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电影艺术和沉重的历史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6040) |
|
-- 作者:然哥 -- 发布时间:2009/4/23 22:15:35 -- [原创]电影艺术和沉重的历史 好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看到简介:《南京!南京》如何如何,我邀上木林森,文文,三人专门找个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历时两个小时的片子。 关于战争大屠杀的电影和电视剧,已经看过不少。而这一部电影,开场就以撼人心魄的视听效果(环绕立体声),将观众带入其中。日军在攻入南京城后,装甲履带滚动的声音震耳欲聋,每个人如临其境。从中国守军被日军歼灭之后,电影围绕日军和战俘.平民,以及德国在南京的教堂.神父(出自拉贝日记)展开,情节并不复杂。但艺术化之后的人物,却令人匪夷所思。编导安排一个叫角川的日军宪兵,在参与大屠杀等等灭绝人性的一系列事件之后,竟然在影片结尾唤醒了他的人性,角川让一名士兵放了两个中国战俘(特意安排一个娃娃兵),自己开枪自杀。他结束生命前的一段话耐人寻味:“活着比死更难”!如果你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对于这部片子谈观感,你必定会说,让科技在影片中发挥到了极致,声.光.色彩的运用十分现代,场面很大,完全具备一部历史题材剧的基本元素。然而,当同一题材的《拉贝日记》即将上演时,这一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什么?除了技术方面之外,站在30万被屠杀的冤魂面前,剧情也安排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宪兵队长,和角川形成反差。可是,那些经历过战争与屠杀的人们会同意吗?一部讲述真实事件的历史作品,人物若被过度艺术化之后,会将历史扭曲。编导试图加入新的电影内涵,抑或是跟国际接轨,让所有人都能明白——战争需要人性!然而,当年日军在南京对于死去的30万国人,根本没有讲过人性。用艺术形式表现沉重的历史,揉进主观臆想的人物与情节,只能得到正视历史的人们一片骂声! 有关媒体说,《南京!南京》的导演将是第二个张艺谋。就这部电影而言,敢于创新,能运用所有的手段表达电影语言,人的眼睛会为之一亮,毕竟我们这些人已经多年离开了电影院。想要说的是,在年轻人占据娱乐场所,并将年纪大的挤在家中带孙子,我们何不去看一场《南京!南京》呢?因此,看过之后,尽管票价不菲,却有着不同于平常日子的体验。 最后,如果朋友你看过这部影片,不知你会否赞同我以上的看法和观点? |
|
-- 作者:同歌 -- 发布时间:2009/4/23 23:10:21 -- 转自红网
|
|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4/25 9:57:07 -- 好些年没有进电影院了,也不知现在的电影是个什么样子? 从80年代开始,我总感觉演旧社会的电影不像是旧社会,从演员的动作、表情、服饰到场景布置一直到台词和剧情都很现代化,更不要说音响和舞美效果。于是,我叹息道:怪不得,现在离旧社会实在太遥远了,哪有解放初期那么隔旧社会很近,隔得近当然就演得像了! 所以,现在看电影就当成一个消遣好了,要分析,那实在是经不起! |
|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4/29 8:40:08 -- 一篇专访,听听,想想…… http://phtv.ifeng.com/program/mrmdm/200904/0428_1597_1129647.shtml
http://phtv.ifeng.com/program/mrmdm/200904/0421_1597_1118344.shtml 点击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