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安乡插队杂忆(8)——插秧(双抢之一)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45085)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7/21 8:19:37

--  [原创]安乡插队杂忆(8)——插秧(双抢之一)

                                    安 乡 插 队 杂 忆(八)
                        插秧(双抢之一)

                                         乐 乎

  如果说挑堤是拼体力的话,那么“双抢”就不仅仅需要体力支撑,还必须争分夺秒地抢时间抢种抢收。在安乡,每年从大暑到立秋这个时间段,要完成早稻收割,晚稻栽种以及相关田间管理的农活,这是一年中农事最忙最累的季节。可以这么说,哪怕你只经历过一次双抢,也会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

  双抢之一就是抢插晚稻,这个农活季节性极强,一定要在立秋前完成,一天也不能耽搁。因为根据农民长年积累的种田经验,立秋前和立秋后插的秧,产量是有相当大的差别的。

  在双抢的日子里,凌晨四点钟左右,队长就挨家逐户吹哨子,催大家出早工扯秧。好象才刚刚睡下,短暂的夜晚还没有解除身躯的疲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半明半暗的天色里,田埂上晃动着人影,个个哈欠喧天,睡意朦胧,似乎还沉睡于梦中,当双脚踏入秧田时,一阵凉意才驱除磕睡,回到现实生活中来。人一下田,那些蚊子、各式各样的飞虫和蚂蝗就得到了信息,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吃大餐,在人们的头顶、胸前背后和小腿盘旋叮咬,奇痒难受,扯秧无奈小虫何,只得听任这些吸血鬼惩凶狂。

  天还是黑蒙蒙的一片,秧田的水面映不出任何光亮,完全凭感觉将秧苗一把把抓到手里,用力地扯呀扯,扯一把捆一把,扯一把捆一把……虽然我是老知青了,但在江永哪里搞过么子双抢啰,记得第一次双抢时,我的手还不太适应水的长时间浸泡,手被秧苗勒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痛得钻心。

  当太阳从东方露出微熹,一扎扎稻秧已经整整齐齐地摆放在各人的身后。我浑身上下都是泥水,狼狈不堪,双腿麻木,几乎爬不上田埂,一双手泥血混杂,不忍细看。再看看身边的那些社员,远没有我这般狼狈,有几位妇女居然衣衫齐整,只是手臂上沾了些泥水,让我们知青敬佩不已,向她们取经。这些妇女告诉我们,扯秧也算是技术活,要用巧劲。扯秧不能往上扯,若往上扯的话,用再大的力也无法将秧苗连根拔起。正确的做法是:抓住一把秧,用力向前或向后扯,但用力须得法,否则秧苗会被扯断,另外,洗秧扎秧也大有学问哩。

  草草吃罢早饭,男劳力有的去耕田,有的去耙田,有的去挑秧,妇女几乎全部去插秧,安排给我的活是挑秧抛秧,挑秧抛秧这活简单,有劳动力就行。把秧田里的秧苗放进簸箕,堆得象两座青山,连泥带水,一两百斤,挑起就走,直奔稻田。挑秧的难度在于路滑难行,田埂狭窄,本来就不好走,加上水漉辘的,奇滑无比,担子重,赤脚,脚趾根本咬不住“田身干子,”虽然小心翼翼,但时不时也会滑倒在地,赶紧爬起来,将秧苗捡回簸箕再赶路。

  扯秧挑秧辛苦,插秧更辛苦,我是望而生畏,情愿扯一天秧而不愿意插半天田。插秧是典型的脸朝田土背朝天的农活,整天躬腰曲腿,怎不腰酸背痛。而且不停地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往水田里插,好似练少林二指禅,手指疼得受不了。如果碰到砖瓦石片,还会受伤流血,一个双抢下来,哪个的手指不是皮厚肿大,老茧重重?插秧这么辛苦,但妇女得到的工分却不高,比扯秧挑秧的还低,每次评工分,妇女们都叫屈,我也暗暗地为她们打抱不平。

  插秧看似简单,其实要插好一点也不容易。一把秧握在左手,右手拇指将掌心的秧苗分出一小撮,飞快地往泥里插,必须插得整齐均匀,行与行,株与株之间的距离要成一条直线;另外还要插得深浅适度。深了,不利于生根分,浅了,秧苗会浮起来。

  插秧时,一般是几个人一字儿排开,双脚叉开与肩宽,每人插六行。我们生产队有几个插秧高手,可以闭着眼睛插,手如飞梭,在水面上翻腾,如蜻蜓点水,灵活自如。她们两只手配合默契。撕出来的秧一样多,每兜秧苗一般大小,边插边往后退,退到田边一看,秧苗如同碧绿的直线,象是用尺画出来的一样。

