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靖县之行(7)松子树脚 下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2293)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0/13 22:52:21

--  [原创]靖县之行(7)松子树脚 下

靖县之行(7)松子树脚  

远福陪着我从张家岩(山洞)出来,穿过岩坳,经过谢家团,到了平亏水库,然后翻过一个界,来到尖冲,喝了两端浸水,走过刘家团,又回到了公路上。

松子树脚,我围绕着你走了一个360度的大圈,近10华里,我将走近你。

我第一次走进松子树脚已经过去整整40年了,今天我还清晰地记得,松子树脚的社员帮我们家搬运行李进村的场景。我站在公路边,也就是40年前第一次见到松子树脚的地方,举起相机,对准焦距,轻轻按下快门。

村子前那个高大的松柏树,仍旧长得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我第一次站在这棵大树下留下自己的影像。国家的“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水泥路修到了村口,围绕村子的石墙如今已是断垣残壁,早已失去了它原有的防卫功能。在村口,我收住下了脚步,朝村里张望,静静悄悄的。远远地那对红灯笼屋里有人,此时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近乡情更怯”。我很难迈开脚步,跨入村子。松子树脚的村民还能认识我吗?

进了村子,眼前那块白色的地面,那里原来有栋二层木屋,远福一家、知青一家还有我们家,都住在同一屋檐下。木屋不见了。从挂有一对红灯笼的屋里走出来一位男子,胖胖的,他问:

“你是长沙知青吧?去年大魏、小魏、鸭婆子、儍大个回来过。”

我自报家门,他笑了,说:

“你是小慧的弟弟!我是永河。”

永河接我到他家,话家常。我才知道,永河的夫人,我称她为二嫂,今年3月在刘家团公路旁遭遇车祸身亡。

永河带我走访了松子树脚每一家。先到他弟弟永怀家,永怀的房子盖在后山坡上。他们家有四兄弟,永强、永河、永汉、永怀。永强在县里当干部,永汉病逝,永河、永怀兄弟在家务农。

松子树脚和江湾的村民为陈姓,按辈份的派名为荣开,男性村民还按这个规矩取名。“贵”字辈的村民已经没有在世的。我找到贵球的夫人,我问她的大儿子今年是不是40岁?她非常惊奇,我怎么会知道?我告诉她,那年我在松子树脚时,她正坐月子。贵球得了个儿子,高兴得很,每餐打几个鸡蛋给她吃,门前的鸡蛋壳一大堆。出了月子,她的腰胖了几圈!她听了我的回忆,呵呵大笑。

永昌是个好木匠,技艺高超,远福都敬佩他。永昌已过世,他夫人还健康。我想给她拍照,她说:老了,没照。我只拍到了这位老太太的侧面相。

还拍了大队会计的夫人,她是远鸿的母亲。生产队会计永冲的夫人。这俩位老大娘的丈夫都已过世。

从村后出去,水泥道通谢家团,路弯之处有条小溪,水源来自张家岩,我走近时,一对洁白羽毛的鹅在那儿戏水。这是松子树脚重要的水源,洗菜、洗衣都在那儿。

永河送我到村头,他向我招手。再见了,永河。再见了,乡亲。

我在江湾村口,我回头向松子树脚最后看了一眼。时钟下午三点,我上了自行车,快速骑行,我得赶回县城,参加下午五时的清扫知青园的劳动。

松子树脚,渐行渐远,我会再回来的。

(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四十年前,我就是站在这个位置,第一次见到松子树脚。

(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刚刚竣工的水泥路,右边通向谢家团,左边接松子树脚。

(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高大的松柏树,村子因它命名。

(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第一次站在树下留影。

(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头垒成的墙已是断垣残壁,失去了防卫功能。

(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村口,我收住了脚步。

(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想走进村子。

(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松子树脚,好安静啊!

(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那块白色的空地,原来有栋木房子,住有远福一家、知青一家,和我家。

(1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屋内走出一男子,问我:你是长沙知青?

(1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是永河。

(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永河的家,女主人已经不在了。

(1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永河、永怀兄弟。

(1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贵球的夫人,她的儿子今年40了。

(1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永昌的夫人,她没同意我拍照。

(1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远鸿的母亲。

(1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永冲的夫人。

(1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赶场归来的永怀的夫人。

(1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是松林,贵煌的儿子。

(2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松子树脚的小把戏。

(2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火塘都设在地面上,以前是有个台子。

(2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村后出口,那条路通向谢家团。

(2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村后的小溪,这是松子树脚的重要水源,一对白鹅在溪中戏水。

(2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站在村头看排牙山,那高高的山际线是多么的熟悉。

(2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再见了,永河,再见了,乡亲。

(2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站在江湾村口,向松子树脚方向看了最后一眼。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10/13 23:06:21

--  

   我站在江湾村口,向松子树脚方向看了最后一眼。

  这一眼,又会让你常相忆常相思!足足两天,一人独骑往返乡村,就是奔着这一眼的场景啊。


--  作者:晚归
--  发布时间:2009/10/13 23:21:28

--  
好熟悉的地方!人的名字很熟,面孔却挂不上号了。贵球的爱人还是我们女知青去接的亲呢,她当初特胖,背他的人可吃苦头了,我也第一次见识了靖县的哭婚。二嫂车祸死了,真不幸。她在家老受大嫂欺负,对我们也很好,她喜欢唱歌跳舞,尽管跳得不好。
--  作者:眯子
--  发布时间:2009/10/14 10:20:59

--  

靖县知青对靖县的情感都从楚人情深意切的文章中体现出来了!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10/14 10:44:52

--  

拳拳游子之心可鉴!

您不会真的骑山地车去新厂吧?那也太有打了!


--  作者:兵油子
--  发布时间:2009/10/14 11:00:48

--  

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在铺口带小丁打过一次柴,是那种不入我法眼的茅柴。那时你还只是个小小的少年!如今乡亲们应该都不认得你了。小雷早两年也独自去过铺口,看来农村的生活在你们心中留下的烙印是很深的,而且是美好成分居多,否则你们也不会念念不忘了。你们家在靖县时待过几个地方?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10/14 11:35:04

--  

看了君靖县之行的系列文章,怀念之情跃然纸上。此行收获颇丰。也勾起我对那段光阴的思念。真想回去看看。你那句大大我回来了让我老泪难忍。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0/14 18:02:29

--  

楚人此行不虚!

了却了心愿,加深了感受,收获了友情。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0/14 20:53:37

--  

谢谢各位的关注。

回兵油子兄:那次与你一同上排牙山剁柴,我记得的,是冬天,我俩爬到半山腰,一大片松树林中,砍了一些松树枝。在山上,北风吹来,听到了松涛,好大的声音,在山谷中回荡。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16 20:45:57

--  
你那句大大我回来了让我泪水涟涟。
--  作者:上地团
--  发布时间:2009/10/17 8:35:13

--  

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山还是那座排牙山,

树还是那棵松子树,

屋还是那种木板屋,

人还是那群乡里人。

路是好走了,

水渠更清沏,

火堂下了地,

大家都老了。

23年我前回去过,18年后见楚人摄影,41年时光流逝,世界已变样,山沟却依旧。山沟依旧,吾存念想。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18 11:59:24

--  
    他们都在松子树脚生活过的。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18 12:03:07

--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他们都在松子树脚生活过的,都惦记着那棵松子树。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9/10/20 0:32:56

--  

浓浓第二故乡情,都留在了楚人的镜头里。

再追当年知青梦,都融在了楚人的文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