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靖县往事小记之七十八---排牙山烧碳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5660)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7/26 12:02:02

--  【原创】靖县往事小记之七十八---排牙山烧碳

              靖县往事小记之七十八---排牙山烧碳

  1973年的春节,我们在靖县的同学五人都没能回长沙过年,我和羊毛是在1972年底被招到太阳坪打隧道去了,刚进单位没有假;大魏、熊大个和颜氏三位还留在铺口,他们三人是想留在靖县过一回年;另外一个原因,是怕回长的途中遇到大雪封山。有一年的春节,因大雪封山,他们给困在通道县城整整七天,几乎把钱都花光了,他们给堵怕了,所以,留下来在铺口一道过个年。
    为了能度过严寒的冬季,熊大个提议上山烧些碳来取暖,得到大魏的赞同,并喊来刘家知青何业衡一道干,何兄是高66届的,都称他是何老夫子,他们常在一块玩的。
    伐薪烧碳,熊大个早就有这个打算,他在排牙山上发现一口废弃的碳窑,社员说还可以用,他就更来兴趣了,只是苦于没时间没人手。现在正好,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星期,大魏、何兄都愿一道干,眼下都闲着,趁天气还好立马上山。
熊大个的队在排牙山下的寨合,他和颜氏是一对,大魏和何兄是在松子树脚和刘家,距寨合有三里多,与寨合遥遥相望。烧碳是去排牙山上,从寨合去也有五六里路。他们安排是以熊大个这里为据点,颜氏在家负责做早中晚饭,他们三人专管上山烧碳,中午由颜氏送饭上山,这样就节省时间些。
    他们从龙凤岩南边的峡谷里进排牙山的,那口废弃的碳窑多年没人使用了,上面长满荒草,像一座孤坟,他们稍作清理就去砍树来烧碳。
    烧碳用的树至少要直径三、四厘米以上的树干,最好是剪子树(当地人是这么叫的,正确得叫法是什么树?就不得而知了)。这剪子树也是当地人烧柴的主要树种,它经久耐烧,正好是三、四厘米粗,两米来长一根的,长得也直,便于砍伐和捆扎。因年年的砍伐,碳窑周围的剪子树已稀少了,需要去排牙山深处寻找,那里远而坡度陡,鲜有人去。找到剪子树后,得砍去较细得树尖和枝叶,只留下较粗的树干部分。剪子树难找,也砍些杂木来替代,他们砍了两天的柴,约莫有两千斤,堆在碳窑外。
    第三天装窑,装窑前先把柴棍砍成两尺长一截截的,然后才把砍短的柴整齐的码到窑里去。码柴也是有学问的,不耐烧的柴放在窑底,经烧的剪子树就码在上层和窑口周围。因为这火是从窑口往里头烧进去的,如果是易燃不耐烧的柴放在窑口,一点火一下就燃完了,烧不到窑里去,这窑碳就白烧了。相反,耐烧的柴放在窑口,点燃后它烧的持久,能将火传到窑底,整座窑都烧着了,这才大功告成。
    这个诀窍是熊大个请教老农得来的,他理所当然得成了窑老大了,他个子大,在窑里不便于施展,就由大魏和何老夫子轮流进窑里码柴。那么一大堆柴,码进窑里后还绰绰有余,又赶紧砍了些柴来将窑塞满。因天色不早了,当晚没点火。
    点火是在第四天的上午,看到窑火烧旺后,他们把窑口封了,还用湿泥巴把漏烟的缝隙都塞住,不让外面得空气透进去,这样窑里的柴处于不完全燃烧的状态下,它才能形成碳,否则,一窑柴全会烧成灰。他们把窑上的枯草和四周的碎柴都清理干净,怕引起山火,窑壁越来越烫了,他们也兴奋起来了。
    这窑碳整整烧了三天,期间他们天天跑去看。火熄灭后,等窑壁不再烫手了,就可以出碳了,出碳那天他们是一大早去的。当窑口被打开后,一股热气直往外冲,扒出几根在窑口边的碳棍来看,黑的发亮,敲起来清脆的响声,是上好的木碳,他们高兴极了,一炮成功。也顾不得木碳还烫手就出窑,直接码在带来的箢箕里,堆得好高八高的,满满的三担,每担足有一百多斤,高高兴兴的地担回到寨合。
    接着又赶回去挑第二担,第二次出碳没第一次便利了,得有人爬进窑里,将碳递出来。窑里还有很大的热气,虽说是严冬季节,但在热窑里猫久了也不好受的,头上冒汗了,用黑手一擦,脸就黑了一块;内衣汗湿了,爬出窑来经冷风一吹,背上冰凉冰凉的,不好受的。这时何老夫子念起了“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挑回第二担碳后才吃中饭,都已下午三点多了,天也下起了毛毛雨,人也疲乏了,窑里还有碳没出完,要不要当天把碳都担回来?商量来商量去,怕夜长梦多,变天下雪,人已都都邋遢得这样了,就势担回来放心些,又冒雨返回排牙山。因剩下的木炭多有碎的,出碳的时间就长了些,不久天也就黑了。
    话分两头,颜氏在家煮好了晚饭,左等右等不见他们回,看看天色越来越黑,心焦急不安了,她担心天黑路滑,怕他们看路不清,决定去接他们一下。她戴着斗笠拿支手电,就朝排牙山走去。走了一里多路,到了大树村前的那片茶树林时,想到这林子里曾埋过几个病死的细伢子,就害怕起来了,生怕有什么东西跟来,手电筒一前一后的四路子乱照,脚步也加快了许多。
    过了茶树林,前面无人烟了,再走就快到龙凤岩了,还不见他们三人,她就着急起来,继续走朝前就进到峡谷里了。这里,她白天送饭都提心吊胆的,何况,还是在晚上?打道回去又要经过茶树林,又要受嚇,她也不敢,处于进退两难之地。于是她站住了,扯起喉咙朝峡谷里前喊:“熊大个、熊大个”的,因害怕,声音都着带着哭腔了。
    正当颜氏一长一短的呼喊着大个时,突然听见前面有脚步声,她忙将手电照射过去,蒙蒙的细雨将手电光给挡住了,照不出人来。她更加紧张哒,提高嗓门喊“熊大个”,无人应;喊“大魏”,也无人答,脚步声却越来越近了,惊慌之中,她的呼喊声都发抖了。
    她的手电光终于照到了三个挑担子的黑影,从黑影处传来一阵笑声,她一听正是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等他们走到跟前时,她往大个身上捶了两拳,怪他故意嚇她。
    其实,他们三人担着碳已过了龙凤岩,看到了手电光,也听到了她的呼喊声,知道是颜氏来接他们了,但他们存心要逗她一下,都默不出声,看到她被吓得差不多了,才笑出声来。
    他们这窑碳足足有一千多斤,每人分了三四百斤的上好木碳,过上了一个温暖的春节。自从烧上碳后,他们做饭烧水都烧碳火了,那一年他们再也用不着上山砍柴了。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7/26 13:09:32

