时间:2009/8/29 20:32:20

--  
以下是引用沙阳在2009-8-27 16:19:06的发言:

当年我们居住的房子仍在,连我们用过的炉灶、木楼梯也原封不动地安放在原处。

  这在安乡是不可想象的,安乡知青要回去找到原先的知青老屋或是当年的用具,已是不可能,这些早已灰灰烟灭。

我哥他们18位知青住的祠堂仍在,李姐队上的知青屋也在原处,里面的墙壁上还有知青的笔迹。正象沙阳所说:在安乡是不可能的,这些早已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