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湖南知青 (http://2009.hnzqw.com/index.asp) -- 靖县知青 (http://2009.hnzqw.com/list.asp?boardid=53) ---- 文件 (http://2009.hnzqw.com/dispbbs.asp?boardid=53&id=38040) |
-- 作者:朱纪飞 -- 发布时间:2009/5/14 15:18:36 -- 文件 讲一个小故事。1948年10月,解放军逼近北京城(当时叫北平)。为了防止国民党败兵抢劫,农科院(当时叫华北农事试验场,地处城北郊区)留守处组织了一个护场队,由年轻工人组成,买了几条枪,护场。一日夜间,护场队发现有人翻围墙,就去看。“什么人?”“八路军先遣队”几个解放军战士翻墙进来。护场队队长姓杨,当时不到二十岁,听说是解放军,忙说:“我们交枪投降”就把手中的枪交给带队的解放军。为了能说清楚,向战士索要收条。那收条我见过,是一张粗糙的纸,上面用铅笔写道:“今收到杨某某交来**式步枪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纵*旅*团*连班长某某某。 几十年过去了,老工人小杨变成了老杨,退休后听说要落实离退休政策,按照政策,北京市清河以北1949年1月前,清河以南1949年10月前参加革命工作的可以算离休。就找到我父亲(当年的当事人之一)拿主意,我父亲建议他拿那张收条去问问,看有用没有。农业部人事司的官员见到这张小条子很感兴趣,让老杨交给“组织”保管,老杨听我父亲的嘱咐,坚决不交,复印件可以,原件一定自己保留。最后,凭这张收条,老杨和那一批护场队员都算离休待遇(从那天起算参加“革命”)。我父母因为保护贵重仪器、图书、物品躲避兵乱进了城,不符合离休政策,算退休。 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说明政府工作人员是讲理的,只要确有其事,就承认,按政策办(当然非常时期除外);第二,说明“文件”的重要性。一张二指宽的小条,他具备了法律效力。不管过了多少年,后来的干部也得认。 近来网上关于知青园的修建方案讨论的热火朝天。我提出一个看法:应当确认该园的产权地位。其实,我当然不会迂腐到希望政府出示一张《产权证》什么的给我们。我只是认为,应当借此机会,明确这个园子的地位。按照一般的办事规则,修建一座建筑,应当有相关文件批示。如建设用途、产权归属、拨款渠道、经费来源、规划许可、土地使用许可等等。既然当年都成立过“办事处”,想必会有相关文件决定。希望雨晴查找一下:2000年是根据什么建设了这座“知青纪念园”(一般县档案馆应该归档)。如果(但愿)这个文件中规定了它的性质、地位、期限等等,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没有规定,甚至就没有这个文件,那我们再修建时就应当请示县政府,把我们的想法提出来,以文件、合同、纪要、协议等形式确定下来,具备法律效力。这样才能保证其永久性。不要想当然,认为一定是如何如何。不然,时过境迁,下一任或者某一任领导看着不顺眼,说K就可以K掉,那我们忙活什么呢? 说了归齐,就是要个承诺,书面文件,那怕是多少年后都管用的“小条子”。我相信后人会认的。 |
-- 作者:安琪 -- 发布时间:2009/5/14 15:31:58 -- 这个问题不难,如果是政府行为应该就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是备了案的。 |
-- 作者:寨牙老团 -- 发布时间:2009/5/14 17:24:09 -- 朱纪飞说的有道理。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5/14 20:49:38 -- 我现在还不明白,我们到底要对现存的知青园做什么?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什么?我们以后想做成什么样的?我们能做到吗?我们的发言人是谁?我们需要政府怎样? 此生已经注定我是那只井底之蛙,我现在还看不出我们能够扭转乾坤。如果有人来知青园搞劳动,我能够借到的“判刀”不会超过5把。 安琪已经说得很明白。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5/14 21:13:32 -- 公益设施的所有权在政府,有档可查的。咯不是利益双方,非得要签个合同或协议。根本问题是政府和知青必须达成一个共识——即“知青园”一定要保留!如果政府认为没有必要,你有什么条子也是空的,倘若一旦真正造成影响,说不定你要他拆还不乐意呢! |