--  
剪子树可能就是楝子树,木质坚,敖火。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7/26 22:20:58

--  

知青第一次烧炭就获得成功,但个中艰辛被去西奇写得活龙活现。搭帮你们那里有楝子树砍,在我们队周围,只有米把高的小楝子树,还寻不到,每每只能寻来做捆柴的“要子”。


--  作者:试味尝味
--  发布时间:2009/7/26 22:45:37

--  
总算搞清白哒,要放肆烧又不让放肆燃,闷烧!木炭就是这样练成的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7/26 23:43:46

--  

  烧炭和烧砖的原理是否一样?

用木炭烧水做饭在当时应该算是蛮奢侈了。

去西奇的文章生动有趣,好看。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7/27 14:11:03

--  
    斜阳版主和雨声兄说得对,应该称楝子树,这树韧性强,捆柴的条子非它莫属。
    谢谢市委常委,回晓泛姐,烧炭和烧砖不一样,烧砖要烧旺火,得不断的添柴;烧炭是烧闷火,点燃后将窑封严不需添柴了。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7/27 15:40:28

--  

我就搞不清,去西奇兄自己冒上山烧炭,为什么一篇“烧炭”记述得如此清楚?好像照着他所讲的去做,人人都会烧炭,且“一炮成功”!

剪子树我听说是檵木,也就是长沙公园、街边的绿篱,还有一种红檵木。富裕中农兄对此有研究,他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收录在《文集》中。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7/27 15:56:38

--  

    楚人说的应该是对的,剪子树是檵木,寨牙那边叫“羊角柴”。这种树不干就能烧,捆柴时用它做“条子”。

    谢谢去西奇的文章。



--  作者:石马
--  发布时间:2009/7/27 21:44:18

--  

看去西奇的烧炭,就想起我们在五四园艺场时的烧炭。66年也想烧点炭过冬,于是每组派一强劳动力到铺口去烧炭,由一个靖县的所谓“改造对象”作师傅,带我们到了巴圹园艺场,也是第一次到铺口知青的园艺场。住在园艺场。认识了良良哥、玳瑁。。。。。在那里受巴圹长沙知青的热情招待。

知青第一次烧炭就获成功,实属不易。我们由师傅带着烧都没有烧出炭来,虽然烧炭没有成功,但是烧炭的套路基本掌握。成功不成功的主要诀窍是看火候,火候不封到,封窑早了出来的是烟头子,火候过了,封窑迟了,里面全烧光,变成了灰。知青第一次烧炭就掌握了火候,难得!难得!


