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烧炭人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2868) |
-- 作者:上地团 -- 发布时间:2009/10/20 20:56:10 -- 烧炭人 烧炭人, 掘坑筑窑南山中。 伐薪砍木尽腰折, 长短竖垒乱不得。 茅草树枝烧不绝, 满面灰尘鼻孔黑。
白汽裹黑烟, 浓浓冲上天; 烟断现尺白, 停火窑封严。
卖炭得钱何所营, 吾挣工分尔分钱。 夜来山中鹅毛雪, 晓裹草鞋踏冰辙。
缕缕白汽呈囱口, 开窑取炭莫停手; 剔除炭头留佳品, 跌跌撞撞往回走。
一窑炭, 千余斤; 五元一担送村口, 全队人均得“几”金?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但对贫下中农而言,就不那么受欢迎了。首先是人多了,粮食没增产,僧多粥少。所以我们一下去,立马开荒种田。粮食问题基本解决后,紧接下来是钱。虽然说我们队工价为0.90元/工日,但队上仅靠上交征购粮得到一点钱,除去农药化肥后,就所剩无几了。年终分配时,队上只有1300多元钱,我们小组分掉近千元,而其它9家平均不到30元。从社员的嬉笑中,我能看到他们的不满:“钱都给你们知青赚去了,我们拿什么给细伢子过年呵。” 第二年入冬后的社员大会上,队长说:“虽然陶劲放松油,队上增加了点收入,但会计说今年化肥买得多,还是没有好多现金分配给大家过年,请大家都想想办法看,看有什么办法年前还弄点钱过年。”小崽说:“前天我去亲家家,有城里人到他们那时收炭,合4-5块钱一担,我想我们大冲里树多林密,去烧几窑炭可以么?”“我们咯些人哪个会烧炭呵。黄公,你见识多,你会吗?”队长问。黄公年轻时曾在国民党远征军当兵,受伤后,民国政府把伤员都安置在这里,但后来没人管,有的死了,有的走了,有的当了土匪被镇压了。黄公原本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受伤后,老家已没有亲人,于是他在这里取了一门媳妇,我们叫他黄大娘,黄大娘还带了一个崽,小名叫“狗崽”。黄公说:“当兵在贵州时,见过别人打窑烧炭,有事没事我也常去帮忙,晓得一点,但自家没烧过。既然队上没有人晓得,那就试试,就莫搞承包罢,你看如何计工,再来两个人。”“要得。你先去摸索的路子来也好。”队长说:“咯是为大家弄几个过年钱,大家都要关点心。小崽也请你在去亲家时,也问问烧炭的技术,也帮黄公出出主意。至于工分嘛,当然是满勤。从第一天算起,到出炭完止。至于两个人嘛,看哪个愿意去?”我和楚巴同时报了名,于是队长就定下先由我俩跟黄公去。 次日,我们一行三从,除了带上柴刀,斧头,锄头,粪箕和中餐(红薯)外,还担了一担水。百拾来斤水担上山,有蛮难。尽管黄公在前面找路开路,尽管我和楚巴轮流担水,但树枝挂,脚下溜,泼泼洒洒到山上,只剩下半担。 到了林密树多的大冲山腰,黄公在南面坡上找到了一处吊坎,他决定在这里掘坑挖窑。在初中语文课上,老师讲解“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南山”一词时说:“有人解释南山是指终南山,而我认为解释为 山的南侧更为妥贴些,同学们今后可以去推敲推敲。”我的语文老师肯定没有烧过炭,但今天依黄公选取窑址来看,我的老师还蛮有水平。黄公在吊坎南侧挖窑门火口,我和楚巴在吊坎上方挖坑。坑是圆形的。直径2米,深1.5米,用了两天时间。 第三天我们开始伐树。我和楚巴都有喜欢吃大粑粑,净找大树砍,不知不觉俩人象是比本事一样,看谁放倒的树多,看谁砍倒有树大。不到半天功夫,黄公就喊,够了够了。接着是要把树腰成1.5米长,破成碗粗的柴。裁断好说,搬到窑边也不难,难在破树。树太粗了,且都是杂木,几斧头下去,只有几条缝,斧头一拔,缝隙以合上。一切可能都在黄公意料之中,黄公早就砍了一棵茶树,做了长长短短,大小不一的“尖”。只见他走过来,先用一只小尖插入到树缝中,用斧头敲了一下,缝隙大了一些,他又选取一块大一点的尖插入,再敲几下大尖,缝隙更大了,小尖掉下来了,他捡起小尖,移到树前面的小缝隙中,又敲了几下,树缝又大了,就这样反复几下,树破开了。这大概就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罢。破树我俩用了一天半。 第五天是装窑。还是我俩轮流担了一担水上山,而黄公却担了一担草。装窑也有讲究:窑柴除必须竖直码紧外,烟囱口要用粗柴,粗柴之间缝隙大,通风背火;与烟囱口相向的火口得用细柴,容易接火。窑柴码好后是封顶。(老窑没有这道工序)黄公把草铺在窑柴上,再把和好的泥巴盖在草上拍紧压实。和泥仍有讲究:泥和干了,没有粘性,拍不紧,窑顶漏气;泥和湿了,好看不中用,窑一点火,泥中水一蒸发,窑顶开裂出气。好泥的标准是:一捏成团,一指散开。 第六天是烧窑。工作简单又轻松:火堂点燃后,只需一人加柴,确保火力旺盛,砍了那么多的树,树尖树枝都有是烧柴,随手可得;另一人检查窑顶是否出现裂缝,见一处,封一处,泥和得好,基本上只要加拍紧就行了。而黄公一人一刀一锄去修担炭下山的路。点火一会儿,风口(烟囱口)出来的是水汽。黄公说,树是生的,先得烤干才会接上火。约2小时,水汽中裹着缕缕蓝烟,接着是蓝烟中还有几缕白汽,等到我们吃完烤红薯,就是滚滚浓烟了。黄公不叫停,我俩继续烧。