-- 作者:雨晴 -- 发布时间:2009/5/14 21:24:47 -- 先要有为,才有位!有了位,就不是随便什么人可以动的了。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5/14 21:37:10 -- 以下是引用雨晴在2009-5-14 20:49:38的发言: 我现在还不明白,我们到底要对现存的知青园做什么?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什么?我们以后想做成什么样的?我们能做到吗?我们的发言人是谁?我们需要政府怎样? 此生已经注定我是那只井底之蛙,我现在还看不出我们能够扭转乾坤。如果有人来知青园搞劳动,我能够借到的“判刀”不会超过5把。 安琪已经说得很明白。 只看,不做声. |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5/14 21:57:59 -- 去年在我的《匆匆靖县行》里,就谈到过知青园的颓废,很自然的事情,就象我们这些知青一样,都已经老迈了。对此何必去强求呢?说实在的,我们这些知青里要出了个省部级以上的人物,象习仲勋、李克强那样的,或者如李嘉诚、邵逸夫?就不用我们在版里废话了。这是牵扯到权和钱的路子,本人还是信奉乐园的口号:将快乐进行到底!有这份心,有这不了情,能在有生之年常回靖县去看看,已经很不错了。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5/14 22:18:48 -- ![]() ![]() ![]() |
-- 作者:荷塘秋叶 -- 发布时间:2009/5/15 6:29:33 -- 以下是引用雨后斜阳在2009-5-14 22:18:48的发言: ![]() ![]() ![]() 啊呀,斜阳斑竹过分抬举了吧?有那水平也不会还在这里做农夫子呀!务实点倒是真。 |
-- 作者:雨后斜阳 -- 发布时间:2009/5/15 7:24:17 -- 嘿嘿!老兄太谦虚了,诸葛先生也曾隐居山野当过村夫呀! |
-- 作者:椰风海韵 -- 发布时间:2009/5/15 9:22:28 -- 我没有下放到靖县,但能理解靖县知青的心情。其实在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知青情结,也就有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各种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山山水水,那就是永不消失的知青纪念园,永不消失的丰碑! 从环保、年龄的角度考虑,重建占地不说,那些破砖碎瓦又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建成后的管理以及我们日渐老迈,还能常去游历去保护吗?它以后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我们这一辈,还会有人去缅怀、去探视吗?恐怕很难说! 如果靖县有某个旅游开发项目,不妨试试可否建在那个范围内,那么以上几个问题或可适度解决,只剩下资金问题了。可这是个大问题,所有人每人出多少才够呢???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
-- 作者:晓泛 -- 发布时间:2009/5/15 12:05:34 -- 以下是引用椰风海韵在2009-5-15 9:22:28的发言: 我没有下放到靖县,但能理解靖县知青的心情。其实在大家的心里,都有一个知青情结,也就有象文章中所描绘的各种风土人情,逸闻趣事、山山水水,那就是永不消失的知青纪念园,永不消失的丰碑!严重 从环保、年龄的角度考虑,重建占地不说,那些破砖碎瓦又会造成环境污染,且建成后的管理以及我们日渐老迈,还能常去游历去保护吗?它以后也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除了我们这一辈,还会有人去缅怀、去探视吗?恐怕很难说! 如果靖县有某个旅游开发项目,不妨试试可否建在那个范围内,那么以上几个问题或可适度解决,只剩下资金问题了。可这是个大问题,所有人每人出多少才够呢??? 一己之见,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椰风妹妹说得很好!严重赞同. |
-- 作者:金麦彭姐 -- 发布时间:2009/5/15 17:27:08 --
先只看,暂不做声. ![]() ![]() |
-- 作者:没有忘记 -- 发布时间:2009/5/15 22:28:20 -- 各抒己见!好! |