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 瑶池笔会随感(上)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2694)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8 20:40:33

--  [原创] 瑶池笔会随感(上)

                  关于知青文学的生命力

                             ——瑶池笔会随感

    2009年10月11日的烈士公园瑶池山寨又迎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天要举行“湖湘知青2009金秋笔会”。原本只打算举行几十人的小型笔会竟变成了一次作家、书法家和知青写手等各路精英云集的盛会,正是“三湘聚会福址湖南知青网人气日涨;四水汇合宝地知友黄昏情愈来愈浓”。

  本次笔会的主题是讨论“知青文学”的走向和发展,“知青文学能不能走下去”(我在开会前曾建议马灯兄改成“知青文学的生命力”为好)就是开会前曾经拟具的座谈讨论题之一。针对于当前知青作品并不繁盛的状况,许多人提出了知青文学能不能走下去的疑问。依我个人的看法,这种提法未免悲观了一点。我曾在前不久安娜作东的一次十来网友小型聚会上说(当时也是一位网友在餐桌上谈到这个话题):知青文学能不能走下去?取决于我们自己——即取决于我们自己所写的知青作品的生命力,如果我们知青作家写出来的作品具有份量,就具有艺术生命力,那么知青文学就能立足于社会,就完全能够走下去,这是丝毫不应该怀疑的发展趋势。所以,诸位同仁不要担忧,知青文学的生命力正方兴未艾,它一定会随着社会的开放发展变化(这一点是必要前提条件),在历史的文艺长廊里占有光荣的一席地位。

  我以为:知青文学之所以能立足并发展下去,这主要是因为知青文学的对象所决定的。知青是什么?它是数千万在文革中蛮撞乱干一番后,再被当局“流放”到天南地北山区湖乡的所谓“知识青年”庞大群体(包括文革前下放的那批“血统论”的最早受害者老知青,他们几乎集聚了所有知青遭受过的肉体磨难和精神奴役)在我的记忆中,自上世纪80年代拨乱反正后的“伤痕文学”以来,印象最深的是叶辛和梁晓声两位知青作家的作品。前者以《蹉跎岁月》和《孽债》给我们这一代留下了刻骨铭心的青春美梦失落后的反思;后者以《年轮》唤回了我们记忆良知中无论怎样都抹杀不去的成长年华的情感。之后的九十年代,各种知青题材作品接二连三,但不知怎么总感到不是“过眼烟云”,就是有点“过眼即忘”,看得多了也有“大同小异”之嫌。特别是目前又有什么“边缘人”、“后知青文学”等等说法(我不太看这些理论文章,故知之甚少),总之一句话,大家一致认为至今还没有特别震撼人心的作品。

  很久以前我曾经看到一种比较权威的论点:描写解放前各种战争时期的文艺作品基本得到了当事人的认可(我们这些后来者也多数赞同);而描写解放后,特别是文革的作品并没有得到广大人们的认可(首先是我们这些当事人没有“通过”)——我觉得这种说法比较合乎客观现实。知青文学当然是归入文革时期的,而我们就是文革的当事人。我想:我们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人现在对所有描写文革,特别是描写下放运动的作品基本是不满意的,为什么不满意呢?大家一时也说不清个子丑寅卯,反正是挖掘的主题没有达到那种应有的深度……这就印证了我上面列举论点的后一种情况(解放后的作品还有待努力提高)。也许,正因为没有创作出能使我们共同认可的作品,所以,大家就对应该将我们这一代人的坎坷命运和心路历程有一个艺术交待成果的诞生出现了怀疑(其实是历史还没有到出现里程碑式作品的时间),从而发出了“知青文学能不能走下去”的诘问。那么,什么时候才会出现这种像初春第一轮朝阳那样激动人心的宏伟作品呢?