约下午4点,黄公一人蹲在风口守望半个多小时,于是我也一边烧火,一边留神风口风的变化。我注意到:烟不是一从风口出来就是蓝色的,刚出来是白色,约5-6寸高后变成蓝色的烟。当有一尺多才见蓝色的烟时,黄公叫停,开始封火口。说也奇怪,进风口堵塞了,按说没有进风了,为什么还有蓝烟呢?黄公讲,这才开始烧炭,柴干了,点燃了,就不能有空气了,得闷着烧才得炭,进了[空气就成了灰。 第八天队长问黄公炭烧得如何了,黄公说:“今天我和小崽又去炭窑看,已经没有蓝烟了,风口只有几丝丝白汽,于是我和小崽把风口给封了,估计后天可以出炭。” 第十天早上,我们一起来,外面是白茫茫一片,下雪了。哪有那么巧,“夜来城外一尺雪,”我们得“晓驾炭车辗冰辙”了。我们用草绳捆在鞋上,一行三人上山出炭了。黄公还是叫我俩担了一担水上山。这种条件下还要担水上山,不是为难我们么?我不能理解:想湿炭也得把炭运回家再湿不迟嘛,现在把水担上山,等下又把水随炭担下山,岂不劳民伤财?到了窑上,黄公开窑门,我俩把垒门的石头移到一边摆好,留着下一窑用,并把场地清出来。黄公钻进窑洞,上下左右细细看了一会就退了出来说:“让它冷一下罢。”我俩也相继钻进窑洞观看:只见门口有一脸盆大小面积的灰,也就是说,门口的柴都烧成了灰,再往里看,是竖直整齐,黑沽溜秋的木炭,好哇,成功了!稍后黄公开始出炭,他钻进窑内往外递,我接,楚巴码。窑内空气比较稀薄,加上温度也还高,我俩总不能让年长者呆得太长了,于是我是第二个钻进窑里出炭的。黄公退出来后,我和楚巴相视一笑,那真是:“满面灰尘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当我出到窑中间时,我面前出现了火星,瞬间变成火苗,糟糕,炭会烧掉去!我慌了手脚,我用地上的灰往火苗上撒,谁知风助火势,火苗不但没压住,还越来越大了。黄公正在门口接炭,见状只喊:“关某,快出来,你衣服烧着了!”我刚从窑洞退出来,楚巴对着我身后就是一瓢水,一热一冷我一哆嗦:“楚巴,你搞么子?”“搞么子,你棉衣后面烧起来了!”楚巴话没说完,又一瓢水泼来。我连忙脱下棉衣,一看果然还有火星,我把棉衣拧干,把水往有火星的地方赶,确定没有火了,我才赶紧穿上棉衣。我听见窑内叭叭地声音,掉头一看,只见黄公和楚巴正往窑里泼水,最后剩下约半桶水,楚巴提着桶子就往窑内一泼。完了,水完了,炭也碎了,我心也痛了,碎炭卖不起价钱呵!我们在窑外等,直等到窑内水干了,水汽散了。黄公再次钻进窑洞细细看了一会,确认不会再燃后,钻出来说,今天就收工罢,明天再来,莫把关某冻病了。 回来后坐在队长家的火堂旁,我烤棉衣,黄公汇报。队长听后说:“这样的冷的天,山上路又溜,真为难你们了。我看明天你们就莫去了,等到天放晴,全队都去把炭担下山。关某就坐在这里烤火,让你大嫂把你的棉衣补一补。” 天晴了,炭全担回来了。过称后有1800多斤,但平均单价只合4元/担,共得700多块钱。那年共烧了三窑,新增2000多块钱,总算大家有点钱过年了。 |
-- 作者:良良哥 -- 发布时间:2009/10/20 21:12:39 -- 这就是真正的烧炭! 狗崽的娘,黄公的婆娘就是出口成章的高大娘啊! |
-- 作者:眯子 -- 发布时间:2009/10/20 21:29:38 -- 终于有人将烧炭的事这么详细的写出来了。良良哥记得六六年底五四园艺埸有一伙知青也在铺口来烧过炭,当时还借住在巴塘园艺埸。谢谢上地团,让我回忆起烧炭之事。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10/20 22:03:36 --
写得生动、详细,好文章!有人想烧木炭,本文可以作为指导教材。 |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9/10/20 23:38:05 -- 66年的那次烧炭,我们住在巴圹园艺场,也就认识了良良哥、玳瑁、。。。等知青。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0/21 9:15:37 -- 好文章!烧炭苦是苦点,米米来得快。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0/21 11:34:21 --
六六年底去铺口烧炭我也去了。认识了不少知青朋友。印象最深的是那座破烂不堪的茅厕。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21 12:48:35 -- 谢谢上地团的好文章。 烧炭好辛苦啊! 你们真不简单。 |
-- 作者:天浪子 -- 发布时间:2009/10/21 13:04:02 -- 看了这篇文章,又想起我们烧炭的日子。好像去年我写了一篇,找出来以佐之。上地团比我写得详尽多了!感谢这细腻的笔触又把我们带回青春时光…… 点击请看拙文(第三十四): http://2008.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12759&page=1&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21 16:03:41 -- 这才是烧炭的详细经过,好文。与之相比,我那篇拙文《排牙山烧炭》就写得不像话,到底没亲手烧过炭,让大家笑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