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安乡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6)
----  [原创] 曾拐子小传之五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6&id=32824)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3/17 19:35:07

--  [原创] 曾拐子小传之五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

  

曾拐子小传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一》  
  
  引子:曾拐子其实一点也不跛不拐,为什么叫拐子?谁也说不清。他说话喜欢用白眼字;炖就是纯,稍稍的和悄悄的差不多……反正你争不赢。喜欢讲标准的北京卷舌音,“这”字要卷舌,“在这里”读“待得儿”喜欢大声朗诵,长沙话形容:七厘八厘,额外一条筋!
  
人的大脑真的太奇妙而又神奇无比:
  有些事,你转过身去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可有些情景,却深刻在脑海中;一年二年、十年几十年,久久不能忘怀!
  
脑海中又重现出历史的镜头:
  1964年9月,二十二个知识青年分配到白水公社圳井大队扦队落户,全体贫下中农在王家词堂摆开了盛大的酒宴,迎接来自长沙的年轻人!
  偌大的词堂被一百多农民和知青挤得满满的,闹哄哄的,就坐后,当时最受尊重的贫协主席第一个站起来致欢迎词:“都筛(倒)满酒,贫下中农看得起我,选我当了个主席,你们是毛主席派来帮我们贫下中农过好日子的,看得起我,就吃了这杯酒…”
  唉,知青们刚到农村第一天,又是这样的欢迎场面,谁敢看不起贫下中农?何况还是主席!
  知青们纷纷站立起来,举起了杯;天啦!那是用大饭碗装得满满的红薯烧酒,一碗足有半斤多!
  (后来才知道是本地社员自家酿造,酒精度30,后劲特足!)
  可当时的氛围让知青们的头脑都先发了热,毫不犹豫的往口里灌下去!很多人还真干了碗(杯)!
  
特写镜头中:
  知青大组长满嗲照样在微笑,大立很随意,希胡子看不出表情,达胡子很自信,眯子还是放在鼻子下面闻着,曾拐子的脸已经开始发红,其他人都好象喝下了闹药……
  
旁白:
  这些都是学生出身,在家从冒喝过酒的!至此开始了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第一关;看得起?喝酒!干一大碗(杯)!
  
镜头拉开全景:
  词堂里一阵骚乱,很多人在换坐位,原来是贫下中农中酒量大的都换到了刚才干了杯的知青那一桌。训练有素!
  
  接着,圳井大队大队长站起来举起酒碗:“都筛(倒)满酒,贫下中农看得起我,选我当了个大队长,你们是毛主席派来帮我们贫下中农过好日子的,看得起我,就吃了这杯酒…”
  谁又敢看不起大队长!看得起,干!
  然后是大队会计: “筛酒,贫下中农看得起我,选我当大队会计……看得起我,就吃了这杯酒…”看得起,干!
  再接哒是生产队长:“筛酒,贫下中农看得起…生产队长…就吃了这杯酒…”看得起,干!
  再接哒是……再接……再……
  
镜头边推拉,边移动:
  “筛酒,…看得起…就吃酒…”看得起,干!
  “筛…看…”干!“看…吃…”看得,干!
  
特写镜头:
  “干!干!干!”曾拐子脸色红得象猪肝,园睁着发红的小眼睛,举着空了的酒碗,结结巴巴地喊叫:“毛主席看、看得起,…选我…当知、知青!看、看得起,就喝…就呷…”“就…干!”
  
  干了个天翻地覆!灵魂深处第一次翻天覆地!
  
  以后的场面,用曾拐子的话说:“同学们:同志们:贫下中农要吃酒,我们跟哒后面走,接受再教育,先看你会不会喝酒!”
  
  
─未完待续
  





--  作者:木林森
--  发布时间:2009/3/17 22:34:57

--  

    有些事,你转过身去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可有些情景,却深刻在脑海中;一年二年、十年几十年,久久不能忘怀!

   的确这样,深刻的场境一但被脑海保存,久久不能忘怀.虽在另版块已拜读呱叽村溪流的《曾拐子小传》,重又拜读一遍, 仍感鲜活,好文章.

  


--  作者:宵安
--  发布时间:2009/3/17 23:28:22

--  

  喝这么多酒,受得了吗?

谢谢呱叽村溪流的好文和网页特效!


--  作者:沙阳
--  发布时间:2009/3/18 20:12:33

--  
以下是引用宵安在2009-3-17 23:28:22的发言:

  喝这么多酒,受得了吗?

谢谢呱叽村溪流的好文和网页特效!



--  作者:然哥
--  发布时间:2009/3/18 21:35:05

--  
   坬叽村溪流的网页文章,总有一种非同一般的特殊之处。描述的情境,令人捧腹,如同拍电视镜头,哇塞!
--  作者:张晓村
--  发布时间:2009/3/18 23:00:35

--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知青下乡还有这样的欢迎场面,搞不好还没有接受再教育就醉死了。

    说句玩笑话,如果真的把知青醉死一,两个应该可以算烈士,至少也是因公死亡罢。

    楼主的文章写得好,写的活,好看!


--  作者:呱叽村溪流
--  发布时间:2009/3/19 20:35:52

--  
以下是引用木林森在2009-3-17 22:34:57的发言:

    有些事,你转过身去就会忘得干干净净,可有些情景,却深刻在脑海中;一年二年、十年几十年,久久不能忘怀!

   的确这样,深刻的场境一但被脑海保存,久久不能忘怀.虽在另版块已拜读呱叽村溪流的《曾拐子小传》,重又拜读一遍, 仍感鲜活,好文章.

  

谢谢朋友们的回贴!

  那个特殊年代,贫下中农老大,能被贫下中农看得起,那可就太光荣了!

  知青咀里说出主席看得起,那是酒闹的!

  谁被真正看得起了?谁知道!


--  作者:笔架山人
--  发布时间:2009/3/20 22:01:59

--  
等着看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