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记忆中的火宫殿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5064)
|
-- 作者:独钓寒江
-- 发布时间:2009/11/16 15:54:40
-- [原创]记忆中的火宫殿
记 忆 中 的 火 宫 殿 大雪没有如约而至,家人都还未起床,公园去不得,想起昨日天天向上君夜游火宫殿的帖子,不由得勾起了儿时的回忆。 火宫殿原是火神庙的所在地,因为从来没有看见过神象,所以不知道此庙是供奉的是那一路的神仙,是祝融、炎帝还是遂人氏,我只看见里面有人力的救火设备,这里是当时义务消防队的驻地。 庙前有一大块空地,一些小贩在此搭起简易的棚子谋生,一来二去就把他弄成了一个热闹的场所。解放前和解放初期都是下层劳动人民即所谓引车卖浆者的休闲场所。有不少的棚子是听长沙弹词的,门口挂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天弹唱的书目,什么说唐啦、七侠五义啦、彭公案啦等等,花五分钱泡上一杯茶,你可以坐上一个上午。没有钱站在门口听也没有人赶你。说书的都是盲人,那么多的故事,不知是怎么记得住的。 还有些棚子是卖小吃的,他们的行头都装在一个担子里,必要时,一根扁担就可以挑走。这些小吃原来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是蛮有特色,首先不能不讲臭豆腐,其他地方也有臭豆腐,但不象长沙这样外面炸得很焦,加上作料就会令你食指大动。再就是糖油粑粑,天天向上君的记忆是准确的,原来的糖油粑粑的外面是有一层硬壳,但里面是软和的,吃的时侯不注意很容易烫着,还有荷兰粉,亮晶晶一大坨摆在那里,你可以选择切片煮着吃,也可以弄成粉条凉拌。还有猪蹄,猪血,葱油粑粑和米粉。特别想提一下的是猪血,三分钱一小碗,猪血和猪骨汤是煮在那里的,有人买时先在碗里放少许盐菜末,榨菜末,分别将猪血和汤舀入,放入少许味精盐胡椒粉,放一点香葱,再滴入几滴麻油,辣椒粉是随意的。如果冷天来这么一碗,那胃里的惬意可想而知。 如今,无论什么东西都喜欢加上文化二字,我想,过去的火宫殿也应该也是种文化,他通俗而不庸俗,便宜而实在。
|
-- 作者:紫月亮
-- 发布时间:2009/11/16 15:59:17
--
“火宫殿样样有,有饭有菜有甜酒,还有香干子炒腊肉!”小时候我就住在上坡子街,离火宫殿不远,常常唱着那为火宫殿打广告的歌谣。
|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9/11/16 16:36:43
--
火宫殿让我也是永生难忘,在过苦日子时,我与祖母到火宫殿吃面,先是围着桌子排了两三层的队接位,轮到我们上桌吃面时,看到排在外层的一只脏手,伸进一位食客的面碗,捞起一把面,也不管水滴油淋的从食客身上过,送到自己嘴里,那场景太难忘了。当时所幸自己不是那食客。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6 19:51:12
--
现在的火宫殿小恰的品种多了,但已没有正宗的传统风味,总之,没感觉了。
|
-- 作者:隐士安
-- 发布时间:2009/11/16 20:28:55
--
难以找回过去的那种味道啦……
|
-- 作者:晚归
-- 发布时间:2009/11/16 20:49:47
--
珍藏着这段往事,嘴馋时,轻轻移动记忆的鼠标,火宫殿的小吃将永葆正宗。
|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11/16 22:37:28
--
独钓寒江白描五十年代的火宫殿,一点都冒走样,正是那样的场面。小时候常常从宫殿右边那个黑巷子里窜进窜出,也曾驻足说书摊前看热闹,还麻起胆子摸那些救火用的水枪,可惜的就是冒呷过上文说到的那些馋涎欲滴的小吃。
|
-- 作者:大队部
-- 发布时间:2009/11/16 23:36:37
--
火宫殿的牌楼上,正面是“火宫殿”,反面是“乾元宫”,意思是:进去是火宫殿,出来是钱完工。妙用谐音,足见老长沙人的幽默。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1/17 9:12:05
--
要说猪血,侯家塘口子上(邮局门口)那个老头做的最好。四十年多前,我在五中寄宿,南方天冷,冬天的晚上难熬,我们几个寄宿生常到侯家塘口子上去吃小吃。馄饨一毛五一碗,一两粮票。猪血五分一碗,不要粮票,汤是一样的,滚开的骨头汤,辣椒自己放,那味道就和楼主说的一样。我们学生伢子一般是吃猪血,晚自习后到候家塘口子上喝一碗热呼呼的猪血,放好多辣椒,浑身都暖和了....,那个味道,真是终身难忘啊! 谢谢楼主勾我的馋虫!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7 12:57:57
--
当年火宫殿的臭干子都是外脆内酥,每个钻一小眼,浇上一撮剁椒萝卜丁卤汤,咬一口,鲜香四溢,那个爽呀!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1/17 13:05:49
