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赵充国贵在坚持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8016)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8/26 9:52:29

--  [原创]赵充国贵在坚持

赵充国贵在坚持

新疆有个建设兵团,我们都知道那是王震将军奉毛泽东主席之命进军新疆建立的。半个多世纪后回头看这个决定,它对于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和防止分裂是何等重要何等正确。清朝晚期,很有战略眼光的湘籍名将左宗棠就曾在新疆屯田驻军。在边疆屯田驻军,最早提出这个议题的则是西汉的赵充国。以后的曹操募兵屯田,得谷百万斛,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得以兼并群雄;朱元璋采纳“备边在足兵,足兵在屯田”的建议,等等,都是效仿了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西汉中期名将,曾多次率军与匈奴、羌人和氐人作战,屡立战功,被授予后将军。汉宣帝时被封为营平侯。汉宣帝神爵元年(前61年),由于负责西羌的官员处理不当,西羌各部因而起兵反汉。七十六岁高龄的赵充国自请为将,带兵出征。他经过调查了解,决定对羌部落区别对待,集中力量打击先零羌,而对开羌、罕羌采取招抚的方针。年中,赵充国打败了先零部落,罕羌果真归顺了汉朝。秋天,汉宣帝又命赵充国趁有利时机在十二月进攻先零羌。这时羌人已有一万多人投降,赵充国估计先零部落必定会衰败,于是便想把骑兵撤走,实行屯田,等先零部落自行败落。他写好奏章还没递送,汉宣帝命他进军的玺书却到了。他儿子中郎将赵印害怕违抗皇上旨意,劝父亲进军。赵充国认为儿子是不忠诚,说:“我坚持我的意见,死也不放弃。对英明的国君,可以提出忠真的意见。”于是赵充国向汉宣帝献上了《屯田奏》。

汉宣帝收到《屯田奏》即刻让大臣议论,议论的结果,只有少数人同意,绝大多数都持反对意见。汉宣帝便很不以为然,写信给赵说:“你打算撤走骑兵,用一万人来种田,假如依照将军的计划,那羌虏什么时候能够消灭?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请你认真考虑后,再上奏。”赵充国于是向汉宣帝写了一封奏状,重申自己的理由。他写了十二条便利,即十二大好处:如威慑与恩德同时实行;羌虏失去富饶土地造成内讧加剧;居民得田耕作不废农业;可节省一大笔军费开支;不出击让反叛羌虏在寒冷和大风中遭受苦难必然取胜;可提前停止徭役,等等,并指出,“留屯田得十二便,出兵失十二利”。宣帝于是又将奏书交群臣议论,大家的看法仍然不一,但此时对屯田持赞成意见与反对态度的已是各占一半。汉宣帝仍然没有同意赵充国的意见,再次写信给赵,赵充国也再次上奏。在第三次上的“屯田计”奏书中,赵充国除了强调“兵以计为本”,并提醒“匈奴不可不备”之外,又详尽回答了宣帝发来的种种疑问。朝中公卿议臣看后,顿觉豁然开朗,纷纷称赞屯田是“善计”。连丞相魏相也对宣帝说:“臣下我愚笨不熟悉军事的利害,后将军多次谋划军事计策,他说的常常是正确的,臣下我保证他的计划一定管用。”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8/26 9:53:37

--  

汉宣帝终于同意了赵充国的意见,并写了一信,说:“你上书陈述了可以战胜羌虏的方法,现在听将军的。将军计谋很好。请上报留下屯田及应当撤走的人马数。将军要强迫自己多吃饭,慎重地处理军事,要自己爱惜自己!”不过,汉宣帝见赵充国屯田的地方比较分散,担心敌人进犯,就诏令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及中郎将赵印出兵。取得一些胜利后,宣帝便下诏令破羌将军和强弩将军撤军,只留下赵充国继续屯田。第二年五月,陷于穷困的西羌各部土崩瓦解,羌人五万军队,前后被汉军杀死七千六百人,投降三万一千二百人,淹死在黄河、湟水的和饿死的有五六千人,下落不明或者逃亡的约四千人。赵充国终于胜利班师回朝。这年秋天,西羌各部又都归顺了汉朝。

毛泽东对赵充国反复上书的行为十分赞赏。他不仅在《汉书·赵充国传》上批注了“说服力强之效”六个字,还在与历史学家周谷城交谈时拿出《汉书》翻到《赵充国传》说:“这个人很能坚持真理,他主张在西北设屯田军,最初赞成者只十之一二,反对者十之八九。他因坚持真理,后来得到胜利,赞成者十之八九,反对者十之一二。真理的贯彻,总要一个过程,但要坚持。”还说:“无论是过去和现在,都是如此。”

