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贴图]靖县的桥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8712)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9/2 21:04:02
-- [贴图]靖县的桥
知青返乡回靖县,拍了大批照片,镜头总是少不了靖县的桥。桥成了创作的一个主题。有木材建成的风雨桥,有石板搭成了简易桥,有石块垒成了拱桥,有钢筋水泥双曲拱桥,最具特色的是渠江上的那座浮桥。我家保存了一张70年代中期拍的黑白照,背景就是靖县的一座桥。我想考一考朱纪飞兄的雨晴姐,你俩知道这是靖县山山水水中的哪座桥梁?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9/2 21:20:29
--
我想我是知道的,这次去靖县在桥下还待哒不短的时间。 这次去在桥上没有拍照,放一张04年拍的,桥头的那个五角星圆巴巴。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9/2 21:39:03
--
哈哈,楚人弟,你这个问题我还来不及答,彭老师就已经揭晓答案啦。看来大家对靖县都很熟悉啊。 你如果来靖县啊,我们车友的部长、队长早就答应你要的车啦。那时候,你骑车去多拍点靖县更漂亮的桥吧。
|
-- 作者:三宝
-- 发布时间:2009/9/2 21:46:45
--
每块桥栏上原都有三个忠字,不知现在还在不在。
|
-- 作者:jlhuang
-- 发布时间:2009/9/2 21:53:38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9-2 21:04:02的发言:背景就是靖县的一座桥。我想考一考朱纪飞兄的雨晴姐,你俩知道这是靖县山山水水中的哪座桥梁?
这个问题太难考住在靖县生活了多年的知青。顺便也贴两张靖县的桥的照片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9/2 22:04:42
--
比较大的桥,太阳坪过渠江去甘棠坳,还有一座。这次只乘车路过,没有拍到。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9/2 22:16:12
--
楚人您这个问题太小儿科了。这是江东大桥。就在我们的论坛里,我可以找出不下十张各色人等、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此桥照片。这座桥1969年建成,是312公路的起点,顺西街往东一直走到头,右拐就是。浮桥拆掉后,这是通往江东、寨牙、文溪、绥宁的唯一通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桥栏杆上的“忠”字。是座石拱桥(不敢再说双曲拱了)。当年我们送公粮、运木材、挑木炭无不经过此桥,走过无数次。桥南路东是江东供销社,路西是江东街。三十年前,我就是从这里走出大山,走向长沙、走向北京的。照片上可是令堂?到江东去搞“三分之一”? 楼上的甘棠坳朋友可能印象不深,寨牙的朋友不可能不熟悉。我回靖县,从会同走,看见太阳坪那道河湾就说:到家了(进入靖县)从绥宁走,看见这座桥就算到家了。 谢谢楚人。看到靖县的一山一水都觉得亲切!
|
-- 作者:jlhuang
-- 发布时间:2009/9/2 22:27:31
--
以下是引用朱纪飞在2009-9-2 22:16:12的发言: 楼上的甘棠坳朋友可能印象不深,寨牙的朋友不可能不熟悉。我回靖县,从会同走,看见太阳坪那道河湾就说:到家了(进入靖县)从绥宁走,看见这座桥就算到家了。
对这座桥的印象不可能不深。我们到寨牙修312公路时,第一次到靖县县城,当时这座桥还在建,没有通车。但我们被告知,桥是按要通过50吨坦克的要求设计的。直到我们从寨牙修路回来,才第一次从桥上走过。
|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9/2 22:31:41
--
这个桥的问题没难倒大家,但大家可以猜猜桥上这位美女是谁?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9/2 22:33:52
--
这座桥应该是在从江东到寨牙去的叫新乐铺城墙界那个地方拍的。 佩服楼上的朋友,有心拍下了这张照片。
|
-- 作者:甘棠大乔
-- 发布时间:2009/9/2 22:35:44
--
[QUOTE]有钢筋水泥双曲拱桥,[/QUOTE 靖县好像没有双曲拱桥啊!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9/2 22:41:07
--
这座桥像是江东大桥的孪生兄弟,却不是楚人那座。一、江东大桥没有弯。二、江东大桥两头没有山。看样子是和江东大桥同时期的建筑。 信马又在出难题。不敢乱猜,招呼“带笼子”。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9/2 22:45:05
--
桥头是不准堆放沙石,但可以站美女---很不好意思,我也叫不出美女的名字。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9/3 9:22:01
--
这张是72年拍的江东大桥,在桥下面。大概和楚人君那张时间差不多。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9/3 9:25:26
--
照片上的人从年纪和时间背景看,应当是一位长辈。
|
-- 作者:pengje
-- 发布时间:2009/9/3 9:33:18
--
对人的问题是不能乱猜,我是只看,不做声。
对桥的问题可以讲,联系上帖的老照片,看桥下的结构,到网上查哒一下:
|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9/3 9:42:30
--
以下是引用朱纪飞在2009-9-3 9:25:26的发言: 照片上的人从年纪和时间背景看,应当是一位长辈。 朱兄多次出六,所以谨慎了,照片是楼主家里的收藏,我看她就是经常数落楼主:“有的是时间去和知青搞活动,就冒时间来陪我坐坐!”的那位长者了。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9/3 10:06:38
--
这张相片是我母亲。 我父母是1969年夏从长沙下放到靖县铺口公社,父亲头上有顶57帽子,长时间在生产队务农,母亲是“革命群众”,被抽出来搞“三分之一”,还在铺口中学代过课。1971年冬,我接到父亲的信。一般情况下是由母亲给我写信,偶尔一个信封内有父母写的信。父亲单独给我写信,让我感到事情有点突然。原来靖县将所有下放干部集中在城里办“学习斑”,说是要清洗一批人,取消下放干部的工资和国家粮,气氛十分紧张。父亲让我做好思想准备,万一有那么一天,家中的经济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没关系,可以凭劳动力吃饭,他放心不下我的母亲。让我如果还有一口饭,定要记得母亲。 这封信给我很大的精神压力。当时我16岁,刚参加工作,学徒工,每月18元工资。付了房租、水电费,留下一月的饭菜票,所剩无几。 峰回路转,由于林彪事件,京城里的政策发生了变化。对下放干部的政策由“清洗”变成了“安排工作”。父亲被安排在靖县二中小学部教手工课,母亲则分在县房产公司。他们从铺口迁到了县城居住。 三年学徒出师后,我每月工资40余元,单身一人,没有家庭负担。与同事“打会”,得到一笔“巨款”,买了一台海鸥牌D203型照相机。父亲利用假期,来长沙住了一段时间,回靖县时把我心爱的相机带走了。他在靖县拍了很多黑白相片,这张就是他的作品。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9/3 12:10:32
--
左边那位书生模样的是纪飞兄,咯应该冒“六”。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9/3 13:38:01
--
戴眼镜的是朱纪飞,前左一是乐乐,前中是秋秋(?),别的人认不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