  在这次笔会上,有几位的发言都对今后知青作品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如枫林过客从理论上提示:“只有将知青文学置于文化大革命和社会转型期这两大时代背景下审视……”。张老三则调侃地引述:“……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牛哥从情感上关注:“我们要努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蒲哥在最后总结:“真正的知青文学还未到来,还在后面……”——这些精辟之语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而这一切的到来当然有待时日!但我绝对相信会有这么一天,也许我们不一定能看到,但它的出现是必然的。最简单最直观的推断就是:知青已经成为苦难的代名词;知青文学就是描写整个知青一代人的磨难旅程和坎坷一生的悲剧作品。苦难既是文学的母亲,也是文学的沃野;悲剧既是艺术的宠儿,也是艺术的顶峰。知青文学中这本“苦难的历程”难道不会诞生吗?试问:

  在今日仍能清晰地听到从遥远历史天幕下回响轰鸣着我们当年那英姿焕发时发出的激情呐喊;仍能依稀地看到在无情岁月沧桑席卷过的时空原野上流淌着我们青春血汁和黄汗画面的时候,我们难道还要怀疑不会出现真正的知青文学作品吗?我们难道还认为知青文学不能走下去吗……当然,真正的文学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靠艺术虚构才能实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其的庄严使命。因为只有虚构才能将蕴涵着深刻社会主题的大作呈现在世人面前(主要是小说);只有虚构才能塑造出打动读者心灵的不朽艺术形象。若然,现在我们湖知网上那些“饱蘸着知青兄弟姐妹的真情实感”(落霞孤鹜语)的层出不穷的文章就正是在为此打基础,这也是对我们这些垂暮之年仍辛勤笔耕的知友们的一种无尚慰藉![读大队部谈知青文学帖后,始觉乐园网友仍具吾辈日减的理想与激情也!拙文请诸位指点]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10/18 22:40:09

--  
     你的文章饱含对知青文学优秀作品的期待,这也是我们的期待,大家努力,好作品终究会问世的!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10/18 22:42:19

--  
作为一名知青,我们有义务把我们所知道的、所经历的知青生活用文字的形式通通记录下来。有了这些真实的知青史料,一定会出好的知青文学作品。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18 22:53:18

--  
以下是引用椰风海韵在2009-10-18 22:40:09的发言:
     你的文章饱含对知青文学优秀作品的期待,这也是我们的期待,大家努力,好作品终究会问世的!

拜读了你和落霞对知青文学的阐述,优秀的知青文学作品一定能在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谢谢勤于耕耘的孟晓。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10/18 22:54:55

--  

“在今日仍能清晰地听到从遥远历史天幕下回响轰鸣着我们当年那英姿焕发时发出的激情呐喊;仍能依稀地看到在无情岁月沧桑席卷过的时空原野上流淌着我们青春血汁和黄汗画面的时候,我们难道还要怀疑不会出现真正的知青文学作品吗?我们难道还认为知青文学不能走下去吗……当然,真正的文学作品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靠艺术虚构才能实现,才能完成历史赋予其的庄严使命。因为只有虚构才能将蕴涵着深刻社会主题的大作呈现在世人面前(主要是小说);只有虚构才能塑造出打动读者心灵的不朽艺术形象。若然,现在我们湖知网上那些“饱蘸着知青兄弟姐妹的真情实感”(落霞孤鹜语)的层出不穷的文章就正是在为此打基础,这也是对我们这些垂暮之年仍辛勤笔耕的知友们的一种无尚慰藉!”

