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职 称 风 波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6093) |
-- 作者:乐乎 -- 发布时间:2009/4/24 15:46:37 -- [原创]职 称 风 波 职 称 风 波 乐 乎 翻砂车间的韦文良(化名),原籍广西南宁,人称韦工。实际上韦工的“工”完全是子虚乌有,与工程师的“工”毫无关系。韦文良的真实身份应该是劳改释放犯(现在的客气称呼是刑满释放人员),因为他劳改释放后在劳改农场就业,前后达22年之久,落实政策分到厂里还没几年。 劳改释放犯到厂里没几年就被人尊称为“韦工”,也是有原因的。原来韦文良是五十年代的老大学生,曾就读于中南矿冶学院(现改名为中南大学),五七年反右,韦文良不知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被打成右派分子,送去劳改,当时他正读大二,年仅二十岁。 1979年摘帽落实政策,韦文良已是四十开外的人了,虽然专业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但大伙都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念他毕竟读过两年大学,多少有点专业知识,不约而同地称他为韦工,让他心理平衡一点。与他同届的同学,总工、高工、教授、专家比比皆是,而韦文良除了劳改释放犯这顶帽子外,一无所有,人比人,气死人。 韦文良的老婆也是劳改农场的,但她不是劳改释放犯,是劳改释放犯的女儿,出身不好,两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遂结成夫妻。韦文良比他老婆大十几岁,工友笑他劳改并非一无所获,虽然“学而劣则帽”,戴了个右派帽子,但情场得意,艳福不浅,娶了个年轻老婆,“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 韦文良落实政策成了国家干部,但他老婆还是农村户口,两个女儿随母,也是农村户口,生活自然非常困难,每个季度都要吃困难补助。韦工牢骚满腹,说落实政策拿几十块钱月薪还不如在劳改农场务农,农场收入低但开支小,柴米油菜都不用买,比分居两地强多了。 我和韦文良共事,关系不错,便开导他道:“话可不能这么讲,在农场你的身份是劳改释放犯,而在厂里你是国家干部,还是韦工,社会地位岂可同日而语。”这话触到了韦工的疼处,他咆哮如雷:“我1955年就上大学,到现在连个职称也没有,还说老子是大学肄业,没有大学文凭,评不了职称,什么鸡巴韦工,老子不稀罕。” 韦文良是个聪明人,在劳改农场关了20多年,居然还会跳大学时代的交际舞和探戈,还能拉一手不走调的小提琴,文章也写得好,被打成右派是聪明过了头,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厂里也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他评一个助理工程师职称,但被韦文良一口拒绝,理由是没有大学毕业文凭不是他的错,按他正常毕业时间算,早就应该有工程师职称了;再说助工职称也解决不了他的困难,非得要有中级以上职称,老婆孩子的户口问题才有希望解决。 文革刚结束,职称评定停了十多年,大批科技人员望眼欲穿,排队等着晋升和评定职称,象韦文良这种大学没毕业就送去劳改,既没有毕业文凭又没有什么业绩的人,一时还顾不上,老韦发牢骚也没用,挨几年再说吧。 翻砂车间那时正在试生产半挂车的球墨铸铁转盘,以取代在用的铸钢转盘,因为球墨铸铁既有较高的强度,又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铸造性能和加工性能都很好,而且成本低。韦工毕竟念过两年矿冶专业,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他被派去攻关,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批量生产球铁转盘。别看韦工平时牢骚满腹,但对工作却不折不扣,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发挥能力的机会。 虽然韦文良工作很卖力,但由于政策的限制,他的职称问题一直落实不了,韦文良为此事多次找过厂长、总工,甚至还到省机械局、省政府上访,拍过办公桌,摔过文件夹。大家都同情他但爱莫能助,政策已有明确规定,谁也不敢冒着风险为摘帽右派说话,文革整人整怕了,毛泽东不是说过七八年后还要再来一次文革吗。一个大学未毕业的劳改释放犯,过去20多年都没有从事专业工作,只会种田喂猪,想一举破格晋升为工程师,何其难也。 其实,象韦工这样的情况厂里有好几起,都是冤假错案造成的,不是右派分子就是历史反革命,或是国民党特务,总之都是大帽子。闹了好几年,厂里总算想出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评定“内部工程师”,俗称“地方粮票”,本厂认可,享受工程师待遇,出厂无效。这一奇招既解决了韦文良等人的困难,又起到了安定团结,稳定人心,团结大多数的作用,可谓一举数得,皆大欢喜。 韦工虽然觉得“地方粮票”低人一等,心情不够舒畅,但也无计可施,先解决后顾之忧,把老婆孩子转到厂里再说,毕竟20多年最艰难的日子已熬过去了,随着拨乱反正政策的落实,政策会越来越宽容和开放。韦工后来拿到“全国粮票”——全国通用的工程师证书时,已年近半百。又过了若干年,韦工才获得高级职称,此时已接近退休,用他的话说:“追认了一个高工”。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4/24 18:24:32 -- 同情韦工,他比我们老知青还惨.多们毕竟只下了十年,他关了二十年.人生有几个二十年啊!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4/25 0:46:29 -- 好故事啊, 同情,同情韦工! 不知道这韦工认识我知青朋友青头闷的哥哥青步平吗(我们喊他叫二哥)?(都是1937年生的人) 二哥也是1955年上的中南矿冶学院,五七年反右时被打成的学生右派,被送劳改! |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4/25 10:33:29 -- 我们单位原有职工8000名左右,有高级职称的300多人,其中有60名左右是“地方粮票”。“可怜这地方粮票”到退休后加工资国家是不认账的!韦工最后还是搞了个“国家粮票”这是不幸中的大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