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靖县之行(5)官团五队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52012)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10/11 8:39:10

--  [原创]靖县之行(5)官团五队

靖县之行(5)官团五队

官团五队,又称下里。19701月我从长沙赶到铺口过年,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寒夜,我挑着一担行李从城里汽车站走到这儿,累了,渴了,走不动了。可找不到通往官团五队青石板路。照片(1)画面中间那丛树的背后,我大大和另外6位知青住在一栋两层楼的木屋里,我站在公路的高坎上,朝着那丛树的方向大声呼喊——大大。她听不见,我继续呼喊。嗓子喊痛了,休息一会又喊。正巧遇到小雷从官团四队返回五队,我和小雷是发小,他打着手电接我走进了知青屋。

今天,我仍旧站在公路的高坎上,再一次对着那丛树高喊:大大,我回来了!据今天我目测,我站立的位置距知青屋有400米。

从长沙出发来靖县之前,大大给我讲起一段往事:

1974年官团五队的知青大多招工或招生离开了,剩下她一个人,于是她在一户农民家搭伙食。年底,大大招工进厂。那户农家的女主人把我大大剩余的的谷子打成米,挑一担送到城里我父母家。大大记不得这位女农的姓名,只晓得称呼她为“梅几”,梅几的丈夫姓覃。在粮食紧缺的年代,食不裹腹农民,心灵真善美!梅几的这一主动,感动了我。大大交待我,一定要找到梅几,当面向这位淳朴的农民道一声谢谢。

我走下公路拐角处,向一位女农打听梅几,她问我梅几叫么个?我回答不出。我告诉她,梅几大概有60多岁了,她丈夫姓覃。女农笑了,指着下里说:梅几住在团里。我问路的这位女农姓沈。下里也有姓沈的人家?

我找到了梅几家,不巧梅几外出走亲戚了,几天之内不会回家。她丈夫热情接待我。他告诉,梅几名叫李如梅,今年满70岁了,他叫覃德生,72岁。当年我大大独自住在下里,白天走几里路到官团一队出工。天黑了走夜路,他担心出事,常常到官团一队接我大大回下里。我问及那担大米的事,他也记得。事情是这样的,我大大招工离开下里时,走得勿忙。生产队的仓库里还存有我大大的谷子,他找队长说,这谷子应该送还给我们家。于是就有梅几挑担大米走16里路,送到我父母家的故事。我向老覃真诚地道了一声谢谢,只是这声道谢晚了35年!

老覃非常希望曾经下放在下里的知青常回来看看,他向我要了我大大家的电话号码。

拍了一组照片,解说词继续讲下里的故事。

(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71年1月一个寒夜,我朝画面中那丛树林方向大声呼喊:大大!

(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新拓宽的通向下里的机耕道,右边有口井,曾经是下里的饮用水源。远方是排牙山。

(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井上方高坎上盖了新房子,井水被污染了,不能再饮用。

(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她姓沈,住在下里村头,她告诉我,梅几住在团里。

(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知青屋已被拆除,那段石头筑成了挡土墙就是知青屋的位置。

(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画面正中那块高坎地就是知青屋地基。

(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覃德生,李如梅的丈夫。

(8)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我大大1974年在这间厨房里用餐近一年时间,火塘换成了灶台。

(9)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薪柴仍然是主要的燃料。

(1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覃德生和李如梅的住宅,前面安装了卫星接收器。

(11)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从他家门口望去,小巷那边是会计的家,兵油子父母和小雷住在那儿。

(12)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覃德生合影的这位老太太对我说,她认得我母亲,她与我母亲同年。80岁有老人,身体健康,还能挑担子。

(13)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里团前有座跨越异溪的石板桥,一条中华田园犬悠闲地在桥上散步。

(14)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与石板桥平行架了一引水渡槽,钢筋水泥渡槽替代了过去的松木渡槽。

(15)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下里团内的官团大队大队部,房子保存基本完好,估计有近半个世纪了。

(16)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队部的北墙。

(17)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通向官团六队的石拱桥,在没有通公路之前,它是铺口连接县城的主要通路,桥那边是“半边街”。桥上的野草长得有一人高,很少有人再从这座拱桥经过了。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10/11 8:50:57

--  

官团五队是我常去的地方,你的一声“大大,我回来了!”喊得我满眼是泪!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11 9:06:05

--  

71年1月一个寒夜,我朝画面中那丛树林方向大声呼喊:大大!