--
引用朱纪飞讲的: 馄饨一毛五一碗,一两粮票。猪血五分一碗,不要粮票,汤是一样的,滚开的骨头汤,辣椒自己放,那味道就和楼主说的一样。 味道好极了! 那时候我经常恰例。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11/17 14:03:00
--
还有一样呷的东西你们都忘记哒------煮散子。油炸散子,也是用骨头汤煮的,放点葱花子、辣椒。呷起来最韵味!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9 0:22:04
--
火宫殿还一样姊妹团子你们记得不咯?它的名声谨次于臭豆腐: 这里有个典故,上世纪初,长沙的铜器一条街“铜铺街”上有一位叫姜立仁的铜匠,几十年的苦心经营练得一手制铜器的好手艺。生意的兴隆使他衣食无忧。经常就着店铺的灶台做点小吃打打牙祭。邻里左右都有说他做得最好吃的是糯米团子。姜师傅生有一对孪生女儿,长大后亭亭玉立,聪明美丽。姜老爹年纪大了后想把养家的铜器手艺传给两个女儿,女儿却对父亲的铜器手艺不感兴趣,偏偏喜欢上了做糯米团子。由于父亲对女儿的溺爱,出于无奈,做了一副担子让姐妹俩在火宫殿的庙会场上卖起了糯米团子。团子,用糯米粉蒸制而成,一甜一咸。一高一矮,高的馅咸,矮的馅甜,一圆一尖,圆的矮象荸荠,尖的高象蒜球。不知是什么原因,这卖糯米团子的担子往场上一摆,买的人就多,围观的人更多。团子很快就在长沙城出了名。一天,有位爱吃的食客说:“妹子,这团子还叫什么‘糯米团子’啰,干脆叫‘姊妹团子’算了。”妙!这名字取得好,很快在市面上传开了。就这样,“姊妹团子”成了姜氏两姊妹的谋生品牌。没想到这一传,就是上百年。
是女儿的美色、团子的美味,还是火宫殿庙会的人气成就了这小吃品牌?
兼而有之。
火宫殿本为一座火神庙,是城里人为消灾祈福而建,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庙内不仅可以求神拜佛,还可看戏、听弹词、评书、逛庙会吃小吃。由于人们对庙宇中的神灵诚心敬奉,香火由此而旺。自始迄今,继昼以夜,人无停止,香无断日,香客如云,热闹非凡。“火宫殿”题在正门,后门是乾元宫,说的是人们进了火宫殿,出门钱圆工(钱花光的意思)。
火宫殿成了一个好吃好玩的小吃博物馆。
每逢庙会,有的坐轿、骑马,有的举旗、撑幡,敲锣打鼓、吹拉弹奏、成群结队,有的跪拜、叩首、悬灯,有的扶老携幼,或肩背香袋,或挑担,或举香祷告,翘首望菩萨,虔诚极至。当然,最诱人的是大戏台、鼓乐声、丝弦声、唱腔说书声……汇成“一曲熏风”,“象以虚成,具几多世态人情,好向虚中求实;味于苦出,看千古忠臣孝子,都从苦里回甘。”各种曲艺杂技、剪纸、武术等五彩缤纷的民间艺术也让人眼花缭乱,不经意间方觉饭时已过,而随便叫旁边臭香撩人的姜二爹的臭豆腐、张桂生的煮馓子、李子泉的神仙钵饭、胡桂英的龙脂猪血、邓春秀的红烧蹄花、周福生的荷兰粉、胡建岳的牛角饺子、罗三的米粉……便可充饥。而看到秀色可餐的姜氏女、美味回甘的姊妹团子当然更让人心动。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11/19 0:51:52
--
好象还有白粒丸吧?
|
-- 作者:南靖灵
-- 发布时间:2009/11/19 6:42:03
--
现在的火宫殿小恰的品种多了,但已没有正宗的传统风味,总之,没感觉了。 火宫殿是贫穷的天堂。 猪血五分一碗,不要粮票,汤是一样的,滚开的骨头汤,辣椒自己放,那味道就和楼主说的一样。
猪血汤是性价比最高的小吃。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9 13:05:07
--
以下是引用南靖灵在2009-11-19 6:42:03的发言:现在的火宫殿小恰的品种多了,但已没有正宗的传统风味,总之,没感觉了。 火宫殿是贫穷的天堂。 猪血五分一碗,不要粮票,汤是一样的,滚开的骨头汤,辣椒自己放,那味道就和楼主说的一样。
猪血汤是性价比最高的小吃。 真正价廉物美的是白糖盐醋藕,两分钱一份,恰嘎还想恰。
|
-- 作者:路过
-- 发布时间:2009/11/19 19:34:34
--
以下是引用良良哥在2009-11-19 0:51:52的发言: 好象还有白粒丸吧? 叫白粒元,白白的,嫩嫩的,一碗清汤,没有特点,也挑不出毛病,忘记多少钱了,反正很便宜,穷人的好汤
|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11/21 23:32:50
--
楼主的文章又勾起我对火宫殿的回忆......前几日陪回乡的亲友去吃小吃,那颇有名气的姊妹团子大倒胃口,臭豆腐还勉强,三角豆腐也不怎么的,只是觉得猪血还可以,蛮嫩的.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22 22:41:40
--
我也恰过,现在的姊妹团子早就不是原来那扎味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