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远去了的福外上墙湾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6317)

--  作者:临湘渔夫
--  发布时间:2009/12/2 15:01:59

--  远去了的福外上墙湾

远去了的福外上墙湾

人生,就象在大江大河中远航。虽然,航船最终要驶到终点,但远航中总有几个大码头要停靠,福外上墙湾就是我最早停靠,并且流连忘返的地方。

长沙是湘江边上最大的城市,福外上墙湾,就是长沙市河东区有名的西长街里的一条支巷。这里曾经是长沙最热闹的地方,它北接中山路,南与西长街相通,外延至五一大道,正西面对着一堵高墙,俗语称半边街。小巷只有四五米宽,以前是长条石铺路,虽坚硬但坎坷不平。很多地方由于时间久远,中间会有一条独轮车压出来的车辙。这个只有半边街铺的街道,一家挨一家,靠得很紧,每家都只四五米宽的门面,上下两层,又住人又要做生意,叫做前店后房。门店、房屋高低错落,大小不一。但那时候的人们,只有撞挤的热闹和居民的相扶相持,没有拥挤的烦恼。

这里离湘江很近,只隔一条小巷,从高墙两边的里弄里穿过,就到了河边码头。那时候沿江停靠着江轮,多数是运货的,也有运粮的。粮仓就在江河堤上,高大的皮带走廊,横跨在街道之上,从江里的船上向上面仓库提运稻谷。江边还有运煤的、运砖的、运木材的、热闹非凡。运大小商品的货船在江岸上一字排开,各式转运站在江堤上零零总总门庭若市。货船多以一两块长跳板与河堤相连,转运站的货物,靠人工肩挑背扛,把大小包裹从深深的河床下搬上运下,乱烘烘的,湿漉漉的,飞汗如雨,那场面热闹而悲壮。

福外上墙湾的周边,住着很多这样的小商贩和卖苦力的人们。我的舅外公一家,也住在这里。其实舅外公,是我舅舅的岳父,但他老人家把我和我的妹妹们,看得跟自己的亲外孙一样亲。

我记得小时候,长沙市区晚上没有电,舅外公经常会打着手电筒,不顾黑灯瞎火,带我们去小巷口的“横吞”担子上,吃摆在那里的“横吞”。有时候早上,我们还没有起床,热腾腾的小笼包子,就已经摆在了桌子上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舅外公亲手做的茶盐鸡蛋和五香鸡蛋,黄黄的、香香的、热执的、软软的拿在手里,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吃。

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福外上墙湾在我的印象中慢慢清晰,半边街,木板楼,石板路。拖板车的拖一路,叫一路:“买-----黄泥--吧!”挨家挨户停停走走;挑货郎担的摇着拨浪鼓,一声紧一声慢沿街叫卖:“拨咙---拨咙------拨咙咙!”还代收长头发;卖牛皮糖的铜器打击声,声声脆:“铿---戚,铿---戚!”;与算命先生的小铜锣:“叮---------当,叮---------当”此起彼伏,渐近渐远。如怨如诉,悠远深长…….

儿时的记忆:早春的甜酒、白粒圆;盛夏的白糖波萝纸包冰;秋凉的豆浆、油条;深冬的木炭烤红薯,是我们表兄弟、姐妹们最爱吃的名食,那形、那味、那熟悉的叫卖声,只要一想起,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叫着、喊着、吵着、要马上买着吃。有时候还有滋有味的跟着学几句:“波萝---------冰啦,才出来-------包冰---啦!”,听起来好象很有味,很好玩。

其实,现在想起才慢慢体会到,这就是底层人民为了生活,无奈、且坚韧的声音。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文化就是在成千上万劳动人民“仁、义、礼、智、信”的信念中,生活积累而形成的。而文化名城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文明的坚持中成名的最好的见证。

现在舅外公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沿江河堤上粮仓早已被沿江景观带所代替,河对面的桔子洲也成了全国有名的桔洲公园。最近听说福外上墙湾,随着城市的发展也需要拆迁改造,这是一件大好事,虽然,人们有睹物思人的情结,虽然,儿时与表弟,在河边游泳,在船上跳水的情景,还时有回想,但必竟事已境迁,历史潮流总会前进,就让我们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企盼过去的美好的每一天,都化成文化、文明的记忆,保存在祖国新建设的,钢筋水泥的宏伟大厦中,衍生出新的美好生活。 

别了,半边街,福外上墙湾......

                 20091128星期六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2/2 15:05:17

--  

         福外上墙湾后来改为丰裕街,现已开始拆迁,特地去拍了此PP,留下永久的纪念!

      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2   湘江边中山西路入口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4  丰裕街北口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6  长沙大火后建起的老房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  再见了,我外公外婆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8  中山西路东口的建筑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9  中山路西口美丽怡人的湘江风光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2/2 15:05:41

--  

        楼主描写的是我外公外婆的家。我从小在这个家里长大,直到小学毕业考入师大附中寄宿。周末和文革没书读的那些日子,和下乡以后回城的时候,绝大多数在这里渡过。这里留下了我太多的童年欢乐,这里让我得到过太多的关爱。外祖父母只有我妈一个女儿,外孙子女都含在嘴里怕化掉了。

    过苦日子时,别人家都吃红锅子菜,而我却对外婆闹着要吃红锅子菜。殊不知外公把家里贵重值钱的东西贱卖掉,换成食物和衣服让我们吃饱穿暖!

