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原创]求学之路(15)天问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9901)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5/31 22:12:47 -- [原创]求学之路(15)天问
1971年春节我在靖县与家人团聚,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4月初我收到欧从军从长沙寄来的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一条重要的消息:他已收到高中入学通知书。我立即独自赶回长沙,到十二中学询问有关高中招生的情况。学校给我的正式答复是这次升高中只招收1955年4月1日之后出生的学生,而我是3月出生,因此不能入学。今天看来是荒唐的文件规定,当时如同法律,必须贯彻实行。就大了十几天,我被拒之于高中之外。我成了一名待业青年。 我得到消息:聂宪进入长沙市十一中学上高中,他明明比我大一岁。我在路上遇见了他,我带质问的口气发问:你为什么也可以上高中? 他向我解释,他父亲是湖南橡胶厂的工人,湖南橡胶厂的工人宣传队进驻长沙十一中学。工人阶级领导一切的年代,只要工宣队说句话,聂宪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十一中学的高中学生。他还由十一中学推荐上了大学,学美术,这是后话了。 从幼儿园到小学,继而初中,我一直接受的所谓正面教育。在聂宪上高中的问题上,社会对我和聂宪采取了双重标准。这样的社会教育来得真真切切。当我迈进社会第一步,我对社会充满着畏惧,感觉前途灰暗。 半年后,我当了建筑工人。工地就在十二中,建设称为西三楼的教学楼。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远远地瞧见欧从军等好几位初中同学坐的教室里听课,我的心情跌至了冰点。还好,我只在十二中工地工作了很短的时间,就调至伍家岭长沙玻璃仪器厂工地了。我师兄弟蔡奇留在了十二中工地,蔡奇的父亲的省交通系统的工程师,他与我同时从十二中初中毕业。每周政治学习遇见他,他总是与我聊在十二中工地见到同班同学的尴尬。 我还有机会上学吗?我的求学之路就止中断了吗?我只能发出屈原式的“天问”! 没有人回答我! 我绝不服这口气! 我手我捧着那张初中文凭,粗粗的学识,浅浅的阅历,轻轻地步入社会。直到14年后我才获得大学专科学历,那时已近而立之年。 全文完 |
-- 作者:雨声动听 -- 发布时间:2009/5/31 22:28:48 -- 坎坷的求学之路,听楚人细细道来,有少年的懵懂,也有无数个不解,有求学的艰辛,也有最后的“天问”。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苦涩。好在楚人在这一切的磨砺过后,最终成才,这才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此文虽然完了,还希望看到楚人更多更好的后续美文。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6/1 2:49:16 -- 时代的悲剧和人生的苦涩,并没有浇灭楚人的求学之心。靠自己的执着和努力,终于成才。向楚人致敬!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6/1 9:47:07 -- 看完了楚人的“求学”系列,感触颇多。说说我的求学之路吧。 小学:由于是“老三届”我受过完整的、正规的小学教育。但仅此而已。 初中:完全没上过初中(文革中玩笑式的“复课”不能算,那主要是“闹革命”)。初中的知识内容都是在乡下一点、一点地自学,为的是参加73年“高考”,后因闹张铁生没上成。 高中:回北京后因为要参加成人高考,用了三个月时间突击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并以高于录取分数线50分的成绩考取。 大学:36岁上了大学。和小青年们一起上课。40岁才修成正果。 我的求学之路崎岖而漫长,但幸运的是我终于完成了。比起楚人,我辈幸运地接受过一部分文革前的正规教育,其他都是自学为主。 |
-- 作者:小午子 -- 发布时间:2009/6/1 11:28:44 -- 楚人问天:为什么有爸妈没有家?为什么小儿郎没学上?为什么上了学没书读?为什么腹内空没食物?为什么少年人做苦工?为什么...... 楚人求学,走的是一条艰苦曲折的路。楚人你别遗憾,你是人间这所大学的合格毕业生!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6/1 11:46:54 -- 天无绝人之路,你终于走过来了,为你庆幸,也为你高兴.更为你鸣不平. |
