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一种视角] “牛马赛跑”会是怎样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7216)

--  作者:艾木地
--  发布时间:2009/12/13 19:46:30

--  [一种视角] “牛马赛跑”会是怎样

“牛马赛跑”会是怎样
  
    

   最近一次教育论坛上,人民大学附中的一位副校长语出惊人,他把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比作 “马”和“牛”,称中国的教育 体 制 是 逼 着“牛”“马”赛跑。此言一出,引发众人关注。

    目前在我国,学生成才的途径依旧单一。而这条道路上的 “通行证”,就是各科考试综合成绩得高分。家长为了让孩子成为“骏马”,不惜花费大量精力和金钱成本。但是,不是所有学生都具备“马”的潜质。有的学生具备其中某一两项特长,但在学科考试中并不能体现出来,于是他们便成了“牛”,在升学选拔中处处失利。

    不科学、不合理的比赛,让“牛马”赛跑,以“马”的标准来要求所有的“牛”和“马”,当“牛们”努力向“马”看齐,最终就会舍弃了自己力量上的优势,而只追求速度上的提高;结果往往是“骏马”没有当成,连“牛”也做不成了。

    杨福家院士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名美国中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凭他的成绩可以进入哈佛大学,然而他最终却选择了一所烹饪学院学习厨艺。原因很简单,这所烹饪学院产生过许多世界级烹饪大师,该学生父母也非常尊重孩子的意愿。当“牛”有着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适合他们的评价标准时,他们的潜力才会爆发出来。

    只有让 “骏马”和“壮牛”都能获得尊严,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摘自 12月 4日《解放日报》作者徐敏)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12/13 20:30:27

--  
    一篇有哲理的好文!实现自身的价值,关键是看自身的资质。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12/13 20:39:43

--  

能读书的孩子当然是能读上去,而不能读的孩子呢?

这个具体问题我是被伤了头的!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2/13 20:50:21

--  
此文虽短,寓赋哲理,使人信服……拜读、谢谢!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12/13 20:55:48

--  
能适应社会的能力比成绩更重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是关键!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9/12/13 21:24:08

--  

艾老师最近的一些《视角》是很值得一看很值得一想的。就这篇来讲很有哲理,其实我们的教育很多时候是在浪费人力和财力。

  每个儿童都是天使,不过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就看教育者如何去开发。

  在荷兰,孩子们12岁以前基本上不要做作业,他们的主要任务除了上课还是玩。12岁以后才加强了学习的难度,但是也不像我们的孩子们那样辛苦。到15岁学生通过考试和老师们平时的记录观察,就基本上决定学生是继续上大学预科还是上专科,再次一点的就上职业培训学校。

  一般来讲家长不会去学校争什么的,因为老师们是绝对公平的。老师是为国家和社会负责而不是对家长负责,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正确的评价。老师们对孩子们的长处极力鼓励,孩子们学什么都不被人看不起。

  本来也是,有的孩子好动手,偏偏让他坐着不动。有的孩子好发奇想,在我们的老师看来也是不好的。这里的成绩就决定了孩子的一切,成绩好什么都好了,哪怕他什么都不会做,成绩不好什么都不好,哪怕他有其他天赋。牛怎么能和马赛跑,说得太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