--  作者:信马游缰
--  发布时间:2009/7/27 23:46:58

--  

我在铺口只到窑上去挑过木炭,而我母亲在铺口920做事的时候,有一向为解决做920所需的木炭,和柳眯子每天去铺口中学后面的山上烧木炭,烧好了再自己挑下来,母亲那年刚39岁,每天烧炭回来与柳眯子两人用大茶缸喝白酒。

谢谢去西奇的文章,让人想起好多往事,想起那些燃烧得红彤彤的木炭火……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7/28 17:21:16

--  

    回楚人老弟,烧碳的当事人常把这事挂在嘴边,我都听熟了,故冒昧的写出来。

    楚人和寨牙老团兄说的对,剪子树得学名应为红檵木之类,与红檵木叶子一模一样的,我查了下,楝树是落叶乔木,我们长沙称苦楝树的,檵木是不落叶的,岳麓山上也长有很多檵木的。
    石马兄说的好,烧碳的成败是看火候封的好不好,他们是请教了老农的。

谢谢信马游缰,我不知道你母亲也烧过碳的,栁眯子是我初中同班同学,下回我会谈到他的。                                                              


--  作者:向北挺进
--  发布时间:2009/7/29 0:55:21

--  
喜欢读去西奇兄篾细篾细讲的故事。老知青的插队生活要比我们小知青艰难些,也多彩些。故事又让我想起了知青点,想起了那“男耕女织”的集体生活.....
--  作者:夏悸
--  发布时间:2009/7/29 2:53:47

--  
以下是引用楚人在2009-7-27 15:40:28的发言:

我就搞不清,去西奇兄自己冒上山烧炭,为什么一篇“烧炭”记述得如此清楚?好像照着他所讲的去做,人人都会烧炭,且“一炮成功”!

    经历的事情些得好就不错,想不到的是没经历的事情去西奇也能写得如此,真的佩服。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7/29 15:10:45

--  
  看到去西奇烧炭美文,我又想起了我烧炭的日子,我们队上烧炭是把炭窑打在栗木树(结转栗子的那种树)最多的山上,这样,砍炭柴近,不费力杠,工效高。栗木树大的(直径30公分以上)要劈开。栗木炭最好烧。最卖得起价。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7/30 11:04:34

--  

  看样子烧炭的里手不少,在靖县街上,最好卖的炭是晏生哥说的栗木炭和青杠木炭,经烧又打称,买卖都合适。我们江东离县城近,烧炭卖是一项重要副业。队里每年都要组织人烧炭。我也会。去西奇兄所说的过程有一个技术要点没提及:烧炭要用“生柴”,现砍现烧。

   我会看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开窑,也有失误的:一次,烧了一个大窑,估计能出二千斤炭,结果“透了风”,就是开窑开早了,一阵山风吹来,窑火重起,几天辛辛苦苦码的一窑炭都变成了灰,五六个人下山担水浇,只剩下点碎炭,当时哭的心都有。最后生产队扣了我的工分。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7/30 11:20:59

--  
以下是引用朱纪飞在2009-7-30 11:04:34的发言:

  看样子烧炭的里手不少,在靖县街上,最好卖的炭是晏生哥说的栗木炭和青杠木炭,经烧又打称,买卖都合适。我们江东离县城近,烧炭卖是一项重要副业。队里每年都要组织人烧炭。我也会。去西奇兄所说的过程有一个技术要点没提及:烧炭要用“生柴”,现砍现烧。

   我会看火候,知道什么时候开窑,也有失误的:一次,烧了一个大窑,估计能出二千斤炭,结果“透了风”,就是开窑开早了,一阵山风吹来,窑火重起,几天辛辛苦苦码的一窑炭都变成了灰,五六个人下山担水浇,只剩下点碎炭,当时哭的心都有。最后生产队扣了我的工分。

扣工分是小事,两千多斤的炭没有了,真正可惜!


--  作者:试味尝味
--  发布时间:2009/7/30 11:23:35

--  
看朱哥跳踢踏舞的神气,不像是为一窑炭而哭过的样子啊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7/30 14:45:08

--  
以下是引用试味尝味在2009-7-30 11:23:35的发言:
看朱哥跳踢踏舞的神气,不像是为一窑炭而哭过的样子啊

     此一时,彼一时。您不知道,那大一个窑,要砍上万斤柴,一刀一刀地砍,一捆一捆地扛,一下子烧成了灰,能不心疼吗?
--  作者:去西奇
--  发布时间:2009/8/1 11:58:22

--  

    谢谢夏姐、向北妹、晏生兄、晓泛姐、试味尝味。

    特别感谢朱纪兄的指正,烧炭必须用生柴来烧。只怪我在文中没讲清,我们铺口一带砍柴、烧柴都是生柴,山上没那多干柴可砍的,也就是砍剪子树,这种树生的都好烧,我也只砍这种树当柴来烧的,好砍好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