-- 作者:解珂玢 -- 发布时间:2009/6/1 20:56:50 -- 以下是引用雨声动听在2009-5-31 22:28:48的发言: 坎坷的求学之路,听楚人细细道来,有少年的懵懂,也有无数个不解,有求学的艰辛,也有最后的“天问”。这是时代的悲剧,也是人生的苦涩。好在楚人在这一切的磨砺过后,最终成才,这才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啊!此文虽然完了,还希望看到楚人更多更好的后续美文。 【求学之路】一期不落地读完了。平静的叙述,没有随意的夸张,严谨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要向你学习。虽然我在学校读书的时间较长,(文 革前十二年,文革中三年,文革后在教育学院还读了两年)但没有什么成绩。惭愧! |
-- 作者:游客晏生 -- 发布时间:2009/6/1 21:25:05 -- 拜读完楚人的<<求学篇>>,虽然是写自己的求学之路,但真实地反映出那个时代求学人的艰辛困苦,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好文!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6/1 21:33:40 -- 楚人君的求学路走得艰辛而坚实,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哦! |
-- 作者:甘棠大乔 -- 发布时间:2009/6/1 21:52:29 -- 看了你的求学之路,我十分愤怒。好在你天性善学,不干沉沦,艰苦又造就了你,天无绝人之路,你终于走过来了。并且,知识的丰度并不比人差! |
-- 作者:呵呵 -- 发布时间:2009/6/1 22:42:55 -- 活到老,学到老,想学的人总有机会学习,自学成才更难能可贵。 |
-- 作者:孟晓 -- 发布时间:2009/6/1 23:13:29 -- “……直到14年后我才获得大学专科学历,那时已近而立之年。”——我亦和楚人君一样:是1985年才获得大专学历,不过我已过而立之年. |
-- 作者:大肚子 -- 发布时间:2009/6/2 9:43:59 --
你的大作求学篇我已通读。说不出的感慨万千。文中不仅叙述了你求知的渴望,同时也谈到了你年少独立生活的坚强。只是苍天不公让你成材晚了些。老话一句,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
-- 作者:网岭采茶人 -- 发布时间:2009/6/2 21:57:02 -- “学校给我的正式答复是这次升高中只招收1955年4月1日之后出生的学生” 71年,我就是这样上的高中。 当年附中没有要想上高中的人自己写申请,当然,像我这样身上阶级烙印不太好的人,即使写100份申请也没有用。 |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6/3 21:42:49 -- 楚人的求学篇读完了。一个人只要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学问,不在乎他一定要拥有什么学历,真学问是为大众和社会所认可的。 |
-- 作者:然哥 -- 发布时间:2009/6/3 22:36:35 -- 楚人的求学篇其实不是“天问”,他已经自己回答了结论。人生活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会有苦有艰难有压力,真正的学校还是社会这个大学校,任何人都没有文凭,但有的人可以毕业,甚至比有文凭的博士水平高得多;而有的人却永远毕不了业。能看到楚人这篇短文,十分荣幸! |
-- 作者:楚人 -- 发布时间:2009/6/6 7:47:23 -- 谢谢各位的回帖。初中毕业后,参加工作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与靖县有点关联。哪天再补充一篇。 回荷塘君:有关学历问题,我与你的看法一致。学识和能力,与学历不能打等号。现在流行一句话:“有知识,没文化”,大概就是指的这些事。但是,在一个小单位上,为了“生存”,或者说是为了“生存”环境好一点,上级的文件对学历的规定是刚性的,面对现实,我不得不“老老实实”地回过头去,几次重复初中和高中的教科书,目的就是让自己“符合”那些刚性的规定。 |
-- 作者:依梦 -- 发布时间:2009/6/6 10:17:27 -- 看完楚人的一十五集“求学之路”文,感慨颇多。灰色年代,你一直在追求你的蓝天,人生的苦涩,却没有放弃你的目标,坎坷的求学之路,也是一条多彩的求学之路。 永不放弃,不断向前,直至理想的彼岸!楚人,好样的! |
-- 作者:梁西西 -- 发布时间:2009/6/6 11:01:53 -- “我绝不服这口气!”楚人弟,我佩服你! 也许正是因为不服,你走出了困境,在艰难的跋涉中不断向前,直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这种不服实在是难能可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