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 枝柳岁月(三) 奇 迹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7020)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13 11:41:45
-- [原创] 枝柳岁月(三) 奇 迹
枝柳岁月(三) 奇 迹
如果乘坐过枝柳铁路湘西段的火车,你一定会注意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列车几乎总在山谷间呼啸穿行,刚刚钻出长长的山洞,又立刻跃上飞越峡谷的高架桥,才驶过令人惊心动魄的桥梁,马上又身处不见尽头的幽深隧道,几百公里的铁道仿佛就是由隧道和桥梁连接而成的。我多次行经铁路线旁的公路,很少有机会能够从车头到车尾完整地看到奔驰的列车。张家界的火车站设在高高的半坡上,上下站要经过长长的陡峭台阶,古丈县城的火车站甚至有一半是藏在隧道里,因为实在是找不到一块可以停放下整列火车的平地。当年在湘西这样崎岖复杂的地质条件下修建铁路,难度可想而知。 枝柳铁路总长885公里,全线土石方量超过一亿立方米,如果堆成高宽各1米的长堤,可以绕地球将近3周。而为修建铁路而开通的一千多公里的便道,土石方总量也有几千万立方米,仅仅一个小小的古丈县城火车站开挖的土石方就达到70万立方米,这些土石方工程主要是组织沿线的农民使用简陋的劳动工具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不能不说是铁路建筑史上的奇迹。 我们参加修建的酉水罗依溪公路大桥采用的是我国自主创造发明的“双曲拱桥”工艺,从现在的技术标准来评价,这种工艺虽然有节省钢材、施工进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整体性差、在地震等原因下容易破坏等缺点,已被逐渐淘汰,许多七十年代修建的双曲拱桥不得不采取加固、限载甚至拆除等措施。但值得建设者们骄傲的是,我们在三十多年前建造的这座桥至今仍然巍然屹立在酉水河上,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运输车辆,并载入了桥梁学的教科书。几年前,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有超大件设备要经过这座桥运进湘西,能否承受住百多吨的重压,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原来设计和施工的时候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会有这样重大的考验。那天我守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屏住呼吸地注视着过桥的现场直播,先有几辆车慢慢行驶到桥的中部和另一端停下,起压力平衡的作用,然后装载着巨型设备的超长载重车缓缓地驶上了我熟悉的桥面,一米,两米,十米,二十米,五十米,一百米,两百米,在前后压力车的移动配合下,重车终于安全地驶过大桥到达彼岸,我这才舒了一口气,与电视里现场的工作人员一起欢呼起来,眼眶中积满了开心的热泪。也正因为如此,前年在得知凤凰县一座大桥在修建中垮塌并造成数十名工人伤亡的消息,我特别感到愤慨和痛惜,以现在的设计水平、施工条件和建筑材料,完全不应该发生这样的事故。 酉水罗依溪公路大桥之所以能够有这样过硬的建设质量,除了工人和农民工日以继夜、一丝不苟的劳作,还应该归功于它的设计和施工指挥人员。说起来还应该“感谢”文化革命,当时正是“斗批改”、“三结合”如火如荼的时期,许多人削尖脑袋往“革委会”里钻、许多人热衷于“批宋江”、“批三株大毒草”时,一大批“走资派”和“走白专道路”的工程技术人员从省、州、县城被驱赶流放到了我们这偏僻艰苦的工地。这个毫不起眼的建桥指挥部成了藏龙卧虎、高人云集之地,随便拦住个带安全帽、穿高筒雨靴的老头一问,都是曾经大名鼎鼎的角色。在他们精心设计、精心指挥下,建成的这座桥也堪称精品。我曾经目睹他们精心绘制出的成堆的图纸,赞叹缩小比例的桥梁小样的精巧,陪伴他们彻夜守候在指挥岗位和施工现场,从他们身上领略到真理、科学和人性的光辉。巍然屹立的大桥也铭记着他们,虽然桥上并没有铭刻下他们的姓名。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13 11:43:06
--
我终于在互联网上找到了这座桥的今日倩影,这倩影永远留存在我的心底。
|
-- 作者:三宝
-- 发布时间:2009/8/13 11:57:33
--
这座桥现在必须改造或加固,随着发展会有危险! 谢谢犟牛们的劳动!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8/13 12:38:49
--
真可谓是逢山钻洞,遇险搭桥,冒得犟牛们的犟劲难以完成这样的伟业。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8/13 18:37:07
--
甚么事情都经历了的人,才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才能把大千世界看透,我很敬佩犟牛们的人生经历。
|
-- 作者:哥巴
-- 发布时间:2009/8/13 19:21:48
--
好一座美男子般的大桥!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8/13 23:10:08
--
东屯渡石桥是我国解放后建造的第一座双曲石拱桥,是那座桥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双曲拱桥”。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8/13 23:39:59
-- [贴图]双曲拱桥的结构
东屯渡石桥只能称为拱桥,它不是双曲拱桥。长沙湘江橘子洲大桥(湘江一桥)是典型的双曲拱桥。双曲拱桥的主梁是拱型梁,主梁与主梁之间再用较小的拱梁相联。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14 8:53:08
--
楚人说得对,湘江一桥是双曲拱桥,至于东屯渡桥是否双曲拱桥没有注意过,过几天去观察一下结构就清楚了。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14 9:19:38
--
以下是引用三宝在2009-8-13 11:57:33的发言: 这座桥现在必须改造或加固,随着发展会有危险! 三宝朋友说得不错,当时建桥多数是双曲拱桥,原因:一、当时国内缺少钢材,建双曲拱桥可以节省钢材(不多的钢材也支援世界革命了);二、分段预制吊拼装,施工难度小。但也正因为如此,整体结构性较差,容易破坏。尤其罗依溪大桥是不等跨(桥墩间距不等),压力不平衡,更不容易,能够正常使用到现在应该算是奇迹了。现在与建桥的上世纪七十年代相比,过桥车辆的数量、载重量都大大增加(那时候县里只有几台嘎斯和解放牌),尤其是超载,听司机们诉苦:不超载就挣不到钱,几乎是车车超载,一般都是几十吨,给公路、桥梁带来极大的损害,名符其实的不堪重负,最近各地多次垮桥就是超载造成的。所以罗依溪大桥的加固、改造在所难免。但也许那几个桥墩可以保留下来,那是用千万年的天然青色花岗石砌的。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8/14 9:52:22
--
那时的桥修得过硬,不像现在左承包右承包搞假.修得半路上就垮了.犟牛兄为那座桥流过汗水.有感情,所以,在电视里看起来心情与别人不一样.