  我其他农活都还可以凑合应付,哪怕是犁田耙田,抛粱撒种,就是插秧技术不行,老学不好,动作笨拙,撕秧不均,多的多少的少,插的秧大的大小的小,还插得慢,每次都被农民圈在中间。插秧时,我总担心插得不够直,不断抬起身子瞄着刚插的地方,看看是否笔直,结果越担心越插不直,歪歪斜斜不成样子。

  插秧的本领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有句俗话说:“要想插得直莫怕裤裆湿,”就是说要把身子紧贴水面,直起身子是插不好秧的。当然这样插秧更累更辛苦,我如果是这样插一天秧,只怕会眼冒金花,腰都会断掉的。

  没有插过秧的城里人永远也无法想象,他们吃的米饭,是如何栽种出来的。农民脸朝田土背朝天,用手一棵一棵地把秧苗插到水田的过程,是何等的艰难啊。








--  作者:康永发
--  发布时间:2009/7/21 9:49:07

--  

      这篇文章记录了农村插田时的艰辛,我们知青都经历了插田,腰酸背疼是共同的感受。县机械厂制造了水稻插秧机,但都不过关,摆看像。但那时我们已经听说小日本已经制作出非常精良的插秧机。

      原生态所在的生产队离我们很近,紧挨着。她们的队里有个肖姓的女孩简直像个插秧机。我特意看看她的表演,快得惊人!请原生态证实一下。


--  作者:然哥
--  发布时间:2009/7/21 10:25:39

--  

    乐乎的系列文章慢慢开始成集。农村的经历基本叙述了知青的那些年生活和情感历程。(除了旅游文章、照片跟知青生活无关,这是后知青时期)。湖知网暂时没有一个系列篇在写知青的点点滴滴,这样细、跨度这么长,从日记中间提炼出来的素材,殊为难得。我认为,乐乎的帖子可以分三部分:

    1.知青生活经历;

    2.后知青时期经历;

    3.夕阳篇。

    乐乎还有东西会上,到时有一个总纲。我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请朋友们出主意。我认为,这是对他在安乡栏目倾注许多心血应有的尊重和回报,也是我们知青自己的历史写照吧!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7/21 16:27:57

--  
确实,插秧是最难干的活计,腰疼得要死,还插不别个赢,老被关着。所以,我也是专门挑秧的。
--  作者:原生态
--  发布时间:2009/7/21 17:59:01

--  

原生态所在的生产队离我们很近,紧挨着。她们的队里有个肖姓的女孩简直像个插秧机。我特意看看她的表演,快得惊人!请原生态证实一下。

康永发,你说的没错,是有这么一个人!你的记心蛮好!

乐乎的双枪回忆真实亲切!

有几位妇女居然衣衫齐整,只是手臂上沾了些泥水,让我们知青敬佩不已,

这个细节特别有同感!我那时就特别佩服那些做了一天事还一身干干净净的人!而自己却永远也做不到,只要下田,就总是泥一身水一身的回来!

现在应该又是双枪的时候了!

谢谢乐乎的回忆!


--  作者:宵安
--  发布时间:2009/7/21 23:10:29

--  
    我们公社的女知青可都是插秧高手喔!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7/23 8:41:43

--  
以下是引用笔架山人在2009-7-21 16:27:57的发言:
确实,插秧是最难干的活计,腰疼得要死,还插不别个赢,老被关着。所以,我也是专门挑秧的。

  我在生产队四年,加起来没有插过一亩田。我是最怕插秧的,一插秧我就去挑秧或搞别的,哪怕是嗨苦力。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7/24 21:04:54

--  

      感谢然大哥的厚爱,其实已有出版社跟我联系过出书的事,但被我婉拒了,为什么,一是因为文章还太粗糙,还得细细斟酌和修改;二是此类书籍已经很多了,我的这些东西毫无新意,不值得浪费纸张油墨。作为一位老知青的回忆文章,所记述的都是广大知青记忆库中无法抹去的印痕,虽然笔调平实淡定甚至调侃幽默,但我认为,仍然可以让人从中听到沉重的历史回声,给人留下一些历史画面的片断。

    知青作为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在那“史无前例”的社会环境下,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痛苦与磨练,用自己的青春体验过社会,洞察生活真谛。历史总是容易被淡忘的,正因为容易被淡忘,所以人类总会不断地重演历史的悲剧。我想在这些小小的回忆录中讲述自己和同龄人的的故事,反省盲从、狂热和荒唐,或许,这也是知青愈益清醒,愈益成熟的标志。

   我们这一批知青,多半已进入或即将步入“花甲”之年,我们走过的那段历史,对我们的下一代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是那么遥远,那么陌生,那么滑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写的这些不成样子的东西,也是写给知青的下一代看的,实际上确实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阅读(我们单位就有我的一些“粉丝),从而对父辈的生活和工作多一分理解,如是,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