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靖县之行(8)铺口赶场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2379)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0/14 22:41:51
-- [原创]靖县之行(8)铺口赶场
靖县之行(8)铺口赶场
我到铺口那一天,没逢赶场。铺口场上除了一个卖肉的摊子,什么也没有,冷冷清清。清静也好,我四周走走,拍了一组铺口的相片。铺口公社原址现在是敬老院,邮政所迁到敬老院的左手边,还兼营农资。邮政所旁边有家剃头铺,设施还留停在七十年代水平,老板姓曾,瘸腿,他笑着对我讲:我给好多长沙知青剃过头。 供销社有两栋房子,老供销社的房子还在,当年知青赶场必定会到这儿,买煤油、食盐、火柴等生活必须品。现在这里还是一家商店。新供销社的房子已改做他用,里面是一家榨油厂。卫生院迁到了下铺口,在公路拐向铺口的路边。通向铺口的那座老桥还在,《靖县知青文集》中收录一张相片,几位同乐女知青在桥边坐成一排。远方有座公路桥,那是通向上铺口的新公路。从那座桥下有条石板路,翻越高山,七上八下,通向木山和金麦。晏生兄夫妇、夏姐、金麦彭姐对那条路非常熟悉。铺口中学原址已不是学校了,有栋老砖房子,去西奇兄写的柳眯子也许就在这屋子里制造九二O。我站在铺口高坡上、供销社和下铺口,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拍摄舒家团的照片,去西奇兄曾经在这个团里生活了四年。 第二天一早,我从县城搭中巴到铺口赶场。四方乡亲来场上买卖东西。时光仿佛回到40年前,我一边拍照,不时问价。新鲜菜蔬,黄瓜1块一斤,柿子有青皮的、红皮的,有种草根说是鱼腥草。鸡蛋煮熟了卖,我有点疑惑,老板讲,这种蛋有营养。当我搞清楚这是什么蛋时,不敢吃了。见到油发(炸)粑粑,我想起良良哥曾经在这儿演过一场恶作剧,搞笑得很。 从场上走出来,时间还早。我在下铺口拦了一辆中巴车,方向——新厂。 (1)
不是赶场日的铺口,冷冷清表。 (2)
铺口公社原址,现在是敬老院。 (3)
敬老院的左手边是邮政所。 (4)
曾师傅讲:我给好多长沙知青剃过头。 (5)
老供销社的房子还是开商店。 (6)
新供销社现在成了榨油厂。 (7)
卫生院迁到了下铺口公路对面。 (8)
一群同乐女知青坐在桥边照了张相,远处是新桥,桥下有条石板路,它通向木山和金麦。 (9)
铺口赶场。 (10)
中间摆放的是鱼腥草。 (11)
(12)
柿子熟了。 (13)
鸡蛋为什么煮熟了卖? (14)
(15)
(16)
(17)
见到发(炸)粑粑就想起了良良哥…… (18)
铺口中学老校舍,这是九二O作坊? (19)
(20)
(21)
这三张相片是舒家团。 (22)
这是条老路,通上铺口,我在这路口候车十分钟,乘车去新厂。
|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9/10/14 22:51:27
--
又看到了铺口赶场的场景,好多年过去了,那里的山水还依旧。 谢谢楚人兄弟特意拍了这组照片让我们回味,还记得那里的米豆腐,还记得那里的鱼腥草,还记得那里特甜的柿子……
|
-- 作者:无知青年
-- 发布时间:2009/10/14 23:09:41
--
赶紧脱贫致富!免得我们的温总理再一次落泪。
|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10/15 6:58:49
--
楚人回靖县的报道每篇都在仔细的看,又看到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乡亲。楚人虽然不是知青,但他对靖县这种近乡情更怯的情结却跃然于报道的文字和照片中,谢谢楚人的文章和照片! 虽然那里乡亲的生活离小康水平还比较远,但比我们下放在那里时,还是好多了。至少解决了温饱,再没听说谁家差饭吃。
|
-- 作者:枯藤子
-- 发布时间:2009/10/15 8:51:38
--
谢谢楚人图文并茂的报道,让我们抹去了10月3日路过铺口没来得及下车近看的遗憾。
|
-- 作者:深谷幽兰
-- 发布时间:2009/10/15 13:41:28
--
曾师傅---学名叫曾家友,他家3兄弟都住在下铺口,他老婆是我们生产队的人。曾师傅由于从小脚有残疾,一直从事理发工作。谢谢楚人君的照片,终于让我见到一位熊家生产队的乡亲!好高兴啊,看照片我差点没认出他来。也难怪啊,相隔30年了,我们都老了啊!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0/15 15:58:20
--
这座建筑我自然熟悉的很,和我们是一个单位的,好象是在高堪上。我离开靖县后乐乐在此又工作了好多年。不过那时长沙的朋友们大多已经离开铺口。我记得和我们一起招工的还有一位长沙女知青,姓姜,长的挺漂亮的,在铺口供销社工作,不知有人认识吗? 每天等楚人的帖子,大概下集该到新厂了,盼望中。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0/15 16:05:32