当我看到这篇文章里你在孤立无助的喊着姐姐时,我心酸流泪了。

今天你仍旧站在公路的高坎上,再一次对着那丛树高喊:大大,我回来了!我好感动。

当时,我真佩服小小年纪的你啊!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0/11 9:15:46

--  

从这张照片看,灶哈改哒,但一下冒找到烟筒在哪里。

从这张照片看,这个团与梨子树脚在公路的同侧,且还要向贵州方向走一段路。从这个角度应该可以看到西奇兄守野猪的山头哒。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10/11 9:16:19

--  

     “大大,我回来了!”

  多少心酸......欲说还休.....


--  作者:京妞
--  发布时间:2009/10/11 9:16:32

--  
真实感人的经历,纯朴善良的农家,成就了今天的你,有了国庆的佳话。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11 10:12:43

--  
    官团五队是以话剧团的五朵金花而闻名于铺口,很多知青慕名前往,但我没去过,因怕刺。
--  作者:天浪子
--  发布时间:2009/10/11 10:12:50

--  

    以前没有这个水泥槽,只有这石板桥,五朵金花常在这小溪深处洗澡,可惜天mia黑地,冒看得到!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10/11 11:56:45

--  

“但我没去过,因怕刺。”

怕哪个刺?

西奇兄慢点讲刺的路,你看哈排牙山着,有你守野猪的地方冒?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10/11 22:19:41

--  

......年底,大大招工进厂。那户农家的女主人把我大大剩余的的谷子打成米,挑一担送到城里我父母家。

乡亲们朴实真诚令人感动。这次我们回队上,去了七婆家,七婆不在,她80岁的老母楞要留住我们,好不容易告辞,她老人家战战巍巍把我们送上马路,一直送到小车旁。


--  作者:杨梅
--  发布时间:2009/10/11 23:05:18

--  
真的好好谢谢弟弟了,帮我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看到那熟悉的地方,见到那思念的亲人,尤其听到弟弟的呼喊,禁不住泪流满面。。。。。。弟弟带来了亲人的问候,我心存惭愧。。。。。。35年了,亲人们还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该回家了!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10/11 23:10:27

--  

杨梅讲:

真的好好谢谢弟弟了,帮我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

你有一个好弟弟,真叫羡慕。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9/10/12 6:39:37

--  

   熟悉的场景,诚挚的感情,深沉的回忆……


--  作者:深谷幽兰
--  发布时间:2009/10/12 9:33:01

--  
以下是引用杨梅在2009-10-11 23:05:18的发言:
真的好好谢谢弟弟了,帮我了却了一桩多年的心愿!看到那熟悉的地方,见到那思念的亲人,尤其听到弟弟的呼喊,禁不住泪流满面。。。。。。弟弟带来了亲人的问候,我心存惭愧。。。。。。35年了,亲人们还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该回家了!

是啊,自从七九年招工回长沙自今已经30年了,靖县---我的第二故乡,给我留下太多的回忆。睡梦中我不知道已经回去了多少次了,可是现实由于多种原因却一次也没有成行!感谢楚人君的精彩报道和清晰的照片,让我看到靖县的新貌和那熟悉的山、水、田间......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10/13 9:57:28

--  
     彭老师要我莫讲刺,要我“看哈排牙山着,有守野猪的地方冒?”。遵命,此地是排牙山的头,我守野猪的地方是在排牙山之尾,相距近二十里,看不到的。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9/10/20 0:38:29

--  
   谢谢楚人让我们全面了解了靖县这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