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狗爬岩轶事”(二)——“突击排”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40707) |
-- 作者:jlhuang -- 发布时间:2009/6/7 10:31:16 -- [原创]“狗爬岩轶事”(二)——“突击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沿着渠江的便道很快就修好了,大队伍转移到留坪附近的山里去修路。但在矗立在渠江边的狗爬岩的施工的进度却很慢,拖了工程的后腿。这是江边的一块大石头,上面只有一条凿出来的小路,很陡,当人们经过时,经常需要手足并用,因此被戏称为“狗爬岩”(是否还有其他的典故,也许还得知情人提供了)。为了不拖工程的进度,公社决定成立一支突击排,从各大队抽调一批强劳动力(好像有五十个人),专门对付狗爬岩,排长是甘棠大队的铁匠陈(个头比较高,不太苟言笑,头上总是戴一顶赵本山式的黑呢帽,不过不演小品),由公社武装部蔡部长直接指挥。由于乐群大队的知青最多(该大队曾有150多名知青),因此突击队里乐群大队的知青也最多,知青自然又成了其中的主要劳动力。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眯子兄、吴映红、苏海南、邬恩波、狗熊、罗中柱、黄友、刘小兵外,好像还有广式、丈八等(回想起来,我熟悉的乐群知青大部分都是在修便道时认识的)。等到我们第一天到狗爬岩上工,立刻就明白这里为什么这么难修了。狗爬岩的石头很硬,却很脆,几锤下去,炮眼里的石头不是变成灰,而是变成了一颗颗坚硬的四方角小石头把钢钎紧紧地抱住,根本无法继续打下去,不可能像平时那样,利用钢钎的旋转把炮眼里的灰冲出来。大家只好打所谓碗口炮,即炮眼的口径约碗口大,但由于石头坚硬,很快把钢钎头的角磨圆,因此钢钎挂不住炮眼的边,一锤下去,钢钎总是往中间跑。炮眼打不过二尺深,底部就成了鸡窝状(圆弧形),再往下打,很快就把钢钎卡住了。由于炮眼的深度不够,加上对炸药的使用不当(后面会谈到关于炸药的争论),每天爆破的效率很低。还幸亏眯子兄他们在工程早期,找到了一个小山洞,在里面塞了上百公斤炸药,一炮炸了一大方石头下来,不然进度会更慢。后来我哥哥很快发现把炮眼口打成长方形,利用四个角引导钢钎的方向(因为中间的石头会阻止钢钎向中间滑动,可以避免把底部打成窝状),又便于出渣,这样可以把炮眼打得很深,提高爆破的效率。由于方法的改进,每天排里最长的钢钎(约
|
-- 作者:顾月影 -- 发布时间:2009/6/7 15:40:58 -- 奇怪了,当年突击队竟没叫上我,我在这早几年就是炮手了。曾经一口气,点了一排13个炮眼。边点边响,惊险刺激。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6/7 20:47:33 -- 放炮需要氧气,第一次听说,做什么最怕的是不懂装懂的人。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6/7 21:19:16 -- 知识就是力量。放炮就体现出知青的特点了。 |
-- 作者:糊里糊涂 -- 发布时间:2009/6/7 22:49:05 -- 回顾月兄当年你的出身和我一样,排不上号,只有在留坪,那深山沟,我们一样的炸石挖山,你发明的一根钢钎三个大锤,那如同交响乐声响是它人不可想象的,(虽然效率待查)我们同样炸掉一座青石的山。功不可灭,幸运的是我在文化革命后第一次得到领导的表扬。((那可是团长啊。(民工团))想起来至今还沾沾自喜。 |
-- 作者:顾月影 -- 发布时间:2009/6/8 0:31:04 -- 啊,有这事吗?我怎么一点也没有记忆了。糊里糊涂不糊涂啊!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6/8 2:33:38 -- 知识就是力量。 |
-- 作者:大大 -- 发布时间:2009/6/8 13:49:08 -- 家林同学:<<甘棠知青看过来>>的相片中有位是你的夫人是吗? |
-- 作者:jlhuang -- 发布时间:2009/6/8 20:32:22 -- 回复大大同学:你说得没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