--
鱼腥草又叫桔埂,北方叫辣根儿。不好吃但有人喜欢。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0/15 16:09:48
--
这种蛋在北京叫“硌窝儿蛋”,大型养鸡场有卖的。靖县的叫法不记得了。是小鸡雏,据说十分营养,但敢吃的人不多。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0/15 16:15:24
--
等十分钟就能有车去新厂,太方便了。我们那时一天就一趟班车,坐三十人,您没赶上就只能“明日起早”了。实在着急,骑车就走。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10/15 17:41:09
--
楚人第10图中偶的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根,直径2~4毫米,洁白,有节,有浓烈的鱼腥气,据说有很强的抗癌作用。现在吃的人越来越多(我是不吃的),一般是凉拌,在长沙的市场价是每市斤3元。 桔(此处读jie不读ju)梗则是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外形像人参,有粗皮,味苦,入药。
鱼腥草
桔梗(华容版块ouyang的照片)
|
-- 作者:眯子
-- 发布时间:2009/10/15 20:11:31
--
以下是引用朱纪飞在2009-10-15 16:05:32的发言:
鱼腥草又叫桔埂,北方叫辣根儿。不好吃但有人喜欢。 这东西在贵阳叫折耳根。前年,在贵阳的饭店看到有折耳根炒腊肉,觉得是新鲜菜,点了一个,上菜后不知何物,问老板才知是鱼腥草,不好吃,有一种上当感。
|
-- 作者:山里粗人
-- 发布时间:2009/10/15 20:30:29
--
南方叫法不一样,湖南各地大多叫寡鸡蛋,是孵不成器鸡崽子的鸡蛋。有毛有血的吃了据说有营养。我吃过。煮熟切片用油煎了放些辣椒之类的佐料吃。
|
-- 作者:金麦孔林
-- 发布时间:2009/10/15 23:54:36
--
03年我到金麦时我有意等到赶场的那天去,体验那里久违的气氛。当时在这里还吃了面粉。一晃六年多了,变化不大。还是老样子。 谢谢楚人的PP,你辛苦了!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16 20:39:40
--
虽然我没有下放靖县,也莫名其妙的对她情有独钟,可能是看多了你们发上来的照片吧。有可能是我的同学,朋友们都下放到那里的缘故吧。最大可能是你们对靖县的一片真情厚重的情感吧。 谢谢楚人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靖县。
|
-- 作者:上地团
-- 发布时间:2009/10/17 10:10:52
--
荷塘秋叶说: “虽然那里乡亲的生活离小康水平还比较远,但比我们下放在那里时,还是好多了。至少解决了温饱,再没听说谁家差饭吃。” 那确实。23年前我回到队上,秀生对我说:“现在比你们那时好多了,饭有吃了,酒有喝了,就是没钱用。那几年靠砍树卖树,每家一年下来还分得叁两千块钱,现在呢,树砍光了,新长的树还只碗粗,不值钱,我们不晓得到哪里去弄钱。” 无知青年说: “赶紧脱贫致富!免得我们的温总理再一次落泪。” 我也有同感。晚归回长后有感而发:“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见到楚人的摄影,我想反过来说:“世上已千年,山中方一日。” “赶紧脱贫致富”,话好说,事难做,我辈老矣,只能望洋兴叹矣!就这样罢,也让我们还有个念想。正如夏悸说:“这组照片让我们回味,还记得那里的米豆腐,还记得那里的鱼腥草,还记得那里特甜的柿子……”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10/17 10:25:40
--
楚人对靖县对铺口一往情深,让人感动!
这是楚人下午风尘扑扑从铺口骑单车赶到知青园参加劳动时,见到本地下放铺口的知青难忘岁月,还在回味铺口的一切。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10/17 11:09:43
--
甲有,帮我剃过好多头.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10/17 11:16:41
--
想当年.我挑着担糠,糠上面放着十几个蛋,就这样蹲着等人来买.高胖子的爸爸就到我担前买过蛋.我们还谈了好多好多......
|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18 11:54:43
--
谢谢楚人拍摄的舒家团的照片,三张我都收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