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转帖]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5593) |
-- 作者:三宝 -- 发布时间:2009/11/23 21:13:25 -- [转帖]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 stephenwu 发表在 参考文摘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 2009年06月11日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书名:《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一九六八至一九八零》 作者:潘鸣啸 译者:欧阳因 出版: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 提到“知青”,多数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文革,并且认为上山下乡运动与文化大革命处于同一时代。但在《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一书中,作者明确的把下乡运动作为一个独特的历史事件剥离出来探讨。这本由法国汉学家潘鸣啸(Michel Bonnin)撰写、欧阳因翻译的著作,逻辑严密的将大时代的侧面生动地展示给了读者。 上山下乡运动持续了十多年,从城镇到农村,从都市到边陲,据统计参与总人数有一千七百万之多,目的在于让那些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的青年在沉重的体力劳动中接受广大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都是史无前例的。 潘鸣啸是主攻中国当代史的著名汉学家,他对知青问题的研究可谓入微,有人因此亲切的称他为“法国老三届”。不过,对一个“法国老三届”而言,要写出一部关于知青问题的严肃学术性著作,资料方面的困难无疑最大:除却政治因素与官方立场,关于那场运动的记载实在不多。为此作者做了大量的访谈、考证工作,参考香港、台湾等地的相对客观的报刊杂志,希望能还原历史。 作者在本书中以独特视角展现了那个时代被忽视的侧面。那是一千七百万知青被埋葬在土地里的青春与梦想,以及由此而来伴随整整一代人的失落和绝望,他们的命运因此发生了彻头彻尾的改变。 这场持续十多年的运动对整个中国社会造成了负面效应: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支持,但预期目标并未达到。就像当年的一句流行语:“国家花了七十亿,买了四个不满意。”青年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 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还会掀起这场闹剧般的运动呢?作者从意识形态、政治和经济三个角度详细分析了这场运动的发起动机。他认为“这背后其实是年迈的统帅拒绝承认中国已进入后革命时期,也不能接受自己掌握的实权落入‘修正主义’官僚派及大管家们的手中”。 随着中国当时权力结构的重新构架,知青们开始觉醒,争取返城的权利。但直至今天,还有一些知青依然留在当地,缺乏当地群众认同的他们真正的成了边缘人:不被农民接受,也不被城市认同。 正如作者所言,回顾整个时代,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整整一代人的才智资源被荒废了”。下乡运动并没有带给当时的中国农民太大的改变,这是由知青所扮演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角色决定的。这个弱势的角色带给他们的却是更多痛苦不堪的回忆。 吊诡的是,尽管“上山下乡运动”给这一代人造成了无以弥补的创伤,但是他们却又因此引以为傲。物质困难、精神困顿让他们丢弃了幻想,更加了解现实。那个苦难的年代成了他们内心深处虽不美好但却弥足珍贵的财富。 (摘编自香港《亚洲周刊》2009年第24期 作者:李淼)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24 10:54:05 -- “上山下乡运动”过去几十年,给所有当事人留下了无尽的反思。 |
-- 作者:大队部 -- 发布时间:2009/11/24 16:00:10 -- 中国的事情也许还是中国人搞得更清楚些。"整整一代人的才智资源被荒废",说得过头了。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界到经济界到文化界到教育界,各类精英中哪里没有知青?再说知青没有改变农村,农村又岂是知青能改变的?那要靠政策。我也不赞成留守知青不被农民接受的说法,都几十年了,早已和农民血肉相连,命运与共,还谈什么接受不接受? 我不是说知青运动好,但问题不是这样分析的。痛苦和创伤是有的,那多半是在农村干了五六年甚至十几年的知青,对于下放不到一年就欣然离去的人来说,知青经历就像放了一个惬意的长假。这样的知青也不会太少吧? 实际情况远比法国先生知道的要复杂。当然,我没读这本书,也许书里讲的更清楚。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11/24 16:31:10 -- 以下是引用大队部在2009-11-24 16:00:10的发言: 中国的事情也许还是中国人搞得更清楚些。"整整一代人的才智资源被荒废",说得过头了。看看现在的中国社会,从中央到地方,从政界到经济界到文化界到教育界,各类精英中哪里没有知青? 有少数几个知青当了大官、成了名流就能证明一代人的才智没有被荒废吗? |
-- 作者:顾月影 -- 发布时间:2009/11/24 17:02:23 -- 一代人的聪明才智荒废与否要从在正常情况下,这代人在社会中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和推动的社会进步速度来衡量。不能以多少人当官、多少精英搞学术来测度。 现在可以说,上山下乡的那个十几年,总体来讲是个社会发展停滞的时代。不能说这些与知青下乡等一系列的错误政策无关。我们总不能瞎说十几年的上山下乡政策,使得一代青年获得了极大的锻炼,从而加速了农村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吧! |
-- 作者:古潭静子 -- 发布时间:2009/11/25 16:44:15 -- 以下是引用哥巴在2009-11-24 16:31:10的发言: 有少数几个知青当了大官、成了名流就能证明一代人的才智没有被荒废吗? 说得好,千千万万的知青朋友,心中自有实话一句,因为公道千秋在人间!!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1/26 9:23:43 --
