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瞒产私分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4983)

--  作者:独钓寒江
--  发布时间:2009/11/15 11:02:06

--  [原创]瞒产私分
                                                                                                                                      
    我们是六九年四月到达靖县的,按政策我们的口粮应该供应一年,即到第二年的三月。到了秋收的时侯,来了一个通知;口粮只供应到秋收,以后就吃队上分配的粮食。刚好那年我们队上减产,加上我们来得迟。工分少。决算一办,粮食一分到手,可愁坏了管家;这点粮食怎么能吃到明年?
    于是作了俩项决定:
    一:节约,每天改吃一餐稀饭。
    领袖不是有过这样的指示吗“平时吃稀,忙时吃干。”
    二:求援,要求家里寄粮票。
    干也好,稀也好,由于没有限量,所以并没有挨饿,只是心里不踏实。“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领袖的指示真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还好,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上级又来了新指示,口粮还是供应到三月,我们的问题就基本解决了。        可社员们就没有这样幸运了,他们要靠不多的粮食撑到新粮登场!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这青黄不接的日子他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当然,肯定首先是找人借,然后是想法用别的东西填肚子。
    我看到过的有这么几种;秋天收获的青菜用开水烫过,然后晒干,食用时用鼎罐煮好。
    山上采来的厥菜,同样也是用鼎罐煮食。
    更奇特的是吃杨梅填肚子!
    到靖县之前,我看到的杨梅又小又酸。当我看到队上的姑娘们从山上摘下的杨梅时,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杨梅!可杨梅再好也不能当饭呀!
    原来他们吃杨梅是连核一起吞的,吃杨梅来当中餐!
    今天的年轻人会认为这是天方夜谈,若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我也难相信。                                                                                                  
    第二年收成好一些,多收了三、五斗。多收了粮食就能多分吗?
    不,你得首先完成“征购粮”。这中间有公粮,也就是农业税,当年是一定要收粮食的。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发展了,改为可以用货币交纳,现在则和所有的涉农税收一起取消了。另外就是统购粮,收成多了。这是要多交的,自己只能留一定数量的口粮。留多少呢?大概人平四、五百斤谷的样子。你可能要说,平均一天有一斤多米,不少了呀!但是,第一,五百斤谷是比较高的标准,在我所供职的某农业大县,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等的生产队才能吃到这个标准。第二,那是一个副食极其匮乏的时代,人人都忒能吃,我本人就曾一餐吃过一斤二两米的饭。为了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五百斤的标准人口一半,工分一半,劳动力少的家庭就更感到不够。                                                  
    队上的粮食多了,谁都想能多分一点。借了粮的要还,家庭副业也要粮食,不然做屋的钱那里来?儿子的彩礼、女儿的嫁妆那里来?要想多分就只有少报产量,而这不是一件容易办的事。
    第一,有风险,瞒产私分可是政治错误。
    第二,你得有点技术含量,要掌握好那个度。搞农村工作的干部秋收时在你队上一转,那产量能估得八、九不离十。搞得太离谱是不行的。于是队上开了一个会,决定少报产量,我们也同意。不是我们觉悟低,你想,全队的汉子都用祈求的眼光望着你时,这个原则你怎么坚持?                                                                      
    最后,这个产还是没有瞒成。因为县里下来的干部是有征购任务的,没有瞒他都想你多报,何况你还想瞒!三下五去二他就使你说了实话,用的方法简单文明又有效:把队长叫到大队,一天不坦白,一天不准回来。要不了几天,队长就顶不住了。学习了几天,家里少做了好多家务事!不过,收成好还是使社员得到了好处,那一年每家都分了不少的“二弯谷”(就是风箱傍边那个口出的、不饱满的谷,可以打出半粒米。)多少也解决了一些问题。                                          
    从七十年代的“瞒产”到九十年代的“卖粮难”这中间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我没有学过杨小凯专攻并很有成就的经济学,不知道如何解读他。用老话讲只怕当年还是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后记:谢谢诸君的指点,按老团君的办法帖一下,如不成功,只好又麻烦版主了!)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1/15 11:07:32

--  
欢迎你,新朋友,独钓寒江。你的文章真实,是不是有一种“万径人踪灭”的意境!
--  作者:晚归
--  发布时间:2009/11/15 11:08:13

--  
一个当年谁都知道谁都不说的话题。写得好!
--  作者:试味尝味
--  发布时间:2009/11/15 11:24:32

--  

有些地方是一刀切,管你瞒不瞒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1/15 11:58:00

--  
现在连同发主帖、跟帖,应该发表哒四个以上的帖子了,可以通过点击自己帖子下面的“编辑”,又以编辑发帖界面打开原帖,进行编辑修改,包括重新分段等等。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11/15 12:38:04

--  

我们都和农民一起经历过那种瞒产私分、吃返销粮的缺粮日子,所幸这样的状况已彻底改变。

欢迎新朋友来到乐园!希望看到你更多好文章!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1/15 12:50:57

--  

真实可信的故事,好看!

你一来就下不得地。


--  作者:大队部
--  发布时间:2009/11/15 13:57:49

--  

瞒产私分就是农民与干部之间的一场博弈,有时还真能瞒下来,我们队就尝过“甜头”。

70年春节前,干了一年也吃了一年政府口粮后,我们三个知青分到了1200斤谷,一斤多茶油,十来斤黄豆,当时就傻了,这怎么够吃啊!我们平时每餐要煮一升米,也就是每人三碗饭而已,这下好了,平均每天的口粮只够吃一餐。

70年是我在农村最苦的一年。一把炒黄豆就对付一顿饭,三月不知肉味,那可不是孔夫子说的意思,吃了肉而不知其味,那是真的几个月都没有尝过肉的味道。幸亏这一年10月底我修便道去了,终于有饱饭吃了。

瞒产私分,我举双手赞成。


--  作者:天天向上
--  发布时间:2009/11/15 14:36:59

--  

『从七十年代的“瞒产”到九十年代的“卖粮难”这中间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我想是由計劃經濟、公有制向市場經濟、私有制發展的結果。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11/15 14:48:21

--  

瞒产私分呀!