一个正确的意见要被领导或领导群中的大多数人接受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凡有点社会生活实践的人都会有感受。真理被接受被贯彻确实需要一个过程,真理往往首先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因此就需要坚持,需要说服。但坚持和说服都很不容易,要做到坚持,看来至少要有这么几点:一、坚持者要确信自己掌握着真理,他的意见或建议确实是经过认真地调查研究或长期地思考和实践得来的真知灼见;二、坚持者要善于提出意见或建议,善于说服大家;三、坚持者要不怕打击,有为国家为人民为真理不惜一死的决心。四、真理并不总是在当领导的手里,当领导的要倾听不同意见,要有民主作风,要虚怀若谷,要有雅量。

毛泽东是站在最高领导者位置上说,提意见者或建议者要坚持真理,因为领导或领导群对真理也有个认识过程。邓小平坚持真理最久的例子是1962年提出,让农民自己选择生产关系,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直坚持了十六年,直到1978年中国开始全面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党初期,毛泽东自己为寻找适合中国的革命道路坚持真理二十多年,经历九死一生终于建立新中国。坚持是意志力的表现,领袖人物对正确方针的坚持尤显重要,这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如建国后,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指导思想违反了客观规律,急于求成,造成极大损失,却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还要反周恩来的“反冒进”。特别是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对敢于犯颜直谏、站出来说真话的彭德怀进行无情打压和批判,其后,1965年毛泽东对彭德怀说:“也许真理在你一边。”但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也没有真正给彭德怀平反,直至文化革命彭德怀含冤去世,写就了共产党领袖历史上令人痛心的一笔。这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这一个方面是提意见或建议者要敢于和善于坚持真理;另一方面是领导者或领导群要营造一个让人说话,能接受正确意见和建议的氛围和环境。“君仁则臣直” ,可历史上仁君并不很多。比干被剖心、屈原投了江、魏征让唐太宗动了杀心、海瑞被打入死牢、林则徐被充军新疆、现在又多了个彭德怀……可见最终可靠的不是个别“仁君”,要靠还是要靠制度。


--  作者:骨架
--  发布时间:2009/8/26 9:54:31

--  

自古忧国不惜命,朗朗吐真言,坦荡无私心的“忠臣”当然有,但就大多数普通干部和群众而言,敢于冒死而犯颜直谏的人确实不很多,大多数人哪怕是给一个单位给一个企业的领导提点意见也不容易,因为他们常常要考虑是否会影响自己眼前的利益和长远的前途,因为弄不好甚至会搞得自己下岗。看来我们这个“一把手说了算”或某个人说了算的风气还是太浓。所以说除了上述四点,还有很重要的第五点,就是要建立健全民主的制度和监督的制度。我们当然不会也不能照搬西方那套所谓民主制度。我们经过长期实践寻找到的是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现在党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除了不再搞“个人迷信”、经常与各民主党派进行政治协商外,党中央全会、全国人代会、全国政协会及国务院对于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都有专门的征询、收集、吸纳和答复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党委和一般群众意见的机制,人们在宪法范围内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提出质询和批评都可以受到法律保护。近来普通公民都可以从“人民网”上直接给党和国家最高领导说话,有的省部级领导还在网上与网民直接对话,另还有信访机构和直通电话(包括举报电话)等,虽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但毕竟有地方可以向上面反映意见了。可怎么使这些机制更加制度化,更加透明化,更加有效率,从而更加体现民意;特别是一方面怎么使人民代表更好地代表人民,一方面怎么使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贯彻到各级政府和各基层部门,使人民群众都感到可以向领导讲真话,并且感到他们的批评意见和合理建议有管道能够被领导听见或接受,而自己不但不会受到任何损害反觉得是应尽的义务,这恐怕还需要一个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培育的艰苦过程。

我坚信,以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经过不懈地深化改革,我们一定能在社会主义框架内逐步完善我们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  作者:大队部
--  发布时间:2009/8/26 11:27:19

--  
骨架兄拳拳之意,赤子之心,令人感佩,然观诸现实,礼崩乐坏,令人扼腕!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8/26 12:08:26

--  
喜欢听骨架哥哥谈古论今,学习与收益,谢谢了!
--  作者:立立
--  发布时间:2009/8/26 12:57:38

--  
骨架兄拳拳之意,赤子之心,令人感佩!
--  作者:长安人
--  发布时间:2009/8/26 15:29:08

--  
骨架兄说:最终可靠的不是个别“仁君”,要靠还是要靠制度。 CP常唱:从来就没有什么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可是现实中还是人治大于法制,德,赛二先生几时才能在我们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呢。
--  作者:坝阳坪保哥
--  发布时间:2009/8/27 16:59:45

--  

骨架乃我一学长,文革中我靖县他汨罗各自下乡,数十年间同学聚会交往不断。其思想传统,学院气稍重点,但忧国忧民,不时有新观点和新见地,其著多大都拜读,受益颇多,还望在此网上看到骨架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