    外公出生于1893年,有文化有见识,身高1、78米,浓眉大眼鼻梁挺直,为人厚道。年轻时与革命者有交往,1926年我妈出生时,谢觉哉、何叔衡各送两块光洋。1949年长沙解放后,谢觉哉写信要我外公去北京办学习班,然后安排工作。被外公婉言谢绝,不愿给友人添麻烦。

    我下乡以后,有次三个月没回长,外公走四五十里路到乡下去看我,而我也正好那天回长沙,他见我已回长沙,又急忙走路回来,到家时天己很晚了。那年他78岁高龄!

    我的外公一生勤劳善良、坚韧自信,为我们子孙做出了太多的贡献,是我最敬爱的长辈!长歌当哭,湘江当墨,诉不尽我们对外公的思念啊!

    谢谢楼主的纪念文章!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2/2 15:29:04

--  

楼主的精辟描述勾起童年的追忆。


--  作者:tsy8012
--  发布时间:2009/12/2 17:43:53

--  
    谢谢楼主的美文,为新长沙人和后人描绘出的一幅幅老长沙的立体画卷,同时为这些即将遭拆迁的长沙特色街道痛惜!海韵对老街小巷的深情也感动着我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2/2 17:49:45

--  

  那时沿河一线的小街巷恰是这样一番景象,可见笔者有深刻的体验,永远留在了记忆中。

  横吞,也许是说的馄饨,又称饺儿。


--  作者:tsy8012
--  发布时间:2009/12/2 18:12:14

--  
     还是用横吞这个词韵味!“名”“动”双管齐下。


--  作者:临湘渔夫
--  发布时间:2009/12/2 23:16:15

--  
谢谢各位的支持,确实是应该为有兴趣长沙研究长沙民风民俗的年轻人留点什么.但主要还是对有恩于我的老人写点什么,真的写了就舒服多了.
--  作者:临湘渔夫
--  发布时间:2009/12/2 23:21:32

--  
再一次的谢谢海韵,抽出时间拍摄和制作出如此有说服力的新旧对比的照片,使文章更具吸引力,这说明你的鉴赏力,功力深厚.多谢了!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12/2 23:29:32

--  

   回这个贴就一个字;巧!

   临湘---我随外婆家长大的地方;

   福外上墙湾---离盐道坪几步之遥,我随舅舅家常住的地方。

   那些照片,太亲切了!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2/3 18:27:13

--  

   雨晴:真巧啊!我读了六年的福星街小学就在盐道坪附近吔!可是这次我想拍几张学校的PP,却不见踪影了,不知搬到哪里去了。问附近的生意人,都说不知道!连那条进校门必经的麻石小巷也不见了,很失落呢!

顺便告知:盐道坪也是拆迁范围以内,也许现在还是蔬菜肉食一条街的盐道坪,明年这个时候也消失了!


--  作者:湘琴缘
--  发布时间:2009/12/3 19:20:18

--  
以下是引用雨晴在2009-12-2 23:29:32的发言:

   回这个贴就一个字;巧!

   那些照片,太亲切了!

  偶看此帖,有味!真巧!我也是在盐道坪"如意亍完小"读完小学。咯地方大熟悉了。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2/3 21:16:06

--  
建议楼主将此文发至“湖湘轶事”,灯火兄一定惊喜。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12/7 10:18:57

--  
精彩,好文,带我们回到了童年。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2/7 23:46:59

--  
以下是引用呵呵在2009-12-7 10:18:57的发言:
精彩,好文,带我们回到了童年。

59年—62年我在四中读初中时,当时我家住在橘子洲,每到星期六回家,星期天返回学校,我都是走这些街道,穿街走巷,不知不觉就到了学校。街道两边的小吃好多,尽管街上邋里邋遢,我没有半点嫌弃它的感觉,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留念那个年代,那些小街小巷子。。。。。

谢谢楼主的回忆美文。

谢谢海韵的图片补充。



--  作者:念想
--  发布时间:2009/12/8 1:20:15

--  
  勾起少年时的许多回忆。文革时期67年曾住过中山码头附近的草墙湾亲戚家,那深深的窄窄的黑黑的低矮的小巷里的居屋如在眼前,那时也和小伙伴常去码头捡散漏地下的玉米粒蚕豆黄豆......还常看到湘江河里漂浮的肿胀浮尸,那是派系打斗打死的人。


--  作者:蔡家湾
--  发布时间:2009/12/8 5:49:00

--  

谢谢楼主的回忆美文,谢谢海韵的图文补充。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2/11 20:28:48

--  

     此帖是临湘渔夫(我姑姑的儿子)写的文章,要我配的PP,我跟帖写到外公关爱那段时,不禁泪如雨下,亲情是多么珍贵难忘哦!

   谢谢朋友们的理解和跟帖!

   在此,也代表临湘渔夫表哥向各位致谢!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12/11 21:39:05

--  
以下是引用tsy8012在2009-12-2 17:43:53的发言:
    谢谢楼主的美文,为新长沙人和后人描绘出的一幅幅老长沙的立体画卷,同时为这些即将遭拆迁的长沙特色街道痛惜!海韵对老街小巷的深情也感动着我

确实!难忘那老长沙的麻石街,难忘那街口三分钱一碗的白粒丸......
--  作者:临湘渔夫
--  发布时间:2009/12/12 13:06:51

--  
各位朋友:你们好!我好想你们!你们对我的支持给了我不尽的力量.如果想起什么?我会努力写下去的.因为我在株洲,但我们通过网络而互相认识了,我们都有美好的记忆,我们都美好的憧憬,是心有灵兮一族,是旺旺精力一族!我期待有见面的一天,畅述过去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