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记其小(沅江行之二)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9802)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5/31 16:16:44

--  [原创]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记其小(沅江行之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不一样的地方,一样的场景

安乡的堤边芦荡,也是这个样子,我们也曾在河边荡过桨、也曾在树荫底下补过船,还曾住在血吸虫满地的芦荡里(安乡叫柴山)砍芦苇、看牛,奇怪的是,我们竟然都没染上血吸虫。也许,“娘痛背时崽”,天老爷也心痛我们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鸬鹚和拍鸬鹚的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临湖的土地庙

土地庙里坐着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香火还不错;土地庙前站着淡泊公公和淡泊婆婆,相机和技术都不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什么?

在撂刀口吃饭的堂屋门口,一只老燕子来喂食,我冒拍到,婆婆拍下了小燕子,但不蛮清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撂刀口的全鱼宴,样子还是蛮好看,味道却一般。

左下角那盘芦笋,本应是放在柴鱼片火锅里下着吃的,也没人交代,大家就这么夹着生吃掉了。我听着大家介绍说,营养、野味、防癌,虽觉得淡而无味,也狠狠地吃了许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岛上的渔家

一位女摄影发烧友被这位老大爷迷住了,斜靠在抽水井上左照右照,我也照了一张。

渔家的家常饭,一鱼、一蛋、一肉、一香干炒辣椒,油汪汪,香喷喷,看了就流口水。

他家的神龛,我看他家奉的是“汾阳堂”,猜他是郭子仪的后代,他说,是的,不过,不晓得是好多代了。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老柳树旁的少娭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个家伙我以前冒看见过,形状像香肠,筒状的网丝袋里装的是小鹅卵石,想必是捕鱼时压渔网用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安澜阁的水文表,利用了阶梯的斜边,既实用,又漂亮,还节约了材料。想想长沙水文站的水文标志,几根水泥杆间隔着竖在河边,真难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真亲切!

这是一正房两偏厦,我们的知青屋,是一正房一偏厦,规模比它小,左边是个棚子,做厕所和猪栏,连个门都没有。堂屋里的灶是我自己打的,但朝向正好相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尚可饱,无竹使人俗。知青之家旁边的一湾翠竹,使它增色不少。但是啊,我们这些人,为什么都要选择居无竹而食有肉的生活呢?


--  作者:康永发
--  发布时间:2009/5/31 16:36:30

--  

     在家里挂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就居而有竹了。没有画,放一条竹扁担也行。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5/31 17:24:13

--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这是一种居住环境的情调,我曾三次在庭院栽竹,却失败告终.原因是周围土质太湿润,竹喜干坡地.后来只好送择垂柳和桃树,笔兄你可别说我喜烟花埸境啊.我只是愿瞧春天的绿枝千条,翠叶万片.挑树花红,花谢留寿果,又何乐而不为呢?

   我从小就喜爱竹,喜欢它的挺拔,更欣赏它的韌劲...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9/5/31 17:58:06

--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哈哈,幸亏我家还有个竹子做的笔筒,对了,刚想起,还有竹凉席,算是“居有竹”了。


--  作者:张晓村
--  发布时间:2009/5/31 19:53:49

--  

    想一想那时候我们如果能过上这样的日子,谁能想得到会有今天?可能好多知青真的会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了。哈哈!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5/31 21:04:22

--  
以下是引用网岭采茶人在2009-5-31 17:58:06的发言:

“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哈哈,幸亏我家还有个竹子做的笔筒,对了,刚想起,还有竹凉席,算是“居有竹”了。


还有一双竹筷子和一把竹牙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