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转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 ( 一 )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5189) |
-- 作者:独钓寒江 -- 发布时间:2009/11/18 9:38:11 -- [转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 ( 一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句读" ( 一 ) 我们的祖先在写作时是不打标点符号的。同代人阅读都必不可免地感到困难,给后代人所带来的麻烦则更加无法估量。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断读古文成了一项了不起的学问。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其经典名篇《师说》中,把老师的作用概括为三项,即“传道、授业、解惑”,又把断读文章当作“解惑”的重要内容,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音豆)也。”又把“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并列,认为它是从师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句读之知”对于阅读古文是多么重要。 《论语·泰伯篇》中有一句众所周知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其句读不同,可以表达多种不同的含义,多年来成为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宋代大儒朱熹(1130-1200)使用这种句读。在其经典著作《四书集注》中,他明确地解说:“民可使之由于是理之当然,而不能使之知其所以然也。”朱熹的学识和名望使这种句读成为正宗,统治了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近千年。这句话也变成了孔子提倡愚民政策的“罪证”。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句读可以解释为“老百姓如果认可了(统治者的政策),就让他们去执行;如果不理解,就让他们理解(以后再去执行)”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同意这种句读,并且把它当作孔子具有民主思想的例证。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种句读是王明所赞同的。但是,王明对这种句读的含义却并没有加以解释。由于对这里的“使”字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所以这种句读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第一种是把“使”当作“被支使”、“被使用”“被驱使”讲,那么就种句读就可以理解为“老百姓如果可以任用,就让他们听命;如果不可以任用,就让他们明理。” 第二种是把“使”当作“使者”、“出使”讲,那么就种句读就可以理解为“如果某人可以做使者,就应当由他全权处理出使的事宜,不要加以限制;如果他不可以做使者,就应当告诉他,让他有自知之明”。 |
-- 作者:顾月影 -- 发布时间:2009/11/18 12:45:56 -- 这句话的理解得看整篇文章,如果其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都是讲的驭民之道,那么以其意思,第一句的断法就应该是对的。否则就不是。 |
-- 作者:天天向上 -- 发布时间:2009/11/18 16:11:21 -- 獨釣兄這次發的帖文章分段,字大小都沒有問題了! 【我们的祖先在写作时是不打标点符号的。同代人阅读都必不可免地感到困难,给后代人所带来的麻烦则更加无法估量。】 你看第1條和第2條在不同處加了標點之後,意思相反。要是現時還是這樣,那上級發下來的文件就會有幾種解釋噠!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1/18 16:28:13 --
算命先生也会巧用标点断句,意思则反之,。父在,母先亡。父在母先亡。 |
-- 作者:天天向上 -- 发布时间:2009/11/18 23:51:19 -- 标点断句不同,意思则不同。接樓上舉例: 1.父在母先亡 2.落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8 23:58:56 -- 怪不得算八字的签上都冒得标点,左右哈解释得。 |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1/24 12:22:22 -- 落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主人不想留客,这样句读:落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客人想留下, 这样句读:落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句读的意思相反,真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