|
-- 作者:朵朵
-- 发布时间:2009/8/14 21:14:54
--
犟牛兄,湘西的父老乡亲是不会忘记你的!
|
-- 作者:漫江碧透
-- 发布时间:2009/8/14 22:56:36
--
枝柳线的建设造就了犟牛们这些坚强的一代人!
|
-- 作者:犟牛
-- 发布时间:2009/8/15 8:40:56
--
以下是引用朵朵在2009-8-14 21:14:54的发言: 湘西的父老乡亲是不会忘记你的! 回复并谢谢朵朵及各位网友: 作为一个普通知青,不奢望名垂青史,人到老年回首审视青春岁月,总结自己没有虚度人生,聊以自慰罢了。只有知青这个群体也许会在历史上留下浅浅的印痕,也许,许多年以后会有人偶然提起:“听老辈人说,早先有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这地方来过……”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8/15 11:42:41
--
以下是引用犟牛在2009-8-15 8:40:56的发言: 回复并谢谢朵朵及各位网友: 作为一个普通知青,不奢望名垂青史,人到老年回首审视青春岁月,总结自己没有虚度人生,聊以自慰罢了。只有知青这个群体也许会在历史上留下浅浅的印痕,也许,许多年以后会有人偶然提起:“听老辈人说,早先有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这地方来过……” 莫悲伤,知青的经历,也会象红军过雪山草地一样,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
-- 作者:临风独酌
-- 发布时间:2009/8/15 15:17:16
--
莫悲伤,知青的经历,也会象红军过雪山草地一样,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我想也应该会这样!
|
-- 作者:刘晓阳
-- 发布时间:2009/8/15 16:11:47
--
以下是引用临风独酌在2009-8-15 15:17:16的发言:莫悲伤,知青的经历,也会象红军过雪山草地一样,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 我想也应该会这样! 听老辈人说,早先有知识青年下放到我们这地方来过……”
|
-- 作者:刘晓阳
-- 发布时间:2009/8/15 16:23:08
--
“由于广大农村长期落后,经济不景气,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础薄弱,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了粮食严重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粮食问题是我国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访苏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大规模垦荒运动中,改变了过去移民开荒的办法,而以城市青年为垦荒主体,两年里一共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认为‘从城市中动员年轻力壮、有文化的青年去参加垦荒工作是有好处的,也是今后解决城市中不能升学和无职业青年就业问题的一个办法’。在困难局面下,在‘一切学习苏联老大哥’的年代,这个意见得到毛泽东的首肯。
1955年8月,北京60名青年率先组织志愿垦荒队,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大荒原上举行了垦荒仪式,在白桦林中支起了帐篷。半个月后,他们开垦出1200亩荒地,第二年生产了13.5万公斤粮食、30万公斤蔬菜,还盖起了宿舍和食堂。随后北京第二批、第三批青年志愿垦荒队,以及河北、山东的2000多名青年,也以志愿垦荒队员的身份来到萝北县。
上海青年也不示弱,他们纷纷要求去淮北开荒种粮。毛泽东知道后,考虑再三,给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写信说:‘淮北的条件太差,还是去江西为好,那里气候与上海接近,吃的也是大米饭。’于是上海挑选了96名男女共青团员和青年,由一名副市长亲自送到江西德安县的九仙岭下。
在北京、上海的影响下,1955年、1956年,浙江青年去开发新疆、广州青年去开发海南、江苏和四川的青年去开发青海,从而奏响了城市青年上山下乡的序曲。”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8/15 18:28:05
--
罗依溪,我去过。到拍电影《芙蓉镇》外景地之一的王村,要经过那里。犟牛兄说的湘西好多地方,刚柔相济的猛洞河,永顺的不二门,古丈的古井,龙山那条美丽清凉的河,凤凰南长城,吉首的矮寨公路奇观,原来张家界那高高的站台......,整个湘西就归为四个字---人杰地灵! 谢谢犟牛兄详细的介绍,谢谢好文!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8/17 9:05:40
--
东屯渡石桥是典型的“双曲拱桥”。有照片为证,甚至比犟牛兄的那座还典型。请犟牛兄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