孟晓的这段文字写得多好啊!如果说这之前所有的知青文学都是在为真正的知青文学的出世打基础的话,我相信这样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出自于知青第二代手中。一但我们知青这一代老去,再往后就很难说了。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8 23:51:09

--  
   “你的文章饱含对知青文学优秀作品的期待,这也是我们的期待,大家努力,好作品终究会问世的!”——应该如你说,其实知青运动过去了几十年,许多知青作家也写出了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我们还是有一定的收获的。只是从整个群体的命运和艺术的高度来看,我们才会感到不满意,也正是这种不断的追求才能更快地催生出你我他都翘首以待的优秀作品来!谢谢椰风的鼓舞!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0/18 23:59:07

--  
厚积薄发,希望能有经典大部头问世。说句大实话,即算出了经典传世之作,那时只怕看起来费力,眼花了,现在只适应看短小精悍的文字了。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9 0:12:32

--  
以下是引用向北挺进在2009-10-18 22:42:19的发言:
    作为一名知青,我们有义务把我们所知道的、所经历的知青生活用文字的形式通通记录下来。有了这些真实的知青史料,一定会出好的知青文学作品。

     ——现在我们已经或正在做的就是将我们所经历的磨难生活记述下来(实际上还是有差距的),不过,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基础,说不定那一天就会出现我们所期待的作品呢!谢谢向北!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9 0:27:34

--  

   “拜读了你和落霞对知青文学的阐述,优秀的知青文学作品一定能在文学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凭数千万鲜活生命的青春代价,凭这个庞大群体中人才的努力,肯定会有这一天。

   “谢谢勤于耕耘的孟晓。”—— 晓泛姐莫夸!我其实懒惰,有了构思就是要动懒挪的……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9 0:47:41

--  

    “……孟晓的这段文字写得多好啊!如果说这之前所有的知青文学都是在为真正的知青文学的出世打基础的话,我相信这样的文学作品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出自于知青第二代手中。一但我们知青这一代老去,再往后就很难说了。”——谢谢雨声兄弟夸奖!确如你点评:我们已经有了不错的创作素材基础,但我更希望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写出好作品;在第二代肯定会有人写知青题材作品的,只是不知他们会用怎么样的思维方式和艺术手法来构写?你担忧的最后那一种情况我不愿想。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0/19 7:36:44

--  

楼主的书面发言说得很透彻。知青可以说有无限空间的题材。它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影响了共和国整整一代人。我坚信总会有关于知识青年的文学巨著问世,包括电影电视等。我期待着。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9 20:30:02

--  
以下是引用雨后斜阳在2009-10-18 23:59:07的发言:
       厚积薄发,希望能有经典大部头问世。说句大实话,即算出了经典传世之作,那时只怕看起来费力,眼花了,现在只适应看短小精悍的文字了。

     ——版主说得对,是应该有“三部曲”类的大部头问世,才能将我们这一代人所曾经遭受的经历磨难表现出来,时间过得太快,所以我们都期待早日看到反映自己生命历程的文学作品。谢谢!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19 22:58:48

--  
以下是引用大肚子在2009-10-19 7:36:44的发言:

        楼主的书面发言说得很透彻。知青可以说有无限空间的题材。它置身于一个特殊的年代,影响了共和国整整一代人。我坚信总会有关于知识青年的文学巨著问世,包括电影电视等。我期待着。

     ——大肚兄:你这回又把中“脉”了,我这文确实是为发言准备的,会前马灯通知我“准备发言”,我这人聚会怕要唱歌;开会就怕要发言。于是模棱两可地回答:试试看啦……结果没轮上发(正合我意),会毕,我见大家都将发言稿上了,于是也将拙文贴了上来。

  ——我和你一样:期待知青巨著早日出现。谢谢你!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9/10/19 23:21:27

--  

“知青文学就是描写整个知青一代人的磨难旅程和坎坷一生的悲剧作品。苦难既是文学的母亲,也是文学的沃野;悲剧既是艺术的宠儿,也是艺术的顶峰。知青文学中这本“苦难的历程”难道不会诞生吗?