知青也不是一样的。有文革前下放的准备安家落户的城市闲散劳动力包括高初中应届毕业生。当时县里设置的是安置办。有文革期间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学生青年。这时才设置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再有少数是文革后期上山下乡的。其中不乏镀金者。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11/26 9:49:45 -- 以下是引用大肚子在2009-11-26 9:23:43的发言: 知青也不是一样的。有文革前下放的准备安家落户的城市闲散劳动力包括高初中应届毕业生。当时县里设置的是安置办。有文革期间响应号召到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学生青年。这时才设置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再有少数是文革后期上山下乡的。其中不乏镀金者。 文革前安置,文革中“再教育”,实质完全一样。都是城市无法安排就业而赶往乡下者。当然镀金的红五类子弟除外。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1/26 10:27:37 -- 我也不赞成“一代人被荒废”的观点。在任何社会形态下,“一代人”都不是明确的计量标准。在没有文革、没有上山下乡,社会给予年轻人充分机会的今天,您能说就人人能成材吗?照样有人挣扎在社会底层,有人成为社会精英。 由于当时的情况,是耽误了不少人成材的机会,我认为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曾采取了不少补救措施,如恢复高考、成人高考等等。有不少有能力、努力的人抓住了这些最后的机会,并没有被“荒废”,其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其才智得到极大的发挥。不能说没影响,但说整整一代人都被荒废我觉得过了。 如今社会竞争比我们那一代不知残酷多少倍。如果我们没有那时的积累,生存质量又能怎样呢?也许我们比别人更艰难,但不能成材全怪环境也不客观。 我同意大队部兄的观点,不能把什么不如意的、不合理的问题都往这一个筐里扔,那固然省事,但并不公道。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1/26 10:51:46 -- 再说几句:我在不少单位看到,有过知青经历的人往往是工作能力特强的人,也往往是领导信任、重用的人。虽然“年事已高”,不能再提拔,但放在哪个岗位上都是把好手。让人放心。 |
-- 作者:琴潇 -- 发布时间:2009/11/26 10:59:38 -- 、【成人高考国家通过各种形式,曾采取了不少补救措施,如恢复高考、成人高考等等。有不少有能力、努力的人抓住了这些最后的机会,】有些东西是无法弥补的,时间已过去啦!不是一代人,是几代啊!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26 11:15:15 -- 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同意三宝兄、哥巴兄的看法,即“上山下乡运动”,应该还加上文革,荒废了整整一代人,当然就不光是知青了。 咯场史无前例使整整一代人在最最需要长知识的时候失了学,去搞什么人治人、人治天的革命,最惨的还有文革前下乡的老知青,硬是生生的剥夺了上学的权利。时隔十多年恢复了高考,也只有极少数人凭着老三届的扎实根底,或凭自己的努力,或者凭关系、靠山得以深造,走上了精英之路,而绝大部分人该读书的年龄不能读书,年纪大了又为家庭所累,及至好不容易学了些求生的技能又逢改制下岗. . . . . . 试举知青一例,一千七百多万当年的知青,即算有一百万成了才,也只十七分之一,我想应该还没这个数,也不能说是主流,所以说“上山下乡运动”再加上文革,确实荒废了整整一代人。 |
-- 作者:绿洲 -- 发布时间:2009/11/26 11:59:31 -- 必须坚决否定的,是上山下乡等一系列造成社会停滞的政策,而不是要否定特殊年代中有少数人成了才,或者极少数人反而得到了比正常情况下更有利的“进步”机会。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1/26 15:53:19 -- 即使在最公平的社会里,成功的也只可能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大多数、主流)只能是金字塔结构的底层。 努力吧朋友,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1/26 17:32:13 --
最惨的是65届以前包括65届的高中毕业因出身问题而被剥夺了上大学的知青。当恢复高考时又因为超过年龄再次被大学拒之门外。 |
-- 作者:长安人 -- 发布时间:2009/11/26 17:38:27 -- 我觉得有人来研究这段历史,不管怎样都是件好事。历史的真实终究会在学者的思辨中还原,总要有人来做这些事情。遗憾的是太多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像总是从外国人那里获知。 |
-- 作者:横江桥 -- 发布时间:2009/11/26 20:42:39 -- 知青不是不幸的代名词。 关键就一点区别:知青一代,主要就是不幸,有幸者屈指可数。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26 20:44:05 -- 以下是引用朱纪飞在2009-11-26 15:53:19的发言: 即使在最公平的社会里,成功的也只可能是少数人,大部分人(大多数、主流)只能是金字塔结构的底层。 努力吧朋友,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 纪飞兄港的蛮有道理,努力了,付出了,就是一辈子最大的满足。俺设计过三千多个产品包装,采用100%,获奖率也不低,对社会的贡献应该不会小。俺不纠缠过去,不奢望未来,目下感觉温馨幸福就是真。 不管如何说,上山下乡和文革造成千百万青年失学由此形成人才培养的断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 作者:三宝 -- 发布时间:2009/11/26 21:39:20 -- 不管如何说,上山下乡和文革造成千百万青年失学由此形成人才培养的断层,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顶! |
-- 作者:南靖灵 -- 发布时间:2009/11/27 15:57:53 -- 谈论这些问题,决不能只从个别人、自己的一己命运,或少数人的出头、沉沦的情绪出发。而是要站在时代的高度,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来客观地评价政治家的政策,对社会发展以至一代人造成的什么样的结果来予以客观的评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