当时在农村,粮食产量又不高,一遇到粮食减产,大家都没饭吃,又要出工,肚子里头又要闹革命,苦不堪言!

所以这瞒产私分是出自于贫下中农的无奈的选择!

但是知青嘛,头脑灵活呀,总要比农民的日子好过一些!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11/15 17:18:46

--  
以下是引用天天向上在2009-11-15 14:36:59的发言:

『从七十年代的“瞒产”到九十年代的“卖粮难”这中间的变化真是天翻地覆。』

我想是由計劃經濟、公有制向市場經濟、私有制發展的結果。


那确实!当年每逢青黃不接的时日,社员们那饿得菜色的面容,向我们知青讨借米的话语还历历在目,中国人真是饿怕了,特别是农民.
--  作者:顾月影
--  发布时间:2009/11/15 21:34:33

--  

瞒产私分,我举双手赞成。

我与老兄是同年同月到达靖县的,我们生产队情况也极差。第一年我们吃国家粮时,每餐吃饭时总有社员或小孩在门口寒暄、张望,我们也总是叫他们顺便吃上一点。到第二年可就自己也不行了,我们是全劳力,一年才348斤谷,每月才20斤大米。贫协主席等人每年都出门讨饭,真是苦不堪言。当看到电视剧《血色浪漫》知青们带头出去讨饭,后悔当年我们太迂腐、太天真了。我们怎么没想到也带头出去讨饭,摆摆优越性的真相?

   本人认为,干部每年来队上就是来“柞油”的,把农民的油水榨干了,他们才能更安身地吃纳税人的贡品,与穆仁智无异。

   但是,甘棠公社好像没有传第一年国家粮只吃到秋收一说。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1/16 10:46:24

--  

我从靖县五四园艺场再下放到坳山公社。我们队上除了瞒产还瞒田。只是苦了我一人早上牵牛背犁翻山越岭到那偏僻的山坳里犁田。四周空无一人。中午烧几个红薯吃,下午五点左右牵牛回队。好郁闷。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11/16 11:09:18

--  
   当年村民瞒产私分,实在是无奈之举。一个壮劳动力,一年的口粮一般是500斤谷,每天不到一斤米,即使是瓜菜代,也难以熬到第二年新粮下来,青黄不接时看到有的村民面有菜色,走路蹒跚,真的心酸。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1/16 21:16:59

--  
飞山水库垮坝那年无产可瞒,家家还分到了返销粮,社员们把头年送去的公粮又担了回来。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1/17 16:25:32

--  

   瞒产私分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隐瞒当年的总产量,以达到少卖统购粮的目的;二是隐瞒土地的面积,以达到少交征购粮的目的。我们生产队也是缺粮,春荒时瓜菜代、吃红薯、吃南瓜、吃板栗当播饭等等。到队上第二年春天,粮食不够吃了(国家供应一年),和我们好的老乡就对我们说:找生产队要。我很纳闷:自己粮不够吃,怎能找队上要呢?怯怯地对队长一说,竟果然给我们出了一百斤谷。并且以此为由,向公社要返销。说下放知青断粮了!后来才知道,我们队去年瞒产私分了。且是瞒着我们知青的。

   瞒产私分在农村是犯错误的时,可农民没饭吃的时候就不管那么多了。果然,事情败露后,队长撤职,会计撤职,保管也撤职。队上谷仓的钥匙交到我的手里,干部认为知青靠的住。

   可每年春荒怎么过呢?问题还是没解决。只能向公社要返销。再就是挨饿了,能吃不能吃的东西都吃过了。先是地主婆饿死了,后是知青纷纷回家度荒,当时的说法是不能让一个人出去要饭。我是坚持到底没回家,让家里寄粮票来,到县城去买米.....直到早稻下来,八成熟就先割一些下来打米。

    再说说所谓“卖粮难”的问题。这和上面说的事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改革开放后,取消了统购统销,取消了粮食计划供应。农民生产的粮食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商品。生产粮食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由于土地私有化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总量。国家的储备粮是有一定额度的。进入粮食市场的余粮只能按照一般商品供求规律确定价格。在粮食丰收的年份或产粮地区,当粮食价格不能达到其生产成本时,农民卖粮就划不来了。这样一来,国家就坐不住了,“谷贱伤农”啊!于是,就规定一个最低收购价(保护价),让国家粮库敞开收购。进入市场后国家给粮食部门补助来解决粮食企业的亏损问题。于是。又一个问题出现了:粮食企业虚报收购数量,骗取国家补助。您看,轮着国家着急,农民乐了!

    其实问题出在粮食市场国际化上。美洲,奥州的粮食生产成本非常底,我国在小麦、大豆、玉米生产的价格、品质上竞争不过别人,造成美麦、加麦、奥麦远渡重洋到达中国后,比我们自己生产的小麦还便宜。(这中间当然有外商企图占领中国市场和他们国家农业补贴的因素)我们小农经济的农民竞争不过有二百年历史、机械化生产的国外大农业资本家、庄园主。于是,农民卖粮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