感慨孟晓对知青文学的满腔热忱和期盼。说真话,我倒以为知青文学的巨著在现在这样的体制中是出不来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要写出那个人性泯灭的年代的悲剧,太多敏感的东西,作家不可能放开来写。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9/10/20 0:02:56

--  
     拜读学习了,谢谢勤奋的孟晓兄,你文章的字还可大点啵?用五、六号字咯,字太细了,看起好LIA的。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20 0:12:14

--  
以下是引用立立在2009-10-19 23:21:27的发言:

     “知青文学就是描写整个知青一代人的磨难旅程和坎坷一生的悲剧作品。苦难既是文学的母亲,也是文学的沃野;悲剧既是艺术的宠儿,也是艺术的顶峰。知青文学中这本“苦难的历程”难道不会诞生吗?

       感慨孟晓对知青文学的满腔热忱和期盼。说真话,我倒以为知青文学的巨著在现在这样的体制中是出不来的,因为它不可避免地要写出那个人性泯灭的年代的悲剧,太多敏感的东西,作家不可能放开来写。

     ——立立聪明:你与泛舟一样目光犀利,有洞察力,你说出了一句我一直憋在胸中而未吐露的话(我何尝不知道)。真正的文学作品是不能离开人性的真善美的,你的结语恰好是对现在没有出现知青文学巨著的注解。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0/20 11:50:21

--  

这也是一直憋着没说的话,不是泼冷水,现阶段很难出现知青经典大作。为什么呢?但凡经典巨作,总是要贯穿一种经历、一个事件的始终,并全方位地、鲜活地、有深度地、极富感染力地表现出来。知青的命运从开始到现在都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都留在那个年代,一是那里曾流浪过我们的青春,印象深刻,二是写过去的事忌讳少些,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知青经历的一个时段。而要真正地,完整地写知青,回城后的经历,包括艰难打拼、娶妻生子等等,这些才是知青生活的主线,这里面历时最长,同样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可挖掘,这就是然哥说的后知青时代。为什么好多知青作品写这个时段就“触了礁”,缺乏深度和力度,缺乏历史的厚重感,或许不是写不出,而是写不得的苦,因为只要一深入,就必然会牵涉到最敏感的时政问题。所以我才说,趁着还冒痴呆,给自己一个使命感,从各个角度真实地、鲜活地记录下这段历史是当务之急。

   年纪来哒,现在眼还不太花,脑壳还不太昏,看些精悍的、醒脑的文字解谗。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20 20:18:24

--  
以下是引用朵朵在2009-10-20 0:02:56的发言:
     拜读学习了,谢谢勤奋的孟晓兄,你文章的字还可大点啵?用五、六号字咯,字太细了,看起好LIA的。

   ——朵朵提的对,我已经将字改为五号字,看起来没那么LIA了。谢谢你友帖点评!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10/20 23:08:07

--  
以下是引用雨后斜阳在2009-10-20 11:50:21的发言:

        这也是一直憋着没说的话,不是泼冷水,现阶段很难出现知青经典大作。为什么呢?但凡经典巨作,总是要贯穿一种经历、一个事件的始终,并全方位地、鲜活地、有深度地、极富感染力地表现出来。知青的命运从开始到现在都牵动着社会的每一根神经,牵动着千家万户,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都留在那个年代,一是那里曾流浪过我们的青春,印象深刻,二是写过去的事忌讳少些,这些充其量只能算是知青经历的一个时段。而要真正地,完整地写知青,回城后的经历,包括艰难打拼、娶妻生子等等,这些才是知青生活的主线,这里面历时最长,同样有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有着更深层次的东西可挖掘,这就是然哥说的后知青时代……所以我才说,趁着还冒痴呆,给自己一个使命感,从各个角度真实地、鲜活地记录下这段历史是当务之急。

       年纪来哒,现在眼还不太花,脑壳还不太昏,看些精悍的、醒脑的文字解谗。

     ——斜阳兄弟也非常清醒睿智呀!趁着“眼不太花,脑壳不太昏,看些精悍的文字吧!”未尝不可,因为文学确实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何况目前这种“文化商品化”日趋严重的状况呢!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9/10/20 23:19:42

--  
张老三的话也许代表了绝大多数知青